王文龍侃侃而談,壽寧縣學之內讀書之人聽的漸漸張大嘴巴,然後很快有人反應過來:
“迎親、不二斬……原來如此?”
“朋友可帶了筆墨,我欲將之抄錄。”
一些讀書人連忙拿出筆墨開始抄錄王文龍所說內容。
對眾人都驚訝王文龍毫不奇怪,因為他所說的東西乃是清代汪中反對貞女的論據,自然會有這樣的反響。
原曆史之中有關貞女的大討論還要綿延百年,而最後從儒家學說方麵提出終極質疑的人就是乾嘉學派的大佬汪中。
還是那句話:論到考據講道理,清代的訓詁學家碾壓明人。
明代的儒學家覺得貞女符合禮法,那麼汪中就直接攻擊他們的大本營,汪中把《禮記》中的相關觀點一句一句加以分析,然後就發現按照《禮記》男女結婚應該有八個步驟,而死了未婚夫的貞女最多隻能做到第五步,第六步“迎親”總不能讓死人騎著馬去把女子給接回來吧?
所以按照《禮記》之中對婚禮的要求,貞女根本就沒有完成婚禮。
而貞女沒有完成婚禮,還不是夫家的人,後續行為全都違禮,按照禮法未出嫁的女子應該為父母斬衰(穿最重的孝服),出嫁的女子應該為亡夫斬衰,女子不二斬衰。
而貞女既然未嫁,卻往往又為亡夫斬衰,這是違法儒家禮教的“不二斬”規則,是對自己父母的大不敬。
同樣,貞女亡夫並未完婚,卻被亡夫的孩子叫母親,被亡夫的父母叫兒媳,死後還與亡夫合葬……全是違背禮法之事。
汪中提出的觀點震撼天下,幾乎將幾百年對貞女問題的討論全部終結。
而此時吳國華聽的也是目瞪口呆,嘴唇顫抖,他想要找出話來反駁王文龍,卻思來想去說不出任何理由。
曆史上汪中當然也有對手,不過那得是同樣有深厚考據學功底的清代儒學理論家,以此時明代人對於訓詁學的研究,王文龍提出的觀點十年之內恐怕都難有對手。
“未完婚、不二斬……”
學官蔡景榕反複斟酌著王文龍的話,越想越是覺得有道理。
這時人從來沒有想過貞女現象其實根本就違背儒家理論,以至於所有反對貞女的文章在理論角度都很牽強,王文龍說出的話卻真是振聾發聵。
“建陽公真是論理精到,有理有據。”建寧名士程九言連連點頭。
一旁的名士遊應龍也是說道:“建陽先生的經學功底真是令人驚歎。”
程九言道:“最難為他一心都是為女子著想,看來貞女之事真不當為之。”
王文龍的會講結束,最後還向大家推銷湘妃紗,而王文龍還沒下台就已經被一眾文人給圍住。不少人都在稱讚王文龍剛才的論點。而吳國華早已灰溜溜離開。
程九言也將記錄拿到王文龍麵前道:“建陽先生今日所言可否收入我的文章之中?”
王文龍見他好大年紀,顯然也是本地高士,點頭道:“先生自寫無妨。”
貞女現象也是明清時代毒害女性的一個習俗,受這習俗所規勸的女子因此一生不行夫妻之事。比如明末大儒顧炎武從小就被過繼給王氏撫養,他的母親王氏就是貞女,十四歲還沒嫁人就守寡了,十六歲收養了顧炎武,此後直到六十歲去世一直守寡,而這樣的女子不在少數。
程九言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抗倭忠烈程伯簡,地方上都有忠烈祠的,程家也是建寧大戶。
程九言雖然不仕科舉,但卻也有名士之名,聽過王文龍的會講之後,回家便動筆寫作文章,然後便直接將文章送到福州的報紙上發表。
此時福州已經出現許多種刊物,麵向不同階級,不少都找到自己的定位,之前刊載攻擊王文龍之文章的《倉山詩叢》就是其中新晉崛起的名刊之一。
幾天之後,《倉山詩叢》編輯部之中,審稿曹學佺便收到了程九言的文章。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