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隊距離星彈還有六個月之遙,不過現在就該讓自動探測飛船開始工作了。
它們是主飛船派過去打前站的。為了讓他們能近距離觀察中子星,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先期完成。在中子星周圍發現了他們所需的小行星帶後,這些工作已經無須他們乾預,靠機器大腦就能完成。
最大的探測飛船其實是一座自動化工廠,它隻生產一種超乎尋常的產品——磁單極子。探測飛船原本就搭載了少量磁單極子,正負兩種都有。這些不是為了生產,而是工廠運轉所需的種子材料。工廠探測飛船的目的地是距離星彈最近的大型鎳鐵小行星,後者在旅途中被中子星的強大磁場拖慢了腳步,進而被中子星捕捉。
工廠探測飛船會著手準備場地,與此同時,其他探測飛船則開始儲備磁單極子工廠運轉所需的電能。能量的需求量實在太大,不可能讓工廠探測飛船將燃料從主飛船帶過去。事實上,所需的能量等級超過了l型文明內的四級文明發電廠發電量的總和。以他們的主飛船所攜帶的能源,根本不可能支撐起這巨額的能源支出。
但在星彈這裡,既不需要太陽能芯片,也不需要熱力機。因為中子星高度磁化、快速旋轉,它能同時充當能量源與發電機的轉子。隻需一些線圈,就能把這個旋轉磁場的能量轉化成電流。
那些較小的探測飛船的任務就是鋪設電纜。這項工作始於它們的工廠,再將一條又細又長的電纜鋪成一個大圓圈,把整個中子星包在裡頭,同時又與星星拉開了安全的距離,這樣才能在需要電力的幾個月裡保持穩定。總共需要十億公裡長的電纜才能從小行星所物質的所在位置向下繞中子星一圈,再回到出發點,所以這種電纜必須非常特殊才行——事實也的確如此。鋪設的電纜是一捆捆超導聚合線。
雖說中子星附近溫度極高,這種電纜卻並不需要降溫以保持超導特性,因為聚合物直到接近熔點依然無電阻,而它的熔點是九百度。電纜越鋪越長,並開始對中子星的磁力線產生反應。磁力線抽打著電纜,每秒十次——其中五次是從中子星東極放射出的正磁場,間隔著五次從西極放射出的負磁場。每次磁場經過,電流都會在電纜中湧動,並作為過剩電荷累積在探測飛船裡。不等電纜鋪設完成,所有探測飛船都開始閃爍藍光和粉紅光——那是正、負電暈放電。電纜閉合的最後一處連接點十分棘手,因為它必須在不間斷的前、後脈衝的電流電量均為零的那一瞬完成。好在探測飛船已經半智能化,由微分相對論熱核火箭驅動。對它們而言,百分之一秒的時間就綽綽有餘了。
工廠接上電源就開始生產。高強度的交變磁場在高能量狀態下來回擊打種子磁單極子,令其穿越一塊致密物質。磁單極子與致密原子核的撞擊發生在能量極高的狀態下,於是就產生了大量的基本粒子對,包括帶磁性的磁單極子對。這些磁單極子對從目標物的殘骸中被撇出來,用定製的電場和磁場傳輸到工廠外,再注入附近的小行星。磁單極子進入小行星,在穿過原子時與原子核發生反應,取代外圍的電子。
磁單極子環繞原子核轉動的方式與電子不同,它畫出一個圈,由此製造出抓住帶電原子核的電場,而原子核則畫出一個與之相扣的圈,由此製造出抓住帶磁性的磁單極子的磁場。
由於失去了界定其體積的電子,原子就變小了,那塊由它們形成的石頭於是更加致密。越來越多的磁單極子被傾瀉入小行星的中心,構成小行星的物質原本是因充滿輕盈的電子而腫脹的普通物質,這時就變成了致密的磁單體。
最初的原子核還在,但現在有了在相扣的軌道內圍繞其轉動的磁單極子,於是密度增加到接近中子星密度的水平。當小行星中被轉換的物質總量逐漸提升,被壓縮的物質形成的重力場也逐漸增強,重力場很快加入到這一進程中——原子剛剛被部分轉化成磁單體,重力場就把原子周圍的電子軌道擠壓到核尺寸。等為期一月的轉化完成,直徑二百五十公裡的小行星變成了直徑100米的球體。它的內核是磁單體,地幔是白矮星密度的簡並物質,發熱發光的地殼則是部分坍塌的正常物質。
第一顆小行星完成變形後,工廠就著手轉化下一個。這顆小行星是由一艘導引探測飛船花了幾個月時間推過來的。這一進程多次重複,終於有了八顆致密小行星環繞中子星旋轉兩顆較大,另外六顆較小。它們一麵繞中子星旋轉,一麵又繞著彼此緩緩起舞。專門有數艘探測飛船負責讓八顆小行星保持穩定的排列。這種探測飛船的前端裡儲存著許多磁單極子,借由磁單極子產生的磁場,探測飛船就能從遠處或推或拉,控製這一團團帶磁性的熾熱超致密物質。
探測飛船一麵驅趕自己的創造物前進,一麵耐心等候主飛船。他們離中子星越來越近,導引探測飛船也活躍起來。它們對兩顆較大的小行星又推又拉又拽,讓二者彼此靠近。兩顆小行星的超強重力場開始發生相互作用。它們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圍繞彼此旋轉,然後又畫出大橢圓形軌道朝相反方向遠離。再過許多個月,它們會在非常接近中子星的位置重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森明喆又有了新的發現。
“我找到了一個控製星彈的密鑰程序。”森明喆說道。
“但是現在它好像不聽從指示,應該是出了問題,正好我還找到了一些星彈的維修圖紙,裡麵有關於修複控製係統的說明,不過這還需要實地探索一番。”
“那我們快去準備吧,希望這漫長的歲月沒有完全摧毀它。”林澤陽說道。
主飛船進入了軌道,圍繞自轉的中子星旋轉。主飛船的軌道半徑是十萬公裡,周期為十三分鐘。他們小組啟動了科研項目。以後他們會搭乘次級飛船下到距離中子星僅僅400公裡處,那時獲得的數據自然更佳。
森明喆問聚在房間儘頭的控製台前的那兩人,他們正在與智能機器人同步計算,“還有多久?”
林澤陽瞟了一眼屏幕右側閃動的數字,“十四分鐘,一切正常。”
碧依姍看看房間另一頭的顯示屏。在監控攝像頭的視野中,下角有一個發光的球體,是較大的兩顆被壓縮的小行星中更大的一顆,上角的小白點代表了另外那顆較大的小行星。二者中稍小的光點緩緩穿過屏幕,越來越亮。卡羅爾看看另一台控製台,那上頭的畫麵幾乎完全一樣,隻不過方向正好相反。兩顆大型超致密小行星即將發生彈性碰撞,其運動的幾何線條差不多完全對稱。
碧依姍盯著自己的控製台,她的屏幕上沒有圖像,隻有計算機生成的示意圖兩條弧線沿撞擊軌跡緩慢接近。她屏幕側麵有許多方框,內部的數字快速變化著。“距離最後中止點還有三十秒,”她宣布道,“有問題嗎?”
另一控製台前的智能機器人發出冰冷的機械聲音。“視頻監控運轉正常。”
另一個聲音說“計算機控製在許可偏差值之內。”
又有一個聲音說“導引飛船推進單元全部運轉正常。”
“那就按計劃執行。”森明喆的手指抬起,離開“中止行動”按鈕,啪的一聲關上了安全罩。
森明喆從一個屏幕上看見較小的光點越變越大。計算機指揮著導引飛船,後者驅動小行星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兩個球體不斷閃出耀眼的火舌,噴射的方向似乎全無規律可言。接下來的事情發生得太快,肉眼幾乎無法跟上一顆超致密小行星突然出現在自己的雙胞胎兄弟和攝像飛船之間,屏幕變成一片空白。
森明喆打開另一台攝像機。它與之前的攝像機角度不同,距離更遠。不過這台攝像機發回的圖像也隻有幾秒鐘可看,然後那光點就迅速縮小,從屏幕上消失了。
大家都轉去看森明喆的屏幕,看兩顆小行星的軌跡。兩條軌道原本靠得非常之近,相互的引力作用畫出的緊密弧線仿佛彼此重疊了一般。而現在,一條線向外回到小行星帶,另一條似乎徑直朝中子星墜落。其實,墜落的大型小行星會與中子星擦身而過。它現在正劃出一個很扁的橢圓軌道,其遠日點靠近主飛船的十萬公裡圓形軌道,近日點則剛好位於星彈上方四百公裡。
他們的電梯已經準備就緒。
喜歡稻星一成為文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稻星一成為文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