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孫策南下平叛之後,過得可算是事事不順。
他先回軍吳郡,卻因賊勢眾大,不得已停留石城,本欲調集兵馬南下,不想卻被呂布一陣羞辱,導致其失去麾下良謀秦鬆。
結果周瑜見孫策哀歎,便欲舉薦魯肅給孫策出謀劃策,卻又被劉備截胡。
聽得魯肅被劉曄舉薦與劉備之後,周瑜便對孫策歎道:
“魯子敬乃文武全才,劉子揚亦淮南名士,今同入劉備麾下,來日必成我軍大敵!”
孫策聽到這話,自是暗恨劉備搶他人才,又想到江東局勢糜爛,竟有幾分頹廢之意道:
“昔日我下江東之時,隻以為天下諸侯不過如此。”
“如今對上劉備、呂布等人,方知以往皆是坐井觀天。”
“如今劉備勢大如此,又得諸多良輔,可當如何處之?”
其實本來孫策的本性不改如此,奈何他一路南征北戰,連戰連勝,早已不將天下人放在眼中。
此時經受秦瑱帶來的一係列打擊,自是難免意誌消沉。
而周瑜見之,卻是忙勸道:
“兄莫以為如此我等便無法可製,須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自當如此苦之心智!”
“小弟與兄縱橫江東,早已成驕兵,如今兵敗,正和驕兵必敗之理!”
“眼下局勢雖至此,兄卻仍有雄兵數萬。”
“於內孫家叔父,吳將軍皆有良才,又有諸多兄弟輔佐。”
“於外張子布、張子綱皆國士之才,又有陳端、呂範、朱治、程普、韓當、黃蓋、蔣欽等文武助力。”
“兵馬眾多,良輔齊聚,比之劉備亦不差分毫,比之當初起兵之時,更是勝上萬分。”
“如今眾文武尚在各地奮戰,皆望兄領兵平定亂局,兄豈可如此頹喪,已致失之眾臣所望?”
他一番話語勸出,正是苦口婆心,意圖激孫策再起雄心。
孫策聽得這番話,一時想起江東局勢再亂,比之當初他南下之時卻已好上百倍。
他當初能憑千餘兵馬,打下江東三郡,如今尚有這麼多兵馬人才,怎麼就意誌消沉了?
算來算去,終究還是因為他一路發展太過順利,以至於有些目中無人,方至於大敗!
思慮之間,已是虎目微紅,看著周瑜動容道:
“幸得賢弟於此,不然兄恐無再戰之心!”
“正如賢弟所言,而今亂局,正是愚兄之過。”
“正是眼下尚有誌士隨我平亂,為兄豈有暗自消沉之理?”
一番話語說完,孫策便再度振作起了精神,又忙問起周瑜破敵之策!
周瑜聞之,思慮許久,便對孫策獻計道:
“眼下江東雖亂,可源頭卻在廣陵,如今亂局,必是陳登於背後指揮。”
“首要當遣水軍,沿江乘、丹徒等地巡視,斷絕南北兩岸通信。”
“除去陳登之外,當慮劉備趁我軍不在之時禍亂我軍後方,可多派細作於曆陽等地探知九江軍情!”
“此二患一去,則江東亂源便可根治,餘者患處,隻在嚴白虎、焦已、祖郎等人。”
“可先集中兵力,奪還吳郡,再揮軍南下,掃平各部!”
“待得二郡定後,會師宛陵,進軍涇縣,攻滅祖郎,則三郡可定!”
孫策聽得此策,心中自也有了打算,便先下令讓麾下大將淩操、朱治負責沿江巡視,完全阻斷了陳登的乾擾。
而後在其調令之下,孫賁、孫靜、吳景等人紛紛率兵前來。
孫策得以合軍兩萬,便一路殺向了曲阿,解了曲阿之圍,又相繼南下奪回了毗陵、無錫等地,將嚴白虎圍在了吳縣之中。
嚴白虎本就是孫策手下敗將,麵對孫策大軍,自然不是對手,連戰連敗,至於吳縣,麾下已經隻有數千兵馬。
見此情景,他便派人外出準備向孫策獻降!
麵對此狀,周瑜便對孫策建議道:
“嚴白虎雖反複之輩,可如今已至強弩之末。”
“若再逼迫,恐其負隅頑抗,不若先受降其人,再尋機殺之!”
孫策聞言,卻是直接反對道:
“嚴白虎此人本為吳郡大賊,昔日聯結許貢,被吾所敗。”
“後逃至餘杭,投奔許昭。吾念許昭其人有丈夫之誌,故不追擊。”
“不想此人毫不悔過,今又聯係城內士族作亂,著實可恨!”
“吾若先饒,而後再殺,乃無義也!”
“再者,嚴白虎雖可恨,這吳郡世家更為可恨!”
“吾自入吳郡之後,秋毫無犯,並不許一人擄掠,雞犬不驚,百姓皆悅。”
“獨此等人一經煽動,便即反叛,今日寬恕嚴白虎,便如寬恕彼等!”
“嚴白虎雖可殺,彼等卻再難殺之!”
“留彼等在此,來日我若出征,必然再叛。”
“當趁如今之勢,攻滅其眾,拷問聯結之人,一一滅族,以免來日再遭爾等之禍!”
要說孫策在江東有什麼致命缺點的話,那就隻有一點,屠戮太過。
從劉繇開始,許貢、盛憲、周昕相繼被其所殺。
尤其是盛憲、周昕等人,皆是滿門皆斬。
故有陳琳所書:‘周盛門戶,無辜被戮,遺類流離,湮沒林莽,言之可為愴然’之語。
不過這也是難以避免的,因為孫策在江東起家完全作為‘賊寇’起家。
一路攻城陷地,沒有朝廷詔令背書。
所殺所屠,皆是朝廷任命的正統官員。
由此導致孫策在江東世家之中風評極低。
他若不殺幾個出頭鳥,鎮不住場麵。
而此時,麵對江東世家的再度反叛,孫策自然難忍,索性連嚴白虎投降也不受,就想攻破城池,將嚴白虎與江東世家一並清算。
周瑜聽得此言,自是大驚失色,急忙對孫策道:
“江東士族多在吳郡,兄若如此,嚴白虎胡亂牽扯,豈不是要濫殺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