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淩認為孔子的學說隻是一個學說而已,甚至不是什麼學說,應該說是名言警句或者什麼的,因為孔子學說的形成,是在孔子想仕途不成,為了生計,也是為了著書立說,便辦了私學,教授學生,以賺取銀兩生活。
春秋戰國時期,辦私學蔚然成風,孔子也是趕了時髦。
孔子閱曆廣,見識多,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己的一種為人處事的思想。
當官不成,教授學生,學生有出息了,老師臉上也榮光不是。
所以,孔子將一套自己為人做事的準則悉數教給了自己的學生。
孔子的私學辦的越來越有名氣,逐漸成了名校,像後世的清北一樣,當然,還和清北差點。
無論如何,孔子學生越來越多,有本領的人也有幾個,孔子也算辦學有成,不過孔子年齡也越來越大,後來七十二死了,在當時來說,也是很長壽的人了。
孔子死了,便死了,在他生存那個年代是無聲無息,沒多少人在意的。
雖然孔子的學校小有名氣,也隻是小有名氣而已,沒什麼影響力的。
又過了幾十年,孔子的弟子也老了,他已成了孔子私學的老師,想起曾經跟孔子學習過一兩年,老師便死了,自己也快死了,趕緊把孔子所授的學說根據記憶整理了一番,又傳給了自己的學生,這個學生又成了孔子私學的老師,這個學生比較勤奮,耐心整理了孔子,孔子的學生和自己三代老師的心血,出版成冊,名叫《論語》
《論語》一開始也是默默無聞的,因為百家爭鳴時代,學說太多了,大家崇尚的都是王道學,爭霸法以及兵法,至於這個一段一段的東西,霸主們是不看的。
不過也有特例,宋襄公偶然獲得此書,越看越喜歡,遂奉為圭臬,宋國也因此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從此,《論語》名聲大噪,在眾多學說中,大概能擠進前十吧。
但是《論語》的作者無從考證,但孔子確有其人,不然後世一代代姓孔的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嗎?
現在問題來了。
《論語》是不是孔子所著?
肯定不是,是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著。
《論語》真的便是孔子的學說嗎?
不一定,也許有一些,但更多是諸多弟子及其著作者的言論。
就像後世皇帝假借孔子之名用三綱五常來統治國家一樣,《論語》作者有可能假借孔子之名來擴大此書影響力。
一切都無從考證。
一切皆有可能。
能確認的是,二千年來,《論語》這個大鍋都讓孔子背了。
能確認的是,二千年來,孔子後代享儘榮華富貴。
能確認的是,三綱五常束縛華夏二千多年。
不論如何?王淩決心打掉這個束縛。
為什麼說三綱五常束縛華夏呢?是孔子的錯嗎?是《論語》的錯嗎?是《論語》作者的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