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32團政委趙鐵,擔任分區副政委兼新成立的57團政委。
然後是二分區,防區包括行唐、新樂、正定、槁城、無極,曲陽、定州以及石門共計八個縣區。
二分區下設原六分區29團,同時,由獨立第三團、第四團、第六團、第八團合並,分彆組建58團和59團。
二分區司令員由原29團團長劉貴雲擔任,政治委員由原19團政委錢瑞金擔任。
再之後是三分區,防區包括唐縣、望都、順平、滿城、徐水、易縣以及保定這七個縣區組成。
三分區下轄原六分區19團、以及由原來的獨立第二團、第五團、第七團、第十一團合並後組建而來的60團和61團。
司令員由原19團團長鄭旭擔任,政治委員由原六分區副政委張康擔任。
最後便是負責冀西軍區指揮部安全的四分區,也是軍區機動部隊所在。
防區包括平山、靈壽、阜平、五台、淶源、繁峙、廣靈、蔚縣共計八個縣區。
司令員由原六分區30團團長李成富擔任,政治委員由原六分區31團政委劉炳林擔任。
而原31團團長李赤水,也是順勢成為了四分區副司令員,原30團政委馮計,則是擔任了四分區副政委一職。
而四分區下轄原六分區30團、31團,以及由獨立第九、第十團合並後成立的62團。
至於剩下的炮兵團、騎兵團、特務團,則是不作調整,仍然由軍區直接管理。
一番調整後,便是各部隊開始調動了起來,趕赴各自的防區。
冀西軍區改編完成後,將會擁有十二個主力步兵團,兵力直接翻了一倍。
而在冀西軍區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編製調整的時候。
1940年7月22日,八路軍總部向晉察冀軍區、第129、第120師下達了《戰役預備命令》,同時將此命令上報了中共中央軍委。
命令之中,對正太線周邊的形勢進行了分析後,同時,直接規定了各參加正太線作戰的部隊,總兵力應不少於22個團,其中,要求晉察冀軍區最少派出10個團參戰,129師派出最少8個團,第120師應派出4至6個團。
同時,總部炮兵團大部、工兵一部也要參戰,而在其他鐵路沿線配合正太線作戰的兵力,則是由各部隊自行安排。
命令下達後,冀西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部隊的整編工作。
整編之中,因為原六分區的各種重武器不足以保證各團還按照原來六分區時期的裝備情況,隨即,對部隊的裝備情況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調整後,每個主力團的兵力在28003200人之間。
每團裝備步槍14001500支,輕機槍和擲彈筒每排兩挺具,共計54挺具,重機槍每營6挺,共計18挺,迫擊炮每營6門,共計18門,步兵炮每團四門,四一式山炮每團兩門。
同時,除了各主力團外,每個軍分區還各自成立一個分區直屬的警衛偵察營、工兵營、通信營、炮兵營。
其中,之前繳獲和交換得到的38式75毫米野戰炮,全部配發各分區,每個分區分配到了八門38式75毫米野戰炮,同時,原本炮兵團裝備的九四式山炮,也是按照每個分區四門配發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