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京杭運河,漕運總督_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 > 第240章 京杭運河,漕運總督

第240章 京杭運河,漕運總督(1 / 2)

與此同時,華中總督楊嗣昌,西南總督張伯鯨,華南總督瞿式耜率軍到達各省後,經過周密的部署,相繼采取雷霆手段,以強大的武力,全麵控製各省衛所軍隊,開始了舊軍隊的整肅整編整訓。

雲南昆明。

三月的昆明氣候宜人,空氣格外清新,藍天白雲之下,滇池的湖水愈發湛藍,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正是城中達官貴人遊玩的好去處。

若是往常的時候,滇池周邊早已經是車水馬龍,人滿為患,但如今滇池周邊的人影明顯稀疏了許多,大多數人不由自主的將注意力放在了城中的黔國公府和雲南都司衙門,無心遊玩。

秦良玉率領川軍第三師突然包圍了黔國公府和雲南都司衙門,緊接著新任西南總督張伯鯨率領皇家衛隊西南縱隊進入昆明開始接管昆明各地衛所。

黔國公沐昌祚及其全家被拘押審查,昆明大變天。

……

漕運總督府治所淮安。

淮安作為漕運樞杻、鹽運要衝、南船北馬交彙之地,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為京杭大運河沿線“四大都市”。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漫長的歲月裡,經曆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最後一次興修完成才稱作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大運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途經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天津、北京,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係,全長約1800公裡。

京杭大運河全程分為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魯運河、中運河、裡運河、江南運河七段。串聯通州、天津、滄州、臨清、聊城、徐州、淮安、揚州、鎮江、常州、蘇州、杭州等城鎮。

北京的什刹海、後海、積水潭一帶,為京杭大運河漕運的終點,千帆競泊,熱鬨繁華。積水潭比較大的碼頭、最熱鬨的景象集中在離鼓樓最近的銀錠橋、煙袋斜街一帶。

當時的文人雅士彙集在積水潭邊賞酒作文,酒樓、客棧、妓院等服務業非常繁榮。

通州古詩雲,一支塔影認通州。燃燈塔矗立在大運河的北端,是京門通州的標誌性建築。明代漕運鼎盛時,天津到通州的北運河上,來往的漕船每年有二萬多艘,共分十幫,商船三萬艘,官兵12萬人次。

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會師,又在這裡被海河一齊送入渤海,使小小的直沽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津衛。

京杭大運河加強了南北交通和交流,鞏固了中央對全國的統治,加強了對江南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相融合,方便了南糧北運。

成為了大明政治統治和經濟、物資運輸賴以維係的交通生命線。

1855年黃河改道後,運河山東段逐漸淤廢。從此漕運主要改經海路。1911年,津浦鐵路全線通車,京杭大運河以及沿線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京杭大運河又稱漕河,通過漕河運輸稱漕運,通過漕運運輸的糧食稱為漕糧。

明代經濟重心南移,出現了政治、軍事重心與經濟重心分離的狀況,漕運對於明朝的政治、軍事意義更加突出。

明朝時期,廢除了海上運輸,國內運輸基本靠漕運,漕運越發重要。漕糧不僅供應京城的日常食糧,支撐著中央的正常運轉,還支撐北方的軍事體係。

漕運是專製集權政治的產物,也是朝廷攫取天下財富的手段之一,為滿足國家正常的行政開支和皇室消費,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南北物資交流的需求大增,大運河也成為商運之河、民運之河。漕船不僅允許載客運輸,所帶貨物也日益增長,漕船貿易日趨活躍。

南方的糧食、絲綢、布匹、茶葉、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斷運往北方,北方的鬆木、皮貨、煤炭、棉花等也不斷由運河南下。棉布和絲織品幾百年來一直是運河上的主要貨物。



最新小说: 蒼穹封影 我的槍附加百種特性 殷朝新政誌 使魔時代:我的使魔來自地府 天才少女之重生逆襲 龍澤戰紀 新生報到!開局三年極限怪誕考核 暴君因假公主心聲瘋狂改劇情中 阿勒泰恐怖專線 高武:拒絕校花,獲得萬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