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笑嗬嗬地問道“哎呀,這六氣的變化,還有它們之間的勝複關係,以及天地間淫雨乾旱的治理之道,還有食物中甘、苦、辛、鹹、酸、淡六味對人體影響的先後順序,這些我都算是門兒清了。但說到五運的轉化,有時候它們跟著天氣的節奏走,有時候又偏偏反著來;或者呢,既順應了天氣又違背了地氣,又或者逆了天氣卻合了地氣;它們之間有的相處融洽,有的卻格格不入。這其中的奧妙,我還真是有點迷糊。我就想啊,要是能把這天上的規矩、地上的道理都給摸透了,讓五運的運行和變化都和諧起來,就像上下級關係和睦,不搶功也不越界,天地間的升降有序,各自乾好各自的活兒,五運之氣順暢無阻,不偏離正軌。再用對了五味來調和,不管是順應還是逆著來,這其中的門道,你可得給我好好說道說道!”
岐伯一聽,趕緊恭敬地行了個大禮,連聲道“陛下這問題問得深邃又高明啊!這簡直就是探討天地運行的根本法則,是變化萬千的源頭活水,不是咱們這種凡夫俗子能輕易參透的,得是您這樣的聖明之君才能窮其究竟啊!我雖然不算太聰明,但既然您問了,我就鬥膽給您細細道來,保證讓您聽了之後,這道理就像刻在石頭上一樣,曆久彌新,永不褪色。”
黃帝一聽,來了興致,示意岐伯繼續說。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脫口秀”“咱們先聊聊這天和地的那點事兒吧。您想啊,天有四季更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就是天的節奏;地呢,有五行相生相克,金木水火土,循環不息,這就是地的旋律。當天上的風調雨順,地上的五穀就豐登;當天上的氣候變化無常,地上的生靈就得遭殃。這就是為啥有時候咱們覺得‘天人合一’,有時候又覺得‘天有不測風雲’了。”
“說到五運,那可是個大學問。它就像個調皮的孩子,時而跟著天的步伐蹦蹦跳跳,時而反其道而行之,搞點叛逆。有時候呢,它還想兩邊討好,既想當天上的小明星,又不想放棄地上的小夥伴,結果就可能兩頭不討好,弄得自己裡外不是人。但有時候,它又能找到那個完美的平衡點,讓天地之間和諧共生,萬物欣欣向榮。”
“至於五味嘛,那就更有趣了。您知道嗎?這甘、苦、辛、鹹、酸、淡,可不僅僅是餐桌上的調味品那麼簡單。它們啊,就像是身體裡的‘和事佬’,能調和五運帶來的各種‘小情緒’。比如說,夏天熱得你上火了,來點苦味清清火;冬天凍得你手腳冰涼,來點甘味補補氣血。這五味啊,用對了,就是身體的超級英雄;用錯了,可能就是搗蛋鬼了。”
“那麼,怎麼才能讓五運和五味都乖乖聽話呢?關鍵就在於一個‘和’字。就像咱們做菜一樣,酸甜苦辣鹹,得搭配得剛剛好,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對於身體來說也是一樣,得根據季節、氣候、體質的不同,靈活調整飲食和作息,讓身體內部的各種力量保持平衡。”
“當然了,這個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候啊,咱們還得學會‘逆來順受’。比如說,天氣突然變冷了,你本來想吃冰淇淋的,但這時候就得忍住誘惑,喝點熱湯暖暖身子。這就是一種逆著性子來的養生之道。但記住哦,逆不是亂來,而是有目的的、有智慧的調整。”
“還有啊,我想說的是,養生就像是一場馬拉鬆比賽。不是看你一時跑得有多快多猛,而是看你能不能堅持到最後還不累垮。所以啊,咱們得慢慢來,一步一個腳印地按照自然規律去生活去調養。這樣一來啊,不僅能活到九十九還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呢!”
黃帝對岐伯說“嘿,岐伯兄,你能不能給咱詳細捋捋,把天地間的那些個自然規律、人體的小秘密,還有那些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氣啊、數啊的,都給分分類,排排隊,讓它們各就各位,就像給穴位找對家,給藥方配調料一樣,既清晰又明了。這樣,咱們老百姓也能跟著沾沾光,學學怎麼順應自然,調養身心,你說咋樣?”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那笑容裡仿佛藏著千年的智慧“黃帝陛下,您這主意可真夠新潮的!得嘞,咱們就來一場古今結合的科普秀吧!首先,咱們得定個基調,那就是時間軸——年份,它就像是大自然的鬨鐘,每年一響,金木水火土這五行就開始它們的巡回演出。金代表收斂,木象征生長,水主潤下,火則炎上,土居中調和,它們輪流坐莊,影響著四季的寒暑、空氣的燥濕,還有時不時來串門的風火二兄弟,它們一鬨騰,天氣就變臉。掌握了這些,咱們就能窺見天道的奧秘,調整百姓的生活節奏,讓陰陽二氣在咱們體內自由舒展,就像做瑜伽一樣,身心和諧,煩惱自消。”
“至於怎麼數這些氣數嘛,咱們得用科學的態度,但又不失趣味。比如說,咱們可以把五行對應到身體的五臟六腑上,金對應肺,木對應肝,水對應腎,火對應心,土對應脾胃。這就像給身體裡的每個部門都安了個gps,定位精準,管理有序。然後,咱們再聊聊怎麼‘明其正化’,其實就是怎麼讓身體順應自然,保持最佳狀態。比如春天養肝,多吃綠葉蔬菜,讓心情像嫩芽一樣生機勃勃;夏天養心,來點西瓜綠豆湯,清涼解暑,心靜自然涼;秋天潤肺,燉點雪梨百合羹,潤肺止咳,整個人都滋潤了;冬天補腎,羊肉湯走起,暖身又補腎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黃帝又問“老岐,你跟我詳細說說跟太陽相關的有那些門道?”
岐伯悠悠然地說“嘿,你們知道嗎?當時間走到辰年和戌年的時候,那可就是太陽、太角和太陰這三位大佬聯手搞事情的年份啦!具體來說,就是壬辰年和壬戌年。這兩年啊,風可是主角,吹得那叫一個歡騰,萬物都被它喚醒,樹木搖曳生姿,仿佛在說‘嘿,醒醒,春天來了!’但要是風大發了脾氣,那就是一場災難,樹木被連根拔起,房子被吹得搖搖欲墜,人走在路上都得擔心被卷上天。所以啊,這時候人們最容易得的病就是頭暈目眩、手腳不自主地抖動,還有眼睛突然看不清東西,就像是被風迷了眼。”
接下來,咱們說說這“太角”是怎麼影響咱們身體的。太角,就像是音樂的第一個音符,響亮而清新,它帶著木的力量,對應著咱們的五臟六腑,就是肝啦。肝主疏泄,喜歡條達,就像春天的樹木一樣。但彆忘了,過猶不及,如果肝氣太過,就會像那狂風一樣,讓人心神不寧。這時候,咱們的五音療法就派上用場了,雖然不能直接按穴位或開藥方,但你可以想象自己聽著一曲悠揚的笛聲,讓心靈回歸平靜,仿佛置身於春風和煦的田野之中,那不就是最好的解藥嗎?
再來說說“太陽、太徵、太陰”的戊辰年和戊戌年。這兩年,火元素可是大火特火,熱得跟蒸籠似的,空氣裡都彌漫著一種悶熱潮濕的氣息,就像是在南方的梅雨季,衣服晾出去都能擰出水來。這樣的天氣,人容易煩躁,心情就像這天氣一樣,動不動就“爆炸”。所以啊,這時候的病啊,多是熱鬱在體內,排不出去,人就容易發燒、口渴、心煩意亂。
這時候,咱們中醫的“清熱瀉火”大法就該上場了。不過,為了增加點趣味性,咱們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位古代的中醫大夫,你會怎麼給病人開方子呢?你可能會說“來,小夥子,看你這一臉的火氣,我給你開個‘夏日清涼特飲’吧!首先,咱們取金銀花一兩(約30克),清熱解毒;再加點蓮子心二錢(約6克),清心除煩;還有啊,彆忘了來點綠茶,清熱解毒又提神。把這些寶貝放在一起,用開水一泡,嘿,那味道,既解暑又養生,保證你喝完之後,整個人都清爽了!”
當然啦,除了吃藥喝茶,咱們還可以借助穴位的力量來降火。比如,你可以按一按腳背上的“太衝穴”,這個穴位可是肝經的原穴,就像是肝氣的總開關,一按下去,肝火就能得到釋放。還有啊,手上的“合穀穴”,也是清熱解表的好幫手,兩邊一起按,就像是給身體開了兩個散熱的小風扇,嗖嗖地就把熱氣給吹散了。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中醫的脈象。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其中“切”就是切脈。想象一下,如果這時候你給一個熱鬱的病人切脈,那脈象肯定是又急又快,就像是夏天小溪裡的水流,被太陽曬得滾燙滾燙的,急著要找個地方涼快涼快。而咱們中醫大夫呢,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漁夫,通過這脈象的“水流”,就能判斷出魚兒(也就是病邪)藏在哪個位置,然後一網打儘!
咱們得弄明白,“太陽”嘛,自然是咱們天天見的太陽公公,溫暖而光明,給大地帶來生機與活力。但在中醫裡,它還象征著陽氣的極致,是萬物生長的根本動力。而“太宮”和“太陰”,聽起來就像是宮廷裡的兩位大佬,其實它們分彆是五行中“土”和“水”的極致表現。太宮(土)代表著穩重、滋養,就像是大地的母親,給予萬物生長的基礎;太陰(水)則象征著深邃、寒冷,是生命循環中不可或缺的潤澤與變化。
說到“甲辰歲會(同天符)”和“甲戌歲會(同天符)”,這可是天文與醫學的跨界合作。在古代,人們相信星辰的運行會影響地球上的萬物,包括人類的健康。甲辰、甲戌這兩年,天上的星辰排列出了一種特殊的模式,與地上的五行之氣相呼應,形成了一種叫做“歲會”的特殊年份。更有趣的是,它們還被冠以“同天符”的稱號,意味著這一年裡,天地之氣高度和諧統一,對自然界和人類的影響尤為顯著。
在這兩年裡,“其運陰埃,其化柔潤重澤”,說的是自然界的運氣變化偏向於陰濕,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氣息,仿佛連空氣都變得更加柔軟和滋養。但可彆小看這濕潤,它既能滋養萬物,也可能帶來“其變震驚飄驟”的突變,比如突如其來的暴雨、狂風,讓人措手不及。在人體上,這樣的變化則可能導致“其病濕、下重”,就是濕氣過重,容易出現下半身沉重、水腫、腹瀉等問題。
接下來這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可不是什麼音樂會的節目單,而是中醫裡獨特的五音療法理論。在古代,人們認為五音(宮、商、角、徵、羽)與五臟(脾、肺、肝、心、腎)有著密切的對應關係。這裡提到的音階變化,其實是在暗示我們,在這兩年裡,可以通過調整音樂療法,或是調整心態情緒,來平衡五臟的功能,特彆是要注意健脾祛濕,保護肺腎,防止濕氣過重導致的疾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現在,咱們來點兒接地氣的。麵對這樣的年份,咱們現代人該怎麼做呢?首先,飲食上要清淡為主,多吃薏米、紅豆、冬瓜等祛濕食物,少吃油膩辛辣。其次,適當運動,出出汗,也是祛濕的好方法。當然,保持良好的心情也很重要,聽聽舒緩的音樂,或者學習一些冥想、瑜伽,都是不錯的選擇。
咱們得把“太陽、太商、太陰”這些聽起來像外星詞彙的東西拉回地球。想象一下,這三個詞就像是中醫界的三位老大哥,各自掌管著不同的天氣和人體變化。“太陽”,就像是那熱情似火的夏日陽光,但在這裡,它可能更偏向於一種強烈、正麵的能量;“太商”,聽起來像是個商人,但其實它代表了秋天那種收獲又略帶蕭瑟的氣息,就像是秋天涼爽的風中帶著點商業的精明與冷靜;“太陰”,那就是冬日的陰冷與深沉,萬物收藏,靜待來春。
接著,說到“庚辰、庚戌”,這就像是兩位時間使者,每隔幾年就攜手而來,給大地帶來特定的氣候變化。當它們與“太陽、太商”相遇時,天地間就彌漫著一種“運涼”的氛圍,就像是開了空調的自然界,霧氣蒙蒙,涼風習習,但也可能變得過於清冷,讓樹葉凋零,仿佛大自然在說“大家夥兒,該休息了!”這時候,人們就容易得些“燥病”,比如皮膚乾燥、喉嚨不舒服,還可能覺得背後發緊,胸口悶得慌,就像是被秋天的涼意給“凍”住了。
在中醫裡,穴位就像是人體的秘密開關,按對了就能調節身體的小宇宙。比如,“背瞀”這個症狀,可能跟背部的風門穴、肺俞穴有關,想象一下,如果這兩個穴位被秋天的涼風“堵”住了,那背部能不難受嘛!咱們可以輕輕拍打或按摩這些穴位,就像給身體做spa,讓氣血暢通無阻。
接下來,講到“太陽、太羽、太陰”與“丙辰天符、丙戌天符”的組合,這簡直就是自然界的超級大事件!就像是天上的神仙們商量好了,要在某個特定的年份給地球來個“深度冷凍”。這時候,天氣寒冷到極致,雪花飄飄,冰淩掛枝,簡直是自然界的冰雕藝術展。人體呢,也得時刻準備著應對這大寒之氣,稍有不慎,寒氣就可能悄悄溜進身體的“溪穀”——其實就是我們的關節、穴位這些氣血流通的要道,引發各種疼痛不適。
至於治療嘛,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提前預防總比事後補救好。這時候,一碗熱騰騰的薑湯或是艾灸幾個關鍵的穴位,比如足三裡、關元穴,就像是給身體送去了溫暖的小太陽,讓寒氣無處遁形。當然,如果你對中醫方劑感興趣,那麼“當歸生薑羊肉湯”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當歸補血活血,生薑驅寒暖身,羊肉則是溫補佳品,三者合一,簡直就是冬日裡的小暖爐,既美味又養生。
再來說說脈象,中醫把脈就像是跟身體對話,能感受到氣血的流動和臟腑的狀態。在這種寒冷天氣下,脈象可能會變得沉遲而緊,就像是河流在冬天結冰了一樣,流動不暢。這時候,中醫大夫就會通過調整藥物、飲食、作息等多方麵來幫助身體“解凍”,讓氣血重新活躍起來。
這太陽司天之政啊,簡直就是自然界的年度大戲,咱們得搬個小板凳,嗑著瓜子兒,慢慢道來。想象一下,這天空就像是個老導演,手裡握著劇本,讓四季輪回、氣候變化都按他的節奏來。今年呢,太陽這位大佬坐鎮中央,整個氣場的運行啊,比劇本上寫的還快那麼一拍,就像是電影開了快進模式。
這天兒,一下子就變得嚴肅起來,不再是嘻嘻哈哈的春日暖陽,而是秋風掃落葉般的肅殺。地麵呢,也安靜得像個沉思的老者,不動聲色地積蓄著力量。寒氣,這家夥,悄無聲息地就從天而降,把陽氣都給擠到了一邊,讓人感覺像是冬天提前來串門兒了。不過,這水土倒是挺和諧的,倆哥們兒手拉手,共同演繹著自然界的和諧篇章,這景象,天上對應的星星就是辰星和鎮星,它們倆一閃一閃,仿佛在給我們打暗號“看,這就是和諧的力量!”
說到吃的,這時候的穀物啊,黑色的玄米和黃色的黅米成了主角,它們不僅顏色應景,還富含營養,仿佛是大自然特意為這寒冷季節準備的能量包。政令嘛,也變得嚴肅起來,不再像春天那樣溫柔,而是有條不紊,慢條斯理地推進著。這寒氣啊,簡直是放大招,連湖麵上的陽光都照不出暖意來,仿佛在說“彆急,火還在路上呢,等時候到了,自然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