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有神降於莘[1],
[1]十五年周惠王十五年(公元前662年)。莘(shēn)當時在虢的境內。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臨在莘地。
王問於內史過,曰[2]
[2]內史過韋昭注雲“內史,周大夫,過,其名也,掌爵祿廢置及策命諸侯、孤、卿、大夫也”。
惠王問內史過
“是何故?固有之乎?”
“這是什麼原因?曾有過這類事發生嗎?”
對曰“有之。
內史過回答說“有過。
國之將興,
國家的基業想要興旺,
其君齊明、衷正、精潔、惠和,
其國君就要明察一切、中正無邪、精誠廉潔、仁愛謙和,
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他的德政遠播足以上達神靈昭示他的美好,
其惠足以同其民人。
他的恩惠足以團結他的民眾和人心。
神饗而民聽,
能使神靈受禮而民眾信從,
民神無怨,
人民和神靈都沒有怨恨,
故明神降之,
因此英明的神靈就會降臨他的國家,
觀其政德而均布福焉。
觀察他的德政而且均勻地布施福祉。
國之將亡,
如果哪個國家將要敗亡,
其君貪冒、辟邪、淫佚、荒怠、粗穢、暴虐;
其國君一定是貪圖財利、邪僻不正、縱欲淫蕩、荒業怠政、愚穢暴虐,
其政腥臊,馨香不登;
他的政務腐朽敗壞而無法上達神靈;
其刑矯誣,百姓攜貳,
他的刑法縱惡懲善,致使民眾不睦而攜有二心。
明神不蠲而民有遠誌[3],
[3]蠲(juān)顯示,昭明。
因此神靈就不能昭示福佑,反而使他的民眾疏遠離心,
民神怨痛,
以致人民和神靈都怨恨厭惡,
無所依懷,
無所歸依,
故神亦往焉,
因此神靈也要降臨,
觀其苛慝而降之禍[4]。
[4]苛慝(kētè)意思是暴虐邪惡。
不過,卻是為了觀察他的暴虐邪惡而降下災禍。
是以或見神以興,
正因為如此,所以有時出現神靈會使國家興旺,
亦或以亡。
有時則使國家敗亡。
昔夏之興也,
過去夏朝興盛之時,
融降於崇山[5];
[5]融祝融,相傳是黃帝的後裔,與夏人同族。古人將之尊為南方的神隻。崇山即嵩山。
祝融曾降臨在崇山;
其亡也,
夏朝滅亡時,
回祿信於耹隧[6]。
[6]回祿火神。信古時作戰或田獵,臨時住兩宿為信,兩宿以上為次。此處都是停留的意思。耹(q)隧地名。耹隧當在夏都附近。
回祿出現於耹隧之地。
商之興也,
商朝興起時,
檮杌次於丕山[7];
[7]檮杌(táou)據韋昭注,此處的檮杌是指禹的父親檮。但據《左傳·文公十八年》,檮杌是上古顓頊氏的“不才子”。丕山地名。
檮杌降臨在丕山;
其亡也,
商朝滅亡時,
夷羊在牧[8]。
[8]夷羊韋昭注雲“夷羊,神獸”。鸑(yuèzhuo)鳳的彆名。
神獸夷羊出現於牧野。
周之興也,
周朝興起時,
鸑鳴於岐山;
鳳鳥在岐山鳴叫;
其衰也,
周朝衰落時,
杜伯射王於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