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兩段王時和就讀不下去了。
文章的作者叫“白沙陳監生”,顯然這人是福建白沙縣人,且在這海外地方有個監生功名就是值得誇耀的事情了,不過看這位陳監生的文筆,王時和猜他的監身功名鐵定是買的。
這文章寫的十分粗鄙,通篇白話不說,對王文龍的吹捧到了極致,直接將之比為文聖……要是放在大明有人寫這樣的文字起到的作用肯定是給王文龍招黑。
不過王時和倒是沒想到,王文龍在呂宋華人之間居然受到如此的追捧。
王時和既覺得驚訝,又覺得隱隱自豪。
他還真認識王文龍,而且對於王文龍的幾本書也都翻看過,算是支持王文龍理論的讀書人之一。
“本地的明人都喜歡王建陽的書嗎?”王時和問道。
那個華商解釋說:“建陽公之書籍對於我們海外華人啟發頗多,是近年西洋華人之中流傳最廣的書籍了。”
一旁的乾一成突然說話,他也看過王文龍在《旬報》刊發的《中華文明入台史》,笑道:“王建陽可是以為我中國人要多向外開拓,甚至隱隱有仿照歐洲人做殖民的意思,這你們也同意嗎?不怕有此想法會被歐洲人所敵視,做不了生意?”
那個華商麵容嚴肅的道:“私以為建陽先生所說是正確的,在下雖無什麼學問,但是也拜讀過他的《葡國史》《民族論》,看過《中華入台》之小文。這些文章中鼓吹的行為雖然會引起歐洲人對於華人的警惕,但卻是華人必須正視之實情,身處海外,華人若不自保,輕信異族,終至將身家性命交於他人也!”
王時和和乾一成對視一眼,都驚訝於這些華人的立場如此堅定。
王時和對那商人說:“我倒是認得王建陽,他曾是當今福建巡撫的幕僚,多為徐大撫到海澄跑動的。”
“建陽公是什麼樣性格?想必是睿智之極的吧?”本地華人聞言都圍過來,那商人連忙詢問,還有人詢問王文龍的年紀、長相等等。
直至下午吃過飯之後,王時和和乾一成進入會館的後廂休息,本地的幾個大海主都來相見。
趙子明帶著禮物來見王時和,他是萬曆年間大海商,能上史書的那種。
趙子明也是海澄人,他出生貧寒,早年發家靠的是到大戶家去租船,所謂“倚著姓宦族”出海,在波濤之中打拚十幾年,積累了一些資本成為遠放西洋的大海主。
這年代海貿的經營方式也早就市場化,趙子明雖然掙了錢,但是他每一次做遠洋貿易都是借雞生蛋,“大戶出本,借貲以通番”,甚至連船隻水手也都是找大戶人家借的,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組織者隻要用少數的錢財憑借自己的信譽,就能夠組建龐大的團隊購買大量貨品,危險則是一旦有損失不但貨物飄泊,家產也會被追索的大戶全部奪去。
簡單說就是上杠杆。
當然趙子明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通過杠杆方式壟斷了泉州特產的“哈唎緞”對暹羅呂宋一帶的出口。
趙子明是海澄的大海主,和王時和自然認識,兩人關係還不錯,隻不過這兩年趙子明都待在海外沒有回國。
見到趙子明王時和就感歎說道:“沒想到王建陽在呂宋的華人之中有如此高的聲望。”
趙子明笑道:“何止是呂宋華人,便從這馬尼拉往西:三佛齊、蘇木打剌、真臘、暹羅、緬國、滿剌加,凡有華人處,都聽聞王建陽的名字。”
他感歎說道:“我自己也讀他的書,特彆是他講海外殖民與民族主義的內容,他所說華商要想存活必須依靠民族主義,華人要想在海外有力量,必須要有自己的殖民地,這些都是至理名言。”
王時和驚訝道:“你們真想要在海外得到殖民地?”
作為大明官員王時和來到呂宋,就想一切平平安安的,萬萬想不到本地的華人心會這麼野。
王文龍在《民族國家論》裡麵透露了許多殖民者和殖民地不同民族人交往的方式,許多內容對於沒有真正接觸過殖民主義的明代人來說還不能充分理解,但是這書中的記載看在呂宋華人眼中卻是十分有警醒力。
《民族國家論》在普通明人眼中隻是提出了一些關於民族主義的理論,而在海外華人這裡卻是一部指導書籍,此書寫清楚了許多歐洲人行為的背後邏輯,雖然現在西班牙人還沒有對馬尼拉的華人展開屠殺,但是馬尼拉的華人達到了幾萬之數,也已經引起了西班牙人的警惕,西班牙殖民者對華人開始做了各種的限製行為。
不少華人看了《民族國家論》之後才猛然驚醒,對照其中殖民者將要對土地上其他民族展開屠殺之前的行為和西班牙人此時的行為,馬尼拉的華人這才發覺西班牙人的屠刀將至。
在原曆史的萬曆三十二年,呂宋屠華事件就已經爆發,馬尼拉的華人人數從數萬被殺到隻剩幾百。
可以說在原時空的曆史中,這些今日聚集著歡迎王時和的華商已經成為西班牙人的刀下之鬼。
在這時空也隻是因為張嶷開采機易山的鬨劇沒有鬨大,讓萬曆皇帝派使者來考察呂宋華人情況的時機也晚了一年,所以西班牙殖民者對於呂宋華人的防備程度還沒有那麼高,暫時還沒爆發屠華事件罷了。
但華人對於氣氛的感知也已經察覺到不妙。
而《葡萄牙國史》《民族國家論》等書陸續傳入呂宋,更使得本地華人率先產生了民族意識。
王時和聽趙子明說了一通近日西班牙人的反常作為,但他沒有常年居住海外,總覺得那隻是些細枝末節的事情,完全看不出西班牙人有對華人下手的意思。
他勸說道:“如今我們大明朝廷之中諸公也都通曉些外國事情,知道了那些紅毛人在我大明周圍搞的伎倆,朝野對這西班牙、荷蘭人等自然頗為不滿。但是西洋畢竟偏遠,我大明軍隊鞭長莫及,你等在此地經商,還是守著當地規矩為好,不要太過觸怒了本地土王。”
趙子明卻突然說:“此話跟呂宋華人是說不通的。他們許多身家性命都在呂宋,若是歐洲人真要屠華,他們想跑也沒地方跑去。我輩出海華人原本就以商人為主,少有讀書明理的士人,性格也是柔弱屈就。但人家要殺我們家小,搶我們財物,這時便是再柔弱的人群也自要團結起來了!”
王時和打斷說道:“王建陽的《葡國史》不是說西班牙殖民者喜好使用呂宋華人當做賬房會計一類麼,他們既然有這樣需求,華人也不想奪他們的呂宋,他們該不會和呂宋華人關係鬨得太壞吧。”
趙子明等商人也不想說服王時和,趙子明隻是請求王時和將呂宋華人的危險情況上報朝廷。
實際上自從幾年前王文龍寫《葡萄牙國史》就有意要透露歐洲人屠華的行為,他在各地會講之時,也經常闡述歐洲人殖民時對於手下各民族的屠殺平衡方式。
這些都是為了儘量避免呂宋大屠殺這樣慘劇的發生。
王文龍能做的也隻有這些,呂宋華人不回大明各有原因,他就算直接告訴呂宋華商歐洲人要對他們進行屠殺,大多數華人恐怕也都不會相信,更彆說組織撤僑了。
而王文龍長久的努力到此時在呂宋華人之間終於起了效果。
呂宋華人已經開始組織起來,他們沒有能力從西班牙人手中奪走呂宋殖民地,但是決心用儘一切辦法自保。
其實王時和所在馬尼拉的華商會館之中就存放了大量武器,甚至這會館的建築都修成了碉樓的樣式,並且擁有糧食儲備以及不怕投毒的深井。
不允許外族人進入也是防止被歐洲人窺探到會館之中的具體布置。
王文龍都想不到他的《中華文明入台史》在南洋華人之中引起的反響有多大,這些南洋的福建華商對於開墾台灣的熱心甚至比福建本地人都要強。
如果呂宋真發生了屠華事件,以如今大明的軍力是沒有辦法出海來保護的,呂宋的華商修築堡壘囤積物資或許能夠抵抗一陣,但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一些華人甚至想籌措經費去台灣開辦造船廠、兵工廠之類,隻因如此就能通過不受大明控製的工廠購買槍炮彈藥以及戰船。
這些華人以為在他們與海外遇難之若能從台灣借兵,恐怕是讓呂宋華人能夠擁有自保能力的最好辦法。(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