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教育學院兩年的的脫產學習,收獲多多,何家杏的每門功課考試成績基本都在八十多分以上。最讓她難以忘記的有三件事,一是蒲縣東嶽廟的深厚文化;二是攀登華山有驚無險的經曆;三是關鍵老師獨特的教學藝術。
1987年冬天放寒假前夕,教育行政管理係組織學員,去臨汾地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見習工作。何家杏和王曉鳳所在的小組,被分配在了地處臨汾西山的蒲縣。一聽說去蒲縣,有了解情況的同學唯恐把自己分往此地。原因是此地山高路遠,需要付出艱辛,才可以完成任務。豈不知“無限風光在險峰”。
長途汽車在盤山公路上小心翼翼的行駛著。群山被皚皚的白雪覆蓋著,蜿蜒盤旋如無數條長龍在上下飛舞著,絲絲的寒氣不斷從車廂的縫隙中擠進來,親吻著每個乘客的臉頰。在一路驚險的顛簸中,終於到了蒲縣城。在蒲教育局有關部門的熱情接待下,他們一行被安排在了附近的區招待所。
蒲縣城雖然地處山區卻曆史悠久。據古籍記載,帝堯的老師是上古賢人,姓伊名疇。因為他常年穿一件蒲草編的粗服,所以人們稱他為蒲衣子。後人尊稱蒲伊。相傳他才高八鬥,而又淡泊名利,隱居在深山之中。帝堯聞其賢,特從堯都平陽專程登山造訪,拜他為師。由於這個傳說,到夏朝初期,人們已把這一帶稱為“蒲子國”,如今蒲縣太林鄉有個山村叫蒲伊村,就因蒲衣子隱居於此而得名。該村還有蒲衣子當年的講道台遺跡,一塊特大的磐石,雖經千年風雨,但其靈性不減,無言地訴說著蒲伊的輝煌。
所謂的見習,就是同學們分組到各所學校,通過實地考察,召開座談會等形式。了解當地教育教學工作情況。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寫出調查報告。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提出存在的問題以及合理化的建議等。
帶隊的學院管理係的負責人及班主任老師利用周末休息日,也會組織同學們在當地周邊遊覽一些風物景觀。有一個周末,天清氣爽。在當地同行的熱情陪同引領下,大家拜訪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柏山東嶽廟——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神聖之地。
柏山東嶽廟,也稱柏山廟、蒲縣東嶽廟,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蒲縣蒲城鎮城關村東關自然村的柏山之巔,占地麵積2萬平方米,柏山四季長青,東嶽行宮傲立山巔。這個行宮,成了蒲縣的驕傲,蒲縣的象征,也是蒲縣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有人曾詠雲“春謁東嶽廟,攀登倍精神。慎思受啟發,前進有信心。”人們感謝東嶽廟,保護東嶽廟,開發東嶽廟,因為它是取之不竭的文化資源,有許多曆史的信息儲藏於此。
柏山東嶽廟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築,中軸線自南至北有影壁、長虹磴道、山門、天堂樓、淩霄殿、天王殿、樂樓、香亭、獻亭、行宮大殿、後土祠、昌衍宮、清虛宮、地藏祠、地獄等。101novel.com01年6月25日,柏山東嶽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遊覽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行宮大殿和地獄。行宮大殿位居柏山東嶽廟中央,進深各五間,四周圍廊,重簷歇山頂。四周廊柱皆為砂岩雕造,方形抹楞。行宮大殿宮門額書“東嶽齊天”,殿內木製暖閣中塑著東嶽大帝黃飛虎的坐像,長須垂胸。
蒲縣東嶽行宮千百年來都被視為珍寶,世代修葺,現存行宮大殿於清初整修好後,要書寫“東嶽行宮”四個大字,翰林院請來了全國有名的書法高手,大家正在謙讓,忽見一老者徑直走來,說“不就是寫幾個字麼,還推讓什麼。”有人隨口問道“你老人家想寫嗎?”老人說“可以試試。”。隻見老者運氣握筆,一揮而就,“東嶽行宮”四個大字筆勢遒勁,金光閃閃。眾皆吃驚,忙請老者上座,回頭一看,已不見人影,無不稱奇。現殿內所掛“東嶽行宮”金匾即是。
東嶽大帝,威震九州,名揚四海。然而,被封為東嶽廟之神的就是討紂英雄,一個真實的人。他原本是商朝有名的戰將,德行天下,義重四方,功彪史冊,人人敬仰,名字叫作黃飛虎。這位英雄的生卒之年無可考證,民間流傳至今的隻有其誕辰之日,那就是農曆三月二十八。關於黃飛虎的故事《封神演義》根據民間神話、傳說、野史、軼聞進行了整理加工,描述得很詳細。他因紂王無道,辱妻殺妹,遂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反商投周,跟隨武王南征北戰,屢建奇功,直到戰死沙場。為建立周朝,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所以黃飛虎受到人們的忠心擁戴,在民間傳說的封神過程中,他理所當然地金榜提名,榮膺榜魁,被薑子牙封為“五嶽之首,仍加敕一道,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入神仙鬼,俱從東嶽勘對,方許施行,……總管天地人間吉凶禍福。”由於神封東嶽,黃飛虎完成了自己從人到神的跨越和升華,從此將永遠打破曆史的空間,東嶽泰山神有了具體的人,東嶽泰山因成為神的住地而神聖不可侵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柏山東嶽廟地獄由三麵合圍的15孔窯洞組成,正北五孔窯內設五嶽大帝,東西兩邊是十殿閻君。在地獄塑像中,還穿插有“目連救母”“龍王告狀”“唐王遊地獄”“劉全進瓜”“胡迪罵殿”等人物造型。從第一殿“陰陽界”,到第十殿“輪回轉生”,140餘尊明代塑像。柏山東嶽廟地獄府內的明代塑像,大小與真人相同,尤其形象非常逼真,猶如真人站在那裡似的。雕塑藝術具有一定的曆史、藝術價值。
為什麼蒲縣行宮“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盆長明萬盞燈”千年不衰呢?民間傳說沸沸揚揚,使人有戰戰兢兢、神神秘秘、恐恐惶惶、敬敬畏畏之感。
同學們一邊觀賞,一邊聽著種種的傳說故事——東嶽大帝在蒲縣有活動過的曆史遺跡,“在神山下,有一飲馬池,相傳為東嶽大帝飲馬處。石板上有馬蹄痕,旁邊還有飲馬樁”。據說,在討討伐商紂的戰爭中,東嶽大帝曾在此連打勝仗,在公峪村的東南,“山上有一峰最高,青鬆一株挺拔而立”,因東嶽大帝騎五彩神牛在此休整,神牛在此峰臥過,故此山名臥牛山。又傳說大帝每到蒲縣柏山行宮下榻之前總要到臥牛山舊地一遊,所以該處有個小廟很靈,香火很旺。
《神靈也認輸》的故事說的是明代的海瑞,那是個無私無畏、神鬼俱怕的正直大臣,有一年想遊柏山東嶽廟。護山之神聽說之後,害怕海瑞上山找神的麻煩,於是提前發下詔書,說“不準穿牛皮靴子者上山“,正巧海瑞穿著牛皮靴子,到了柏山腳下才看到詔書,無奈隻好脫靴光腳上山。海瑞遊覽了行宮,倒也沒發現什麼問題。正要下山,忽聽鼓聲咚咚,鐘聲嗡嗡。
海瑞猛醒,重新返回問擊鼓者“鼓為何皮所製?”擊鼓者笑著答道“當然是牛皮所製成的。”海瑞不覺大怒“穿牛皮靴子者都不準上山,本廟又怎能將牛皮所製的鼓搬到山上?”海瑞便走到大殿之內與神辯理。抬頭一看,大帝一言不發,海瑞笑曰“你是神,我是人,如何能對言?這樣吧,你如果同我打官司,讓我抽上上簽;如果認輸,就讓我抽下下簽。”廟內主持慌忙遞簽,海瑞抽了一個下下簽,便道“神也有認輸的時候。既然認輸,本廟今年的布施要全部調出賑災。廟內住持隻好同意。從此,行宮內隻有鐘聲傳鄉,再無鼓角相聞。
《嚇退日本侵略者》抗戰時期日本鬼子侵入華北,有誌之士在東嶽行宮建立“三聯中”,培養抗日青年。除正殿以外的其他泥塑大都被搬走,騰出窯房供師生們占用。當時有人提出異議,害怕大帝見怪,校長卻直言忠告同仁“東嶽大帝是支持抗日的。”果然“三聯中”的師生平安無恙。倒是東洋兵不知天高地厚,在東嶽廟前鳴槍示威,還想將隊部駐紮在廟內。豈料連放數槍都未響,有一槍竟然走火打傷他們自己的人,嚇的鬼子倉皇逃竄。不久在著名的“井溝戰役”中遭到八路軍伏擊,日寇慘敗。從此日本鬼子再不敢近柏山一步,“三光政策”在此神靈威懾下化為烏有。五十年後,有個當年身臨其境的鬼子來到蒲縣觀光,專程上東嶽廟還講起此事,一個勁地說“大帝的厲害!”
《保護林木旺盛》蒲縣之所以能有東嶽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柏山。柏山更是以鬆柏而成名,“環山皆鬆柏,枝森根蟠,周圍十餘裡從不長荊棘,亦無他木之雜其中”。這些鬆柏很有特色,一是樹形無一不向左扭,二是樹冠都帶焦黃色,民間傳說石堆村的賀法師因故與柏山的護樹神作對,曾火燒於此,幸虧撲滅,從此留下此狀。三是沒有人工種植、修剪之痕跡,正如縣誌所雲“翠柏參天,蒼鬆匝地,不待培植而蒼翠自如,若有神焉者,故以神山名。”萬株一色、萬色同青的滿山鬆柏。
柏山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周圍群山環繞,隻有柏山綠意蔥蔥,因此,常有村民上偷偷上山砍柴。縣令為此,愁眉不展。夜夢得到一聯“砍吾山林吾不語,要爾性命爾難逃。”縣令將此聯掛在山門之上,從此。在無人再敢山上砍柴。
《楸樹桑樹破肚皮》行宮殿院內存有一古代楸樹,根深軀壯,乾高葉大,飽經風霜,蒼勁挺拔,彆具姿態。據傳劉秀在討伐王莽的艱苦歲月裡,被王莽追殺到蒲縣一帶,由於東嶽大帝保佑,王莽突然下令“不追”。劉秀得以喘息,這時桑樹以其香甜可口得桑葚解除了劉秀得饑渴之癆,使劉秀精神大振,繼續討伐王賊。為報答桑樹救急之恩,劉秀立誓登基之後要封桑為“樹中之王”。桑樹大喜,立即將所有桑葚抖落於地,使劉秀及其將士飽餐一頓。劉秀建立東漢之後,不忘誓言,急欲封桑為王,當時正值冬季,劉秀不慎忙中出錯,錯封與桑樹形似的楸樹為王。桑樹聞訊大為震驚,知道原委之後,又急又氣,一下將肚皮氣破,來年桑葚熟透後即被風化,成為乾澀之莖,不再被人們采食。而楸樹無功奉祿,高興之極也將肚皮笑破。但畢竟是名正言順的“樹中之王”,所以在行宮大院才有其一席之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曆史在延伸,傳說在繼續。有天就有人,有人就有神,有神就有傳說。種種傳說,九九歸一,無非是說蒲縣是個好地方,蒲縣有個東嶽廟。
蒲縣的東嶽廟會,除熱鬨非凡,方圓數百裡百姓都爭先朝拜之外,還標新立異,特有“朝山”的儀式。相傳東嶽大帝有四個兒子,誕辰這一天四個兒子都來祝壽慶典,於是蒲縣遂興東、西、南、北“四蘸”,各蘸首領率所轄區域內組建的精壯方隊,代表四個兒子執鑾駕、舉令牌、奏鼓樂。眾百姓隨後拿貢品,上山進廟祭祀,陣容龐大十分壯觀。
更為甚者,柏山行宮還有大帝父母之紀念處,塑有黃滾夫婦的坐像,供人敬奉。這在全國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父有塑像供奉,子有朝山活動,這些都足以說明以大帝為核心的一個完整的家庭體係深深紮根在民間之中。東嶽大帝的神威可見一斑。怪不得蒲縣人一直尊稱東嶽大帝為“東王爺”,在他們看來,爺要比帝親切得多。如果說“大帝”是官方的稱呼,那麼“爺”才是本鄉本土發自肺腑的敬稱。
那麼,東嶽大帝到底是什麼呢?它不是上帝,不是神靈,而是“天命”。那麼,“天命”又是什麼呢?說白了,“天命”就是像春夏秋冬永遠循環的那個規律!正如一哲人所言,“它是必然和偶然的交融,是客觀和主觀的碰撞”,是一個實在的虛幻,是一種精神的依托,又是一種崇高的無奈。“儘人事而聽天命”。不儘人事是自卑,是自棄;不聽天由命是自狂,是自虐。這或許就是東嶽大帝給人的啟迪吧。
一定的精神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質載體。東嶽大帝能傳承千古,一廟一宮功不可沒。一廟者,山東泰安泰山岱廟也,一宮者,山西蒲縣柏山行宮也。先廟後宮,廟宮合一,鑄造了中國的東嶽文化。遊覽了泰山,瞻仰了岱廟,再到東嶽行宮一遊;或者遊覽了蒲縣柏山行宮,再專程到岱廟一遊,互為補充,表裡相及,使岱廟與行宮在研究、開發東嶽文化的過程中交通、會通,互動、聯動。這樣,不僅能開拓人們的新視野,而且能真正品嘗出東嶽文化的原汁原味。廟、宮,缺一不可;廟、宮,與泰山和柏山同存。
蒲縣民風淳樸,多少年始終流傳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民風。這應該與千年香火旺盛的柏山東嶽廟息息相關吧。
喜歡女人啊,女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女人啊,女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