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36年,正統元年二月十六,大朝會結束後。
皇長子雍親王朱祁鏞回到雍親王府後,
第一時間,就當前朝堂上的勢力形勢問策於雍親王府長史徐有貞,
畢竟今天的大朝會,徐有貞也參加了,朱祁鏞想聽聽自己的第二大謀臣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要告訴自己。
果然對此,長史徐有貞還真有話要說,
“王爺,今天您也應該看出來了吧,您在朝堂實在是沒有什麼競爭力啊,
即使退一萬步講,科舉在李時勉的主持下,您收獲了一部分人才,但現在朝堂的幾大核心位置,已經被內閣和孫太後王振一黨所占有,
那這些人才在您這裡看不到出入,其結果就是為內閣和孫太後王振所用。
說句掉腦袋得話,即使過幾年太皇太後和內閣三楊都不在了,
從現在朝堂的形勢看,真到那時,朝堂的第一大勢力依舊是孫太後和王振。
因為皇帝也在長大,到那時皇帝必然會親政,至於王爺您可能到那時監國不監國還的兩說。
就最好情況而言,那時即使王爺您還是監國,那監國和皇帝,哪個更值得大臣效忠呢,
不要忘了旁邊還有個孫太後和王振在看著您,孫太後和王振必定不會允許您,在監國期間做大的,這是必然的。
所以您在朝廷真的沒有任何優勢,這是身份地位決定的,無法改變!
一個是皇帝,一個是監國,隻要大臣們不是個傻子,那他們都知道該選擇誰!”
聽了長史徐有貞的分析,朱祁鏞驚出一身冷汗,
看來自己和恩師李時勉,五位師兄之前的謀劃方向完全錯了,
如果真按那個朝堂爭雄的方案謀劃去做,
那結果到頭來,等待自己的可能就是真為皇帝或者太子做了嫁衣。
“那不知長史有何妙計?”雍親王朱祁鏞急切的問道,
看到自己成功引起了雍親王朱祁鏞得重視,徐有貞心中大定,
他早就發現了這個致命問題,就是故意不說,在等雍親王朱祁鏞自己主動問策自己。
如此自己才能真正取代李時勉,成為監國雍親王朱祁鏞的第一謀臣。
他徐有貞,從來都是隻做第一,絕不當千年老二。
看來自己能否取代李時勉成為雍親王朱祁鏞的頭號謀臣,就在這次了。
對此,顯然長史徐有貞早已想好對策,隻聽其緩緩說道,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明爭暗退,謀取南京,
儲備人才,靜待時機。
風雲突變,取而代之!”
隨後徐有貞進一步解釋道,
“王爺,我們明麵上在京師和孫太後王振爭雄,暗地裡拿下南京守備,在南京六部儲備人才,
等待時機,我估計我朝和蒙古必有一戰,一旦戰爭起,可以借機,慫恿皇帝帶領內閣和六部親征。再暗中派出殺手,把皇帝除了。
王爺用自己監國得優勢,趁內閣和六部不在京師之時,聯合王妃的父親,控製京師,
在把南京六部儲備的忠於王爺的人才,調往京師,重建內閣和六部。
如此即使孫太後和皇子依舊在京,但沒有原來的朝堂勢力為其助力,其也必定孤掌難鳴,
加上皇帝已死,皇子又小,朝堂在您手中,您做為監國,登基不是自然而然的嘛,
等您登基以後,原來的朝堂勢力,還不是由您拿捏。”
徐有貞的辦法實在是高明太多了,比之前和恩師李時勉,師兄們商量的辦法強多了,為了調動徐有貞今後工作的積極性,朱祁鏞鼓吹道,
“夠高明,夠陰險,夠有膽,不過本王喜歡,哈哈哈哈……
徐長史,以後你就是本王的頭號謀士,本王登基以後,你就是本王的內閣首輔!”
聽聞此話,果然徐有貞是動力十足,火力全開,
不用朱祁鏞提問,就開始說起南京守備,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如何謀取南京守備?
隻聽其繼續說道,
“王府,南京守備處是大明朝兩京之一南京地區的最高權力部門。
不僅掌控長江防線及江南地區的54衛所兵力和江南漕運12萬大軍,近43萬的軍事力量,還掌管南京六部的一切政務紀要。
這一部門可以說是大明朝除內閣和司禮監外的第三大重要部門,
也可以說,誰掌控了南京守備這一部門,誰就擁有了大明朝全國一半之地,還是錢糧賦稅重心的江南之地。
正是因為這一部門,太過重要,所以曆來這一部門,都是有皇帝最信任的親信掌控,
皇帝最信任的親信是誰呢,不是文成,不是武將,不是勳貴,而是身邊的太監,也就是家奴,隻有家奴才會和家主捆綁在一起,利益與共。
所以南京守備這一部門,曆來由宮內太監掌管。
而且為了分權和製衡,一般都是由3個太監共同管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