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恩浩蕩,饒命之呼!”
高起潛的哀嚎,如同秋風中最後一片落葉,淒厲而絕望,逐漸消逝在空曠的宮宇之間,留下一串回音,久久不散。
隨後,空氣中悄然彌漫起一股令人窒息的血腥之氣,仿佛連時間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凝固。
此刻,東廠的精銳番子,手法嫻熟而冷酷,已將那人皮緩緩剝離,其下血肉模糊,觸目驚心。
他們麵無表情,仿佛在進行著一場古老而神秘的儀式,將乾草細細填充於這空殼之中,每一步都透露著不容置疑的決絕與高效。
緊接著,這駭人的“傑作”被緩緩吊起,目標直指太和城那莊嚴而冷峻的城門,預示著某種難以言喻的警示與威嚴。
群臣之中,一片死寂,隨後是如夢初醒般的嘩然。
有人雙腿顫抖,幾欲站立不穩,終是無力地跪倒在地,額頭緊貼冰冷的石板,全身每一寸肌膚都在訴說著恐懼與無助。
更有甚者,心靈之堤瞬間崩潰,一股溫熱沿著衣褲悄然蔓延,無聲地訴說著這場心靈風暴的慘烈。
這一幕,宛若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將人性的脆弱與皇權的森嚴,以最為直觀而殘酷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麵前,讓人不禁扼腕歎息,又心生敬畏。
“朕今日在此告知諸位愛卿,自今往後,廠衛當重拾昔日之職責,過往種種,朕可不再追究,然……”“此後無論廠衛,亦或軍政官員、吏員將士,凡涉貪汙受賄之事,朕決不容忍,膽敢觸犯者,皆如此獠!”
朱由檢指向正用繩索往城門上吊的人皮,令在場眾人不寒而栗。
“過往之貪汙受賄,朕可既往不咎,汝等之中為貼補家用而經商者,朕亦能體諒。”
“然則,自即日起,商稅一概調至一分,農稅三年內免征!若有借職務之便逃稅漏稅者,朕一概以貪汙受賄論處,斬立決!”
在那金碧輝煌的殿堂之中,皇帝的言辭如寒冰利刃,每一字一句皆蘊含著不容置疑的堅定與深藏的殺意,令空氣都為之凝固。
群臣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滑向一旁,那觸目驚心的人皮畫卷,高懸於柱,無聲地訴說著皇權的威嚴與懲罰的無情。
他們,這些朝堂上的精英與老練者,此刻卻如同被施了定身法的木偶,麵容僵硬,心緒翻湧。
此處彙聚的,皆是深諳世故、精明強乾之輩,對於皇帝提及的商戶所欠遼餉二十載之重負,及未來商稅增額之議,他們心中明鏡高懸。
這看似是對國家財政的補救措施,實則是對過往貪腐之風的一次微妙而沉重的清算。
皇帝以退為進,用經濟杠杆輕輕撥動,實則是對貪腐者的無形鞭撻。
在座的每一位,即便能拍著胸膛,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未曾染指貪汙的汙泥,卻無人能坦蕩蕩地撫心自問,未曾接受過一絲一毫的賄賂之惠。
即便是初入仕途,金榜題名之時,那些紛至遝來的“賀禮”,誰又能說清其中沒有夾雜著權錢交易的暗流?
人情往來,往往包裹著複雜的利益糾葛,禮尚往來的背後,往往藏著難以言說的交易。
“至於商稅之事,”皇帝的話語打破了沉寂,如同春風化雨,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便交由方嶽貢卿家全權負責。”
方嶽貢,這位來自湖廣穀城的才俊,自幼便以聰慧過人、清廉自守聞名遐邇。他的名字,在這一刻,如同清風拂過汙濁,為這場關乎國家財政與官場清明的變革,注入了一股難能可貴的正氣與希望。
群臣聞言,心中暗自思量,卻也知此乃明智之舉,方嶽貢的清名,足以成為這場改革的一麵旗幟,引領他們共同麵對挑戰,滌蕩官場,重振朝綱。
歲月悠悠,江南之地,漕運之務,數年如一日,皆由方嶽貢大人運籌帷幄,其間未有絲毫差池,其才其德,深得崇禎帝之心,遂破格入閣,執掌戶部,拜為尚書之尊,一時風頭無兩。
更令人稱奇的是,方大人非但理政有方,更身兼左都副禦史之職,此乃大明開國以來未有之先例,以一閣老之身,兼領六部重職,複又涉足言官之列,其影響力與威望,可見一斑。
朱由檢皇帝心中銘記,即便是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搜刮朝野之際,這位執掌大明財政命脈的肱骨之臣,家中竟僅餘數百兩紋銀,清貧之狀,令人動容。這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簡樸,更是心靈深處對國家的無限忠誠與自我犧牲的寫照。
而當噩耗傳來,太子朱慈烺不幸墜馬辭世,方嶽貢大人悲痛欲絕,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以生命為代價,踐行了對國家的最後忠誠,自縊身亡,其忠烈之舉,天地可鑒。
在朱由檢眼中,方嶽貢不僅是忠臣的典範,更是那等隻問耕耘、不求收獲的清廉能吏,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事跡流傳後世,激勵著無數士子官員,成為大明乃至後世不朽的豐碑。
大明王朝,浩瀚如海,忠臣良將如繁星點點,不乏勤勉實乾之士,亦不乏清正廉潔之官。然則,若論及忠、實、廉三者兼備之賢能,宛若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細數之下,竟難覓其蹤,舉國上下,寥若晨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尤為難能可貴者,此人非但品行高潔,更兼心懷坦蕩,不涉黨爭之泥淖,其風骨之硬朗,堪比昔日楊嗣昌之遺風,獨步朝野,令人敬仰。
“臣,領旨謝恩。”方嶽貢,這位年近花甲的老臣,麵容沉靜如水,波瀾不驚。於他而言,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分君之憂,此乃臣子之天職,亦是心中那份樸素而堅定的信念。
他的每一步行止,皆是對這份信念最真摯的踐行。
在皇權的光輝下,方嶽貢的淡泊與從容,更顯其人格之高尚。皇帝之青睞與信任,於他而言,不過是對其勤勉與忠誠的應有回饋。他深知,身為臣子,當以國事為重,個人榮辱皆係於社稷安危之上。
於是,他繼續以他那份不變的初心,默默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忠誠篇章,讓後世銘記,何為真正的國之棟梁。
隨著晨曦初破,金烏高懸,方嶽貢手捧聖旨,步履穩健地走出殿門,那一刻,日已三竿,朝霞滿天,預示著新的一天,亦是一個新時代的序章。
群臣們麵麵相覷,心中皆明,這場早朝,雖僅短短一個時辰,卻如狂風驟雨般席卷了朝堂的每一個角落,信息量之密集,變革之深刻,足以讓過往數月乃至數年的冗長爭論黯然失色。
其一,關乎建奴侵擾邊疆的應對之策,終於塵埃落定,國家意誌如利劍出鞘,明確了抵禦外侮、保境安民的堅定立場。
其二,廠衛係統,這柄雙刃劍,將在鐵腕之下迎來重生,去腐生肌,重塑監察之威,確保朝堂清明,百姓安寧。
其三,吏治整肅的號角已然吹響,旨在拔除蛀蟲,提拔賢能,讓每一片土地都能沐浴在公正廉潔的陽光下,生機勃勃。
其四,商稅之調整,猶如春風化雨,既鼓勵了商貿繁榮,又兼顧了民生疾苦;而三年農稅的豁免,更是如甘霖普降,滋養了廣袤田野,讓百姓心中充滿希望與喜悅。
此四項決議,若單論其一,皆足以在朝堂之上掀起滔天巨浪,而今一並推出,其影響之深遠,無異於天翻地覆,預示著國家正步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與複興之路。
群臣心中激蕩,既感使命之重,又滿懷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今日,朝堂之上風雲突變,朱由檢一反常態,以雷霆萬鈞之勢,斷然定下了四項重大決策,其決絕之態,令滿座朝臣無不愕然。
眾人凝視著這位帝王,心中暗自驚歎,仿佛一夜之間,龍椅上的身影已非昨日之貌。他依舊保持著那份令人難以親近的清冷,但那份曾經的猶豫不決,卻如同晨霧般被初陽驅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不容任何質疑的堅定與果敢。
尤其是對待楊嗣昌一事的處理,更是彰顯了他對治國理政的獨到見解與深邃思考,每一決策皆透露出深思熟慮後的決絕與魄力。
這不僅僅是對一位臣子的裁決,更是向天下宣告,大明的新篇章已悄然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