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_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 >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1 / 1)

黃帝有一天突發奇想,就跟他的醫學導師岐伯聊起了天,他笑眯眯地說“老岐啊,咱們來聊聊這中醫裡的深奧學問吧!你說說,為啥在五行八卦、臟腑對應裡頭,少陰這家夥非得跟腎扯上關係?還有啊,腎這家夥為啥又成了水的老大?”

岐伯一聽,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須,慢悠悠地說“陛下您這問題問得真有水平!腎啊,它在中醫裡可是個大佬,被尊稱為‘至陰’之臟。您想啊,‘至陰’這倆字,聽著就深不可測,對吧?它就像是個大水庫,專門負責存水、管水。而肺呢,則是‘太陰’,雖然也和水有關,但比起腎來,它更像是調節水汽的使者。至於少陰嘛,它可是冬天的脈搏,冷嗖嗖的,跟腎那沉穩內斂的性格不謀而合,所以說,少陰主腎,那是理所當然的。”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這麼說來,腎還真是水界的扛把子啊!那它咋就能把水聚起來,還聚出問題來了呢?”

岐伯笑著解釋道“陛下您有所不知,腎啊,它不僅是水庫,還是胃的守門員,咱們稱之為‘胃之關’。您想象一下,如果守門員不給力,球門大開,那水不得亂竄嘛!同樣的道理,如果腎這個‘關門’不利索了,水就會在體內滯留,找同類聚集,形成水濕。這些水濕啊,往上能跑到皮膚,往下也能滲到身體各處,結果就是咱們常說的‘浮腫’。這浮腫啊,其實就是水多了,身體在抗議呢!”

黃帝聽了,哈哈大笑“老岐啊,你這解釋真是既生動又有趣!不過,咱們現代人可不愛聽這些晦澀難懂的理論,你得給我整點接地氣的,讓我好回去跟我的子民們分享。”

岐伯想了想,說“好嘞,陛下您聽好了。咱們可以把腎想象成一個超級大的遊泳池,每天都會有清水(營養和水分)通過胃這個大門流進來,然後通過腎這個過濾器進行淨化。但如果這個過濾器出了故障,比如濾網堵了,或者水泵不工作了,那水就會在池子裡越積越多,最後漫出來,把遊泳池周圍的草地(皮膚)都給淹了。這就是咱們說的‘浮腫’現象。”

“至於治療嘛,”岐伯繼續說道,“那就得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了。比如,如果是濾網堵了,咱們就得用些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草藥,比如丹參、紅花,它們就像是專業的清潔工,能幫忙把濾網裡的垃圾清理乾淨。如果是水泵不工作,那就得加點動力,比如黃芪、黨參這類補氣藥,它們就像是給水泵加油,讓水流動起來。”

“當然啦,”岐伯話鋒一轉,“這隻是個簡單的比喻,實際治療還得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不過,為了讓陛下您的子民們更容易理解,我可以教他們一些簡單的日常保養方法。比如,多喝水但彆過量,少吃油膩重口味的食物,免得給腎增加負擔;多運動,促進新陳代謝,讓身體裡的水分良性循環;還有,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很重要,心情好了,氣血就順暢,身體自然就更健康了。”

黃帝問岐伯大神“老岐啊,你說這世上的水啊,是不是都源自咱們的腎呢?”岐伯一聽,捋了捋他的長胡子,慢悠悠地說“陛下您問得好,腎啊,它就像是咱們身體的‘水庫’,溫柔又深沉,咱們叫它‘牝藏’(就是女性的寶藏,用來形容腎的滋養和孕育功能)。您知道嗎?大地上的精華之氣,往上走,最後都彙聚到了腎這裡,然後轉化成咱們身體裡的寶貴水液。所以說,腎是‘至陰’之地,滋養萬物之源啊!”

“嘿,還有更絕的呢!”岐伯話鋒一轉,“您想啊,如果一個人勇猛無畏,勞作過度,那他的腎啊,就像是被汗水浸泡的小水庫,嘩嘩地往外冒汗。這時候,如果一陣風吹過來,哎呀,這汗水就尷尬了,裡麵進不去臟腑,外麵也透不出皮膚,隻好在皮膚的微細孔道——咱們現代叫‘汗腺’或者‘毛孔’,但古人詩意地稱之為‘玄府’裡溜達。這一溜達可好,慢慢地,就成了浮腫,咱們管這叫‘風水病’,聽著就挺玄乎的吧?”

說到這裡,咱們得給“玄府”這個詞來個現代解釋。想象一下,咱們的皮膚就像是一片廣闊的田野,而毛孔就像是田野裡的小水渠,汗水就是田裡的水。這“玄府”,就是那些細到幾乎看不見,卻能調節汗水進出的小小門戶。現在明白了吧,原來古人的詞彙也可以這麼生動有趣!

接下來,咱們聊聊怎麼對付這“風水病”。雖然岐伯沒直接給藥方,但咱們可以腦補一個現代版的“消腫秘籍”。首先,得讓身體裡的“水”流動起來,彆堵在那兒。這時候,咱們可以泡一杯“利水消腫茶”,材料嘛,就簡單又實惠薏米30克(祛濕消腫小能手)、茯苓15克(健脾利水好幫手)、玉米須一小把(自然界的利尿劑)。把這三樣寶貝放進壺裡,加熱水燜泡個十分鐘,一杯清爽的消腫茶就搞定啦!喝下去,感覺身體裡的“小水庫”都開始歡快地流動起來,浮腫自然就不見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當然啦,除了喝茶,咱們還得注意生活習慣。就像岐伯說的,彆勇猛過了頭,勞逸結合才是王道。工作再忙,也得記得給身體放個假,出去走走,吹吹自然風,讓汗水正常排出,彆讓它成了“風水病”的元凶。

黃帝“咱們來聊聊身體裡的‘小水庫’——水俞五十七處!你們是不是好奇,這到底是些啥神秘穴位,能讓咱們身體裡的水分平衡得剛剛好?”

岐伯“哈哈,黃帝兄彆急,且聽我慢慢道來。這‘水俞五十七處’,其實就是咱們腎經上的一係列重要穴位,它們就像是身體裡的小水泵站,專門負責收集、儲存和調節水分。說白了,就是腎的‘後勤部隊’,管著水的進出呢!”

黃帝“哇塞,這麼神奇?那這些穴位具體都在哪兒呢?咱們能不能用現代的穴位名稱來對應一下,免得大家找不著北。”

岐伯“當然可以。比如,你提到的‘尻上五行、行五者’,在現代中醫裡,我們可以理解為腰部兩側的腎俞穴附近的一係列穴位,它們呈五行排列,每行五個,就像守護腎臟的五行陣。這些穴位對於緩解因水液代謝不暢引起的浮腫大腹特彆有效。”

黃帝“哦~這麼說來,要是有人喝水都能胖,是不是該多揉揉這些穴位,讓身體裡的‘小水庫’排排水,變成‘瘦身達人’呢?”

岐伯“哈哈,黃帝兄真會開玩笑。不過,說到水病,確實不僅僅是體外的浮腫那麼簡單。有時候,水濕之氣還會上逆,影響到呼吸係統,讓人喘得跟拉風箱似的,晚上還躺不平,這就是‘上為喘呼、不得臥’的症狀。這時候,我們不僅要調理腎經,還要兼顧肺經,因為肺主氣,腎主水,兩者息息相關,相互影響。”

黃帝“哦~原來如此!那‘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這聽起來像是更高深的穴位排列,有什麼特彆之處嗎?”

岐伯“這個嘛,其實就是指我們小腿內側,沿著脛骨內側緣往上的一些穴位,它們也是腎經的重要通道,被稱為‘腎之街’。在這裡,三陰經(肝經、脾經、腎經)交彙,是調節全身水液代謝的關鍵地帶。至於‘踝上各一行、行六者’,那就是咱們常說的‘太衝’穴附近的一係列穴位了,它們像是腎經的下行通道,對於疏泄肝火、調節水液也有重要作用。”

黃帝“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醫書啊!看來,這五十七個穴位,個個都是身體裡的‘水利工程師’,負責著咱們身體的水循環。大家平時不妨多按按這些穴位,不僅能預防水腫,還能提升整體健康水平呢!”

黃帝陛下發問了“哎,岐伯兄,為啥春天治病得挑那些絡脈和分肉之間的地方下手呢?”

岐伯大神微微一笑,那笑容裡仿佛藏著春天的秘密“陛下您有所不知,春天啊,是木氣當令的時候,就像小樹苗開始茁壯成長,咱們體內的肝氣也跟著一塊兒活躍起來。這肝氣一活躍,就像春風一樣,嗖嗖地刮得急,還帶著點小調皮。可您知道嗎?這時候咱們體內的經脈啊,還藏在深處冬眠呢,沒那麼容易被春風喚醒。而且,肝氣雖然急,但它自己的力量還不足夠深入每一條經脈,所以咱們就選擇在絡脈和分肉之間下手,就像是給春風搭了個順風車,輕鬆滲透進去,調理身體。”

說到這裡,咱們得提一句,現代穴位裡,其實也有類似“絡脈分肉”的概念,比如“合穀穴”,它就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間,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虎口”位置,按起來酸酸漲漲的,正好對應了春天肝氣生發,需要疏通的部位。想象一下,你輕輕一按,就像是在給身體的小樹苗澆水施肥,讓它更加茁壯!

轉眼到了夏天,黃帝陛下又拋來一個問題“夏天呢?為啥說要取‘盛經分腠’?”

岐伯大神繼續他的科普大業“夏天啊,火勢正旺,就像太陽公公開足了馬力,咱們的心氣也跟著長了起來。但這時候呢,血管裡的血啊,就像是被太陽曬得懶洋洋的,流動得慢了,脈就顯得瘦了些,氣也弱了點。可陽氣呢,它可不管這些,一個勁兒地往外冒,熱得咱們直冒汗,這熱氣還順著皮膚的縫隙(分腠)往裡鑽,一直鑽到經脈裡。所以啊,咱們夏天治病,就得選那些氣血比較充盈的經脈,也就是咱們說的‘盛經’,再配合分腠,直接給邪氣來個迎頭痛擊。有時候,輕輕一按皮膚,病就跑了,那是因為邪氣還沒來得及深入嘛!”

說到現代的穴位,咱們可以聯想到“曲池穴”,它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夏天按摩這裡,就像是給身體開了個小小的空調,既能清熱解暑,又能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內外都涼快起來。

秋天到了,黃帝有一天心血來潮,問岐伯大神“哎,老岐啊,為啥秋天治病的時候,咱們老愛挑那些‘經俞’穴位下手呢?”岐伯一聽,捋了捋他那不存在的長胡子(畢竟神話裡嘛),笑眯眯地說“陛下您有所不知,秋天啊,就像是自然界裡的金子開始閃耀,萬物收斂,咱們肺臟也開始忙著‘收拾’身體裡的垃圾,準備過冬。這時候,金氣(肺對應的五行屬性)漸漸占了上風,把火氣(心對應的五行屬性,代表陽氣)給壓了一頭。陽氣呢,就躲進了身體的小角落,陰氣呢,悄悄探出頭來,還帶著點濕氣。但這時候的陰氣啊,就像是個剛出道的小反派,還沒那麼囂張,所以咱們就通過‘俞穴’(比如肺俞、脾俞這些,可以理解為身體裡的‘排汙口’)來把它引出來,排排毒。再通過‘合穴’(比如曲池、足三裡,相當於身體的‘能量補給站’),給陽氣留條後路,畢竟陽氣也開始打盹了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喲嗬,老岐你這一說,我算是明白了。那冬天呢?為啥又愛紮‘井滎’了?”岐伯繼續他的科普秀“冬天啊,水元素當家,咱們的腎就像個冬眠的小熊,關門閉戶,陽氣縮得跟個小貓咪似的,陰氣呢,則是霸氣側漏,成了老大。太陽(中醫裡的巨陽,指的是陽氣最旺盛的經脈,比如膀胱經)都躲得遠遠的,陽脈幾乎快找不到影兒了。這時候,咱們就得用‘井穴’(比如湧泉、少商,就像是身體裡的‘深井’,能引出深層的寒氣)來對付那些叛逆的陰氣,讓它們彆那麼囂張。再用‘滎穴’(比如魚際、二間,就像是身體的‘小溪’,能滋養乾涸的陽氣)給陽氣加點油,讓它彆徹底熄火。所以嘛,冬天多紮紮井滎,來年春天,鼻子就不容易‘漏水’(鼽衄,就是流鼻血)啦!”

說到這裡,我得給您多嘮叨幾句,這中醫穴位啊,可不是隨便紮紮就行的,得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咱們現代人,雖然不用像古人那樣按季節嚴格區分,但了解這些背後的道理,對養生可是大有裨益。比如,秋天乾燥,容易咳嗽,你就可以試試拍拍肺俞穴,給肺來個“深度清潔”;冬天手腳冰涼,那就泡泡腳,揉揉湧泉穴,給身體加加溫。

再來說說這“井滎輸經合”,中醫裡把這五個穴位稱為“五輸穴”,它們就像是身體裡的五個小站,每個站都有它的特殊任務。井穴,深而幽靜,適合引出深藏不露的邪氣;滎穴,淺而清澈,適合滋養初生的陽氣;輸穴,就像是中轉站,能疏通經絡;經穴,則是主乾道上的大站,能調理氣血;合穴,則是彙聚之地,能增強臟腑功能。這五站聯動,身體自然就能保持暢通無阻,百病不侵了。

黃帝又問“老岐,這治療熱病的五十九個穴位有什麼講究,您給我好好說道一下”

岐伯“哎呀,皇上您這可是考起我這老骨頭來啦!不過嘛,既然您對這治療熱病的五十九個穴位這麼感興趣,咱們就來個古今結合,趣味橫生的講解,保證讓您聽得津津有味,還能順便學點養生小知識呢!

咱們先從頭上那五行五列的穴位說起,這就像是給腦袋戴了個“清涼帽”,專門對付那些想往上竄的陽熱之氣。您想啊,夏天太陽毒辣,咱們是不是得戴個帽子遮陽?同理,這些穴位就像是天然的“遮陽帽”,幫助身體把多餘的熱量給“蒸發”掉,讓頭腦保持清醒,不再暈乎乎。

具體來說,雖然古代穴位名稱聽起來古色古香,但咱們可以對應到現代的穴位上。比如,頭頂的百會穴,那可是“諸陽之會”,按一按,仿佛開了個小風扇,嗖嗖地給大腦降溫。再配上太陽穴,兩邊一按,嘿,那叫一個神清氣爽,熱氣全消!

接下來,咱們聊聊那八個能瀉胸中熱氣的穴位。大杼、膺俞這些名字聽起來高深莫測,其實啊,它們在現代對應的就是咱們肩背部的幾個關鍵穴位,比如肩井、風門。想象一下,胸中憋著一股火,就像吃了辣椒一樣難受,這時候,咱們就來一套“背部按摩大法”,重點關照這幾個穴位,就像是給胸腔裝了個“排氣扇”,熱氣嗖嗖往外排,心情也跟著舒暢起來。

再來說說胃中的熱怎麼解。氣街、三裡、巨虛上下廉,這些名字聽起來像是武俠小說裡的秘籍,其實它們就是咱們肚子上的幾個寶貝穴位——氣衝、足三裡、上巨虛、下巨虛。胃火旺盛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吃啥都不對味,還容易口臭、便秘?這時候,咱們就可以給這些穴位來個“溫柔一擊”,就像是給胃開了個“小空調”,不僅降溫去火,還能促進消化,讓身體從內到外都清爽起來。

說到這,我得給您支個招,怎麼在家自己操作這些穴位呢?很簡單,不需要什麼複雜的工具,一雙溫暖的手就夠了。比如,按揉足三裡,您可以用大拇指或者中指,稍微用點力,順時針轉個幾十圈,直到感覺局部微微發熱,這就對了!記得,按摩穴位要持之以恒,才能看到效果哦。

當然啦,除了按摩穴位,咱們還可以通過飲食來調理身體,對付熱病。比如,夏天可以多喝點綠豆湯,清熱解毒;或者來點西瓜,甘甜多汁,既能解渴又能降溫。這些天然的“解暑神器”,可比那些冰鎮飲料健康多了。

咱們提到的“雲門”、“髃骨”、“委中”、“髓空”,這四個聽起來像是武俠小說中的武功秘籍名,但實際上它們是中醫裡大名鼎鼎的穴位。在現代醫學術語裡,“雲門”對應的是我們胸前的“雲門穴”,就在鎖骨下方,輕輕一按,仿佛能打開一扇通往肺部清新的小門,對於緩解胸悶、咳嗽那可是一絕。“髃骨”嘛,其實是我們肩膀上的“肩髃穴”,一抬胳膊就能摸到那塊骨頭附近,按摩這裡,胳膊酸痛、肩周炎都得說拜拜。“委中”則是膝蓋後窩裡的“委中穴”,俗稱“血海”,腰酸背痛時,跪一跪,揉揉它,立馬舒坦不少。“髓空”聽起來玄乎,其實指的是脊椎兩側的“腎俞穴”及其周邊區域,調理腎臟,強腰健腎,就靠它們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這四位“大俠”聯手,專治四肢因熱邪引起的各種不適,比如夏天貪涼後手腳心發熱、關節酸痛,找它們就對了。

再來說說“五臟俞傍五”,這聽起來像是一套武林秘籍的招式名,實則指的是五臟(心、肝、脾、肺、腎)對應的背俞穴及其旁邊各一個輔助穴位,總共十個,簡直就是五臟的“私人保鏢”。比如心俞穴,就在背部心臟對應的位置,心情不好、心悸失眠,找它聊聊;肝俞穴,護肝小能手,肝火旺、眼睛乾澀,按它準沒錯。這些穴位組合起來,就像是給五臟六腑開了一場高端定製的spa,專治各種因內熱引起的臟腑不適。

說到這,有人可能要問了“哎,那原文裡提到的‘人傷於寒而傳為熱,何也?’這又是咋回事?”嘿,這可是個大學問!咱們岐伯老先生說了“夫寒盛則生熱也。”這話聽著有點繞,但道理很簡單。你想啊,冬天冷得直哆嗦,一不小心感冒了,這不就是“傷於寒”嘛。但為啥有時候感冒拖著拖著,就變成了喉嚨腫痛、發燒這樣的熱症呢?這就是因為啊,寒氣入侵人體後,如果沒能及時排出,就會在體內搗亂,擾亂氣血運行,氣血一堵,就容易生熱。這就好比水管裡的水結冰了,水流不暢,水壓一高,就容易出問題。

那麼,怎麼應對這種“寒極生熱”的情況呢?除了上述提到的穴位按摩外,中醫還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係來調理。比如,可以根據體質和症狀,辨證施治,用些溫陽散寒、清熱解毒的中藥方劑。不過,具體方劑得根據醫生診斷來開,不能自己隨便抓藥哦。但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比如“麻黃附子細辛湯”,這方子聽起來就很有武俠氣息,是不是?它主要就是用來溫經散寒的,麻黃負責發汗解表,附子溫陽驅寒,細辛則能通鼻竅、止痛,三者合力,就像是一支“驅寒小分隊”,專門對付那些因寒而生的熱症。

當然啦,預防總是勝於治療。平時咱們得多注意保暖,彆為了風度不要溫度;適當鍛煉,增強體質;飲食上也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多吃溫補之品。這樣,即使偶爾被寒氣“偷襲”,也能迅速調整回來,不讓它有機會“傳為熱”。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蒼穹封影 我的槍附加百種特性 殷朝新政誌 使魔時代:我的使魔來自地府 天才少女之重生逆襲 龍澤戰紀 新生報到!開局三年極限怪誕考核 暴君因假公主心聲瘋狂改劇情中 阿勒泰恐怖專線 高武:拒絕校花,獲得萬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