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武侯祠,被一層柔和且深邃的黑暗輕柔環抱,宛如時間在此處放緩了步伐。古舊的廟宇於朦朧月色下愈發顯得莊重、神秘,簷角的燈籠暈出昏黃而溫暖的光芒,為這寂靜的夜晚增添了一絲溫馨色調。石板小徑在微弱燈光的映照下泛著幽幽的光亮,每邁出一步都能踏出曆史的回聲,似乎能聽到千年前的智謀與英勇在輕聲訴說。
武侯祠內,參天古木林立,樹影隨風輕輕晃動,像是在講述諸葛亮的傳奇事跡。香爐中升騰起的嫋嫋青煙,與夜色相融,更增添了幾分離世之感。偶爾,遠處傳來一兩聲蟲鳴或者夜鳥的啼叫,打破了周遭的寧靜,卻又迅速被這濃重的曆史氛圍所吞沒,重歸平靜。
步入主殿,燈光映照下的諸葛亮雕像更加顯得睿智、沉穩,他那深邃的目光仿若穿越時空,注視著每一位前來拜謁的後人。空氣中飄蕩著淡淡的香火氣息,令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思緒也隨之飄向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夜色中的武侯祠,不僅僅是一處曆史遺跡,更似一本攤開的書籍,默默等待著每一顆願意聆聽的心,前來探尋那些被歲月掩埋的故事,感受跨越千年的智慧與忠誠。
逛完之後,夏先衍才察覺到《人文經》之中又有了新的變化。在《天漢經》與《盛唐經》之間,多出了一個全新的曆史時期——“三分天下之蜀”。
夏先衍揣測,這應當是在進入武侯祠靈源之地後,《人文經》上才出現的這段曆史記錄。蜀國部分已經開始記錄,那麼魏國與東吳還會遠嗎!
“哎,需要跑腿的地方又多了。”
夏先衍覺得自己此刻就如同一個收集地圖碎片的人,待集齊之後,可以召喚出一個朝代。
時間悄然流逝,兩個小時後,夏先衍帶領著一行人走出武侯祠靈源之地。然後坐車去了蓉城城市中心天府廣場。
這裡,蓉城博物館和蓉城人民公園孕育出的靈源之地已經連接在一起,並擴展至整個天府廣場。
來到蓉城博物館下,看著眼前宏大的建築,夏先衍想起了川蜀博物院,兩者簡直是倒反天罡。川蜀博物院在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展廳總麵積都不及蓉城市博物館。
蓉城博物館是西南地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城市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博物館掛成都華夏皮影博物館牌子。
蓉城博物館占地麵積約17畝,總建築麵積約65萬平方米,展陳麵積約2萬平米,有“花重錦官城蓉城曆史文化陳列(古代、近世、民俗)”“影舞萬象偶戲大千華夏皮影木偶展”“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三大常設陳列。
現有藏品近30萬件,形成了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迄民國時期,包括曆史文物、皮影木偶、近現代書畫精品等較為完整的藏品係列。
蓉城就是一個典型的城市各個區都有靈源之地分布存在的城市。
夜幕低垂,萬籟俱寂,已然深夜時分,夏先衍進入了成都博物館,在一處博物館所的休息室。至此,他方才靜下心來,潛心研究《文始經》。宋朝文治繁榮昌盛,成就了這部修行功法。
思想家嚴複曾言若探究人心政俗之變遷,則趙宋一代之曆史,最為適宜用心研究。華夏之所以呈現今日之現象,不論其為善為惡,暫且不論,而由宋人所造就者,十之八九可斷言也。
在文學領域。宋詞崛起,開創中國文學之嶄新天地,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光彩奪目、熠熠生輝;文學繁榮昌盛,湧現出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家,備受萬世敬仰。
《千裡江山圖》與文人畫,以及蘇、黃、米、蔡的書法,共同形成獨特藝術風格,流傳千古。
司馬光主持編纂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與司馬遷的《史記》一同閃耀於華夏史學的天空。
思想上,宋代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周敦頤、二程(程顥、程頤)、張載、邵雍、陸九淵、朱熹等。這些大儒們的思想深邃而廣泛,堪稱華夏哲學思想的一次重大飛躍,對華夏古代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朱熹更是集理學之大成者,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學思想體係,強調天理與人欲的對立,主張通過格物致知來實現道德修養。
夏先衍沉浸在《文始經》的世界裡時,他感受到了宋代文化多元並存,博大精深,光輝燦爛。
文化的昌盛往往與經濟的繁榮密切相關。宋代的經貿發達,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終完成,使得江南地區成為華夏的經濟中心。
長江、黃河、運河沿岸的商業城市興起,如餘杭、姑蘇、廣陵等地,成為了當時華夏最繁華的城市。同時,華夏最早的紙幣“交子”也在宋代誕生,進一步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海外貿易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宋朝的商船近至朝鮮、倭國,遠達阿拉伯半島、非洲東海岸,將華夏的絲綢、瓷器等精美商品遠銷世界各地。這條“海上絲綢之路”不僅帶來了巨額財富,也加強了華夏與世界各國的交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個時期,以瓷器為代表的手工業飛速發展,五大名窯生產的瓷器成為世界珍品。宋朝還是華夏古代科技發展的黃金時期,誕生了四大發明中的三項——火藥、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大大提高了書籍的印刷效率,降低了書籍的價格,使得知識的傳播速度大幅提升,知識的獲取變得更加容易,對世界文明產生劃時代影響。
除了這些世界聞名的發明,宋朝在天文、數學、醫學等領域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錄的大量科學發現,至今仍讓人驚歎不已。宋朝的科技成就,可以說是華夏古代科技發展的巔峰。
由此可見,宋朝在華夏曆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並擁有著深遠的文化影響力。
以今觀古,對於今日華夏民族之價值信仰仍產生巨大影響的宋代士大夫精神的內核究竟是什麼呢?
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重名節操守的道德觀;是“內聖外王”的理想追求,“經世致用”的現實行動。
範仲淹力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張載主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宏偉誌向,文天祥被俘後留下《正氣歌》從容就義,這些都是士大夫精神的最經典詮釋。
即便仕途失意,身處逆境,真正的士大夫們仍不改憂國憂民之誌。範仲淹曾經三次被貶官,始終“不以寵辱更其守”。王安石兩次罷相,仍“以道德經濟為己任”。歐陽修屢遭貶官,“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終始如一”。
他們“先憂後樂”的憂患意識、“重義輕利”的精神品格、天下己任的使命擔當,超越時空,滋養著後人的精神世界。這也是宋朝留給後世華夏的精神文化遺產,激勵著無數仁人誌士前赴後繼地追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
炎宋興,受周禪。
十八傳,南北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