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原兵部武選司郎中鄺埜為兵部右侍郎。
原兵部右侍郎於謙,繼續返回巡撫山西,河南,山東三地。
升戶部郎中徐睎為戶部右侍郎,
升工部郎中王佑為工部左侍郎,代行工部尚書職權,
刑部不變,尚書王質,左侍郎為曹弘,右侍郎為馬昂。
都察院都禦史為顧佐,右都禦史吳璽,左都禦史程富。
五軍都督府不變,仍然由英國公張輔負責。
其四,經過太皇太後得暗中扶持,
吏部的文選司郎中為李賢,考功司郎中為鐘複。
兵部的武選司郎中為江淵和武庫司郎中為王竑。
六科都給事中分彆為,
吏部都給事中—張益
工部都給事中—王佐
刑部都給事中—高峻
兵部都給事中—楊瓚
禮部都給事中—趙恢
戶部都給事中—劉球,
六科都給事中除戶部都給事中劉球,是李時勉推舉的外,
剩下五科都是內閣閣臣推舉的。
這裡重點說下王竑,
王竑,公元1413年生,字公度,號休庵,湖北江夏人,生於甘肅河州。
王竑幼年好學,考取秀才為庠生,經人推薦入國子監,是李時勉的愛徒。
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會試名列第五,賜二甲進士。
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任命為兵部給事中。
王竑,豪邁有氣節,敢說敢為。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升為兵部車駕司郎中。
到此時,朝堂勢力在張太皇太後得監督和暗中操控下,
一分為三。
第一大勢力,還是內閣和五軍都督府的政治聯盟。
他們控製著兵部中上層,吏部上層,整個刑部,半個戶部,半個禮部,半個工部和半個督察院和六科給事中的五科和整個五軍都督府。
第二大勢力是孫太後和皇帝朱祁鎮的代言人司禮監公公王振,
他們控製著,吏部中層,半個工部,半個戶部,和半個督察院和內侍二十四監和廠衛特務機構。
朝堂之中監國雍親王朱祁鏞得勢力,雖然是三方之中最弱小的,但也已經掌握了部分實權。
他控製著吏部下層,兵部下層,半個禮部和六科給事中的戶部給事中,還有京師4衛2萬兵權。
三方勢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製衡,互相監督,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這也是張太皇太後刻意為之,
在這樣一種微妙的平衡下,大明朝在之後的幾年裡出現了一種彆樣的盛世。
就是不知道這樣的盛世能維持多久呢?
喜歡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