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和氣,清風徐徐拂過,吹散了天空中的朵朵白雲,晴空萬裡之下,一切顯得如此清澈與明淨。
讓人心安神泰,萬物各得其所,共生共榮。
不知不覺間,眾人已經修行至夜晚時分。夜幕低垂,萬籟俱寂,一片寧靜。蒼穹之上悄然展開了一幅壯麗的畫卷。
起初,幾點星辰稀疏地點綴著深邃的藍黑色天幕,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明珠,仿佛是夜的細語,在寂靜中輕輕呢喃。
漸漸地,夜幕沉沉低垂,一條璀璨的銀河悄然浮現,橫跨天際,宛如一條流淌著光芒的銀色長河,將夜空一分為二。
倬彼雲漢,昭回於天。
倬彼雲漢,為章於天。
正當銀河橫亙於天空之際,夏先衍的識海中,華夏守護之靈開始有所行動。兩漢的曆史在筆端流淌。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兩漢的精神在不斷凝聚。造化為紙,靈氣為墨,一部凝結了漢代曆史文化精神的功法被創作了出來。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星漢燦爛,舒天昭暉。——《天漢經》
這部功法名為《天漢經》,它融合了漢代的曆史、文化和哲學思想,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展現了漢代的輝煌與榮耀。在這部功法中,人們可以感受到漢代的大氣磅礴、豪邁奔放以及對天地自然的感悟。
《人文經》翻開,新的一卷出現,《天漢經》被收入其中,目錄上,在秦朝之下再添一個朝代——漢朝。
至此,《人文經》已收錄周、秦、漢三個朝的功法,以及序章功法《人文心經》。
《天漢經》出世後,夏先衍突然想到,這些天並未看見靈源之地有伴生物誕生。他轉念又一想,龍是夏的圖騰,也可能就是夏朝靈源的伴生物;玄鳥是商朝的圖騰,亦是商朝靈源的伴生物;那麼鳳鷟則就是周朝的圖騰,周朝靈源的伴生物。
這樣看來,每個朝代都有其對應的伴生物存在。而相對於單個靈源而言,就不是那麼確定了,可能會有伴生物,也可能沒有。
他嘀咕道“而《秦皇經》與《天漢經》會不會就是秦朝與漢朝曆史遺跡另一種形式的靈源伴生物,可惜自己與華夏守護之靈沒辦法溝通,這個問題也就不得而知了,或許以後能夠溝通才能知道答案。”
已經在這裡得到自己了所需要的東西,他帶著一眾人回到了軍區的住處,休息一晚明天繼續。
接下來要探尋的地方就是唐朝留下的曆史遺跡,盛唐將華夏古代文明推到最高峰。唐朝(618年-907年)是華夏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被廣泛認為是華夏民族的鼎盛時期之一。這一時期以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和對外交流的廣泛性而著稱,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朝的疆域遼闊,東起日本海,西至中亞地區,南抵南海,北達貝加爾湖,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在政治方麵,唐朝實行三省六部製,中央政府的權力高度集中。同時,唐朝還推行科舉製度,選拔人才,促進了社會的流動和文化的普及。
隨著經濟的繁榮,商業和手工業蓬勃發展。長安、洛陽這兩個古都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且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使節。絲綢之路的通暢無阻,進一步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在文化方麵,唐朝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唐詩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內涵,成為了後世傳頌的經典。無數詩人用他們的才華和情感,描繪出一個個瑰麗浩瀚、意境深遠的畫麵,抒發著對人生、自然、社會的感悟。出現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眾多文學巨匠。
與此同時,唐代的書法、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書法家們揮毫潑墨,創作出一幅幅精美絕倫的作品;畫家們則以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展現出大唐盛世的風貌;雕塑家們更是通過精湛的技藝,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佛像和人物形象。
除了文學和藝術,唐朝還以其開放包容的國策而聞名於世。在這個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們在唐朝的疆域內和諧共處,相互學習、借鑒,共同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文化成果。
在對外交往方麵,唐朝與周邊各國保持著密切的聯係,通過使者往來、貿易交流等方式,加強了與亞洲其他國家的友好關係。同時,唐朝的文化影響力也輻射到了東亞、東南亞等地,形成了華夏文化圈。
距今千年的唐朝已經化作曆史,雖然唐朝的盛世長安早已湮沒於曆史之中,但而今剩的為數不多的曆史遺跡,依然可以窺探那個強大輝煌的朝代。
有了漢代未央宮遺址的經曆,夏先衍選擇了下午去唐朝的遺址。
首先是興慶宮遺址。
興慶宮,位於三秦省長安市碑林區鹹寧西路55號,是唐玄宗做藩王時期的府邸,並在其登基後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成為長安城三大內(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之一,被稱為“南內”,是唐玄宗開元、天寶時代的華夏政治中心所在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從興慶宮公園的南門通陽門進入公園。
進入通陽門後,一條大道向北直通龍堂。道路中間是各色菊花擺成的五彩繽紛的花壇。從龍堂高台上向北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碧波蕩漾的龍池,它宛如一顆鑲嵌在綠地中的明珠,波光粼粼,映照著藍天白雲與周圍古樸的建築,仿佛能倒映出盛唐時期的繁華景象。
湖畔垂柳依依,輕風拂過,柳絲輕舞,與遠處亭台樓閣的飛簷翹角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動人心魄的古典園林景致。
仿唐建築如龍堂、沉香亭等,還保留著唐代的建築遺址,如勤政務本樓和西南角樓。這些遺跡見證了曆史的變遷,仿佛讓人穿越回“開元天寶”的盛世唐朝。
如今站在它的遺址上,綠樹森森,黃土抱著陳年的石柱沉睡。不知貴妃是否曾在花萼相輝樓翩翩起舞,豔驚四座,內宮的小倌是否急匆匆跑過石路趕著去稟報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