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與慧明拜謁過明孝陵之後,返回神烈山,即是後來的鐘山。二人坐在鐘山南麓,談論未來。
慧明問“先生此後欲與何往?”
“吾本打算往南去聯絡明軍,為恢複漢家江山出一份綿薄之力,如今與你師徒總論時事,已明白我大明實是氣數已儘。”
遠望一會兒,他繼續道“不過明雖去,中華卻不能亡。當年太祖驅逐胡虜,恢複中華,建不世之基業,方有我中華東西南北縱橫萬裡之疆域,四海之內,無不臣服。”
“今天我隻看看紹宗隆武皇帝,你是如何寫來。”
慧明為他翻找,一邊解說“先生稍等片刻,這紹宗是我大明後三位皇帝中,最有才乾,也最有抱負的。”
說著,他指著探春的出場描寫道“書中寫他是寶玉之妹,形容是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麵,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
顧炎武讚同道“確實,實寫相貌!”
“弘光帝去後,鄭芝龍、黃道周等人扶唐王於福州登基稱帝,改元為隆武,他雖是一位英明之主,卻一直為鄭氏家族所架空,無力改變局勢。”
慧明一邊介紹,一邊翻找探春所在的回目,“鄭芝龍是福建南安人,所以書中虛設了一個南安太妃,以和親之名接探春遠嫁。”
“南安!當年紹宗招我入朝為官,我方到南安時,便聞噩耗傳來,聞之悲乎!”
慧明看了看他,沉聲道“是悲,石頭記中,千紅一哭,萬豔同悲!”
接著他又道“當年在河南還未襲唐王時,便已是曆經磨難。”
當年朱聿鍵還小時,他的祖父老唐王朱碩熿惑在嬖妾,心裡一直愛惜小妾生的兒子,憎嫌朱聿鍵之父,當時的唐王世子朱器墭。於是,他暗中把朱聿鍵父子囚禁在承奉司內,想活活餓死他們,當時朱聿鍵才十二歲。
幸虧暗中有個小官張書堂幫忙送些糙米飯,在囚房中,朱聿鍵父子苟活了十六年。身處牢籠,朱聿鍵埋頭苦讀,鑽研儒學典籍,沒有浪費光陰。
朱聿鍵的父親氣息奄奄,在快要熬出頭時,卻被急切想襲唐王王位的弟弟在崇禎二年毒死。
老唐王準備封愛妾的兒子為世子,還想取消了朱聿鍵的世子地位。
結果,地方官員陳奇瑜吊唁唐世子時,警告老唐王說,世子死因不明,貿然改變世襲人選,說不定朝廷日後會怪罪。
老唐王害怕日法追究,趕忙立朱聿鍵為“世孫”。同年老唐王也去世。
崇禎五年,朱聿鍵繼為唐王,封地南陽。崇禎帝賜其皇明祖訓、大明會典、五經四書、二十一史、通鑒綱目、忠孝經等書。
朱聿鍵在王府內起高明樓,延請四方名士。
簡略說明了唐王的出生,慧明便解說道“唐翻即位時,因依據倫序,並非到他,而是遠在桂林的桂王,所以書中他是庶出。唐王受到祖父的傷害,所以書中把他的生母設定的不堪了些,他也不親近生母。”
顧炎武道“確實隆武帝雖為英明之主,卻一直為鄭氏家族集團所架空。以鄭芝龍、鄭鴻逵、鄭芝豹、鄭影為首的鄭氏家族,才是隆武朝廷的掌權者。”
“正是,前日已經說過的王熙鳳才是真的管家人,弘光朝廷覆亡之後賈府其實已經沒多少武力了,所以書中設定的是王熙鳳病了,才有探春來管家。”
在唐王登位之時,原本降清的明朝浙江防倭總兵王之仁重新舉起義旗,與張國維等人在紹興推舉魯王朱以海為“監國”。
魯王政權仍舊沿用“弘光”年號,此時,他們並不知道隆武政權在福建成立的消息。兩個朱明同姓政權產生齷齪,最後竟鬨出互殺來使的事情。自此唐魯之爭,一直不斷,直到如今還有影響。
“此段事情原不好隱喻,後幾位師傅尋思了幾日,才想到二人放風箏的方法。原想的是探春放的是一隻鳳凰風箏,不曾想天上又出現了一隻鳳凰風箏,兩隻風箏攪在了一起。
最後又來了一個大風箏,也絞了過來,最後三隻風箏的線,都被絞斷了,兩隻風箏不知飛去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