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後世還有人在否定“排滿”,認為清末的“排滿”是操作民族矛盾,這隻能說是沒把曆史讀清楚。清末排滿的義士們革命成功後立馬就能提出“五族共和”,說明他們真不是搞民族歧視。
他們“排滿”排的是滿人的八旗製度,而不是滿族。
“滿人”就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一個落後的奴隸製軍事貴族集團。
以民族劃分,“滿人”中有漢族人、滿族人、蒙古人,而無論來自哪個民族,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不耕種不打仗,提籠架鳥。
清末,打仗靠綠營、治理地方靠文官,這上百萬耗費國家大量財政的閒散人員幾乎不產生任何價值,還要被塞到各地官場作為“滿官”去撈錢,在各地的“滿城”裡頭當坐地虎,壓榨當地百姓。這能不招人恨嗎?
八旗製度落後到什麼程度?
清代的漢人官僚就已經是一群落後保守的地主階級了,而八旗製度落後到連這群漢人官僚都覺得應該改革,這得有多落後?
還有人問為啥清朝滅亡之前不提五族共和、五族平等,這就是純找茬。
清朝滅亡之前八旗製度的存在,旗人和其他民族根本不平等啊,不把八旗製推翻,你看滿城裡的旗人跟你共和不?
“我們想想女真人真的打到了我們漢人地界會是什麼情況。”
王文龍在黑板上寫出幾個對八旗製度的預言:滿城、綠營、旗人糧米……
“如果女真人真的入主遼東,首先,這樣新造出來的民族為了保持對於中原其他民族的武力壓製,定然要進行種族隔離,他們會進入城中圈走最好的地段建立滿城,不允許漢人進入,而且由滿城之中的滿人負責全城的守衛工作。全城的武器都操於滿人之手,避免漢人百姓有任何反抗的機會……”
“另外,為了讓旗人在漢人土地上還能保持戰鬥力,也是為了收買這些旗人,他們定然還要規定旗人不準轉而為民,隻要專心訓練就有糧米。這可和咱們遼東軍戶自己種軍田不同,說不定到時旗人的糧米直接從財政上支取,要漢人百姓交稅去養活這些高高在上壓迫他們的旗丁……”
“他們還會強化旗人的地位,規定旗漢不能通婚,當然漢人人多女真人人少,真正的不能往來也是不行的,但到時漢人想與旗人結婚,說不定還要受他們一層恩典,叫做什麼抬旗,意思是賜與漢人一個旗人身份……”
“列位讀書學子屆時想要在遼東做官自然也不可能和女真人競爭,哪怕開了科舉也是分做旗人科舉和漢人科舉,先將大位全由女真人把持,剩下則是由女真人安排投靠他們的漢人包衣去做,最後幾個位置,苦哈哈的再交給考上功名的漢人……”
“甚至於打仗,他們覺得自己的人數太少了,肯定不願意把自己的精銳士兵浪費在前線衝鋒上。那些投降旗主的漢人會被編列出來,作為填線衝鋒的炮灰。努爾哈赤的四個旗是按照五行來劃分的,白色屬金,黃色屬土,藍色屬水,紅色屬火。這四個顏色既明亮又好看,都已安排完畢,唯獨一個綠色屬木,女真人也知中原習俗,不願意戴著個綠帽子作戰?如此一來漢人軍隊多半就叫綠營了……”
現在努爾哈赤還沒有完善他的八旗製度,王文龍也隻能把自己的描述說成是根據現有情況進行推測。滿清的八旗幟留下的史料實在既多又詳細,王文龍根據真實曆史來做馬後炮式的“預言”,自然能說的栩栩如生。他隻是隨便描述幾句就已經讓在場之人難以忍受。
便是那個錫伯族商人也連連皺眉,想要反駁卻又說不出口,因為王文龍的推測有理有據,而且王文龍推測中旗人的行為實在太像建州女真會乾出的事情了。
“恁娘的,”一個遼東學生聽的實在受不了,求饒道:“建陽先生莫再說了,實在是折辱的很!”
“是啊,建陽先生,我的已知建州女真的製度如何恐怖,還請先生不要再說女真入主中原之事。”
場中眾人也是紛紛附和。
“那我便不再描述了。”王文龍放下手中石膏筆。
“如果建州女真隻是自己在做春秋大夢,我們大可以不必擔心,”王文龍繼續說道,“但我擔憂的看到努爾哈赤正在一步一步的擴張自己的勢力。”
“萬曆二十三年,努爾哈赤征服了東海女貞部,並且統一了分散的建州女真各部,這時努爾哈赤對大明還是臣服的,接受了大明所授的龍虎將軍稱號。”
“但另一方麵,這時的努爾哈赤已經開始進行同化政策,萬曆二十七年,努爾哈赤責令額爾德尼、噶蓋完成滿文文字,以圖在公文來往中不再使用漢文和蒙文。”
“這一方麵是我前麵所說的同化政策,努爾哈赤要使用新文字以塑造建州女真不同於漢人和蒙古人的文化認同。另一方麵,這也說明建州女真擴張之快,短短時間他們內部的政治便已經到了相當的複雜程度,需要對內發行政令,而不能再僅僅使用口頭命令進行治理。”
“萬曆三十一年努爾哈赤又在赫圖阿拉築城,將統治中心從原本易守難攻卻交通不便的費阿拉城遷至交通方便的赫圖阿拉。”
“這說明在推行了滿文之後,建州女真內部的統治水平又上了一個台階,已經有了對都城的需要。”
“要知道蒙古草原上的諸王公雖然經常爭奪所謂大汗之位,但是卻沒有幾個王公有再建蒙元王都的打算,因為這些草原勢力都沒有真正發展到需要使用都城的水平。”
王文龍道:“建州女真發展到這一水平,下一步肯定就是建立自己的政權。”
他擔憂說:“事實上,努爾哈赤已經這麼做了,兩年前的萬曆三十三年,努爾哈赤致遼東巡撫趙楫和遼東總兵李成良的呈文中已有‘我努爾哈赤收管我建州國之人,看守朝廷九百五十餘裡邊疆’的文字。他給朝鮮邊疆的書信之中便也自稱‘建州等處地方國王’。”
“努爾哈赤在給李總兵的呈文雖然被遼東文武有意隱瞞,但是隻要加以查證,很容易就能找到。這些文件中努爾哈赤屢屢以守衛邊疆的名義索要更高權力,雖然不敢明目張膽造反,但聲勢明顯比以往強得多,這背後所倚仗的,當然是他越發強盛的兵力。”
王文龍道:“隨著努爾哈赤的兵力增強,我大明朝廷總有一天會難以忍耐他在邊境上的耀武揚威,而加以大兵討伐,努爾哈赤自己也定然知道這一結局,會傾儘全力為這場大戰而做準備。”
王文龍豎起三根手指,看著眾人道:“所以我敢斷言努爾哈赤接下來一定會做這三件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