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放紙鳶
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係在上麵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拴五色絲線
拴五色絲線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係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後世,即發展成如長命縷、長命鎖、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在端午節這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係上五色絲線以驅邪。傳統之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係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係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衝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打午時水
打午時水午時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時於井裡打上來的水。端午節“打午時水”是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重午日的午時,陽上加陽,所以“午時水”有“極陽水”、“龍目水”、“正陽水”之稱。古人把打上來的午時水視為大吉水,這天的午時陽氣最盛,端午日午時驅邪最佳,具有辟邪、淨身、除障的效果。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彆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明到若烏鹙”,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鑄陽燧
東漢王充的《論衡》記載了端午節“鑄陽燧”的禮儀習俗“陽燧取火於天,於五月丙午日中之時,消煉五石,鑄以為器,摩勵生光,仰以向日,則火來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認為,午月午日午時具三重之火,是陽氣極盛之時,在此時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鑄鏡的時刻,鑄成的銅鏡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力。以鏡辟邪的習俗,在南方沿海一帶有著廣泛的應用和遺傳,常能見到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身上佩帶著銀製的鏡子等飾物,這類銀飾小鏡子等,就是用於孩子們辟邪。新建的寺廟道觀,其屋脊的正中也往往裝飾著銅鏡。就是現代小區嶄新建築的門、窗上方,也往往能發現懸掛著的鏡子,這些都是用於所謂的辟邪。由此可見鏡子辟邪的文化信仰在民間根深蒂固。
浸龍舟水
龍舟水,發生在小滿至夏至期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雨與龍是聯係在一起的,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龍飛天上,行雲布雨。在自然天象上,仲夏期間正是蒼龍七宿飛升正南中天之時,在《易經?乾卦》爻辭中曰“飛龍在天”。在仲夏端午前後,中國南方暖濕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華南一帶交彙,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端午強降水來時,江河水位迅速上漲,為扒龍舟了良好的場地條件。浸龍舟水是流行於華南地區的傳統習俗,因為龍舟水寓意吉祥,龍舟水及龍舟滑過的水人們都認為是“大吉水”,按照傳統說法浸龍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貼午時符
舊時廣東一些地方有貼“午時符”的習俗。午飯後,家家貼“午時符”。符用寬約一寸,長近一尺的黃紙條,上麵用朱砂寫上“五月五日午時書,官非口舌疾病蛇蟲鼠蟻皆消除”等字樣。在大門上懸掛菖蒲、鳳尾、艾葉等,並紮上一束蒜頭,塗以朱砂避邪。也有些人家還在門上貼上用黃紙寫的小對聯“艾旗迎百福,蒲劍斬千邪。”
拜神祭
祖拜神祭祖是端午節重要習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薰蒼術
薰蒼術是端午節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在民間用蒼術消毒空氣,即將天然的蒼術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
挑端午擔
寧波舊俗,毛腳女婿要在端午節挑“端午擔”送到女方家。“端午擔”,少者四色,多者八色,黃魚要成雙[54]。按禮節,丈人丈母要把部分“節貨”作“回禮貨”送還女婿家。
打馬球
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中國北方民族沒有端午龍舟競渡的習俗,但會在端午這天射柳和打馬球,這很明顯是來源於北方遊牧民族的競技遺俗。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
中國的傳統節日都跟食俗是密不可分的。充分體現了民以食為在的理念。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傳入北方後,用黍米(北方產黍)做粽,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麵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製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製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五黃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黃酒代替雄黃酒)。也有其它說法,鹹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農曆五月,江南人稱五黃月。
打糕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捶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煎堆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而中國各地的端午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河北省,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甚,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端午節賽龍舟,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中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101novel.com—30米。
國外的端午節也各有特色。
“二戰”前,日本的端午節又稱兒童節,是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豎起鯉魚旗,吃粽子和柏葉餅來慶祝節日。把菖蒲插在屋簷下,或將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端午的習慣是在日本的平安時代以後由中國傳入日本的。日本人稱“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節日特有飲食有日本粽子和柏餅。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各個民族也各有特色。納西族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棗糯米飯,喝雄黃酒。門前插蒿、三根葛蒲及兩根大麥穗。長輩要給十五歲以下的孩子繞紮五色棉線,稱“續命線”。男孩繞左腕,女孩繞右腕。續命線需戴一月的時間,等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節最後一天才解下燒掉。節日裡,集市上還擺設藥攤,出售各類名貴藥材。婦女們則繡織小香包、小錢包、布娃娃、扇套、筆套等手工藝品。
關於端午節的諺語甚多,摘錄如下
1、“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3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北京)
4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西北)
5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南方)
6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山西)
7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山西)
8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上海寶山)
9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江浙)
10端午(五)請菩薩,端六發烏賊。(江浙)
11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蘇)
12氹氹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團,五月初五係龍舟節,阿媽叫我去睇龍船。(廣東)
13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鬆。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櫳。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櫳。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櫳,食過五月粽,不夠百日又翻風。(廣東)
屈原的傳說
戰國時期,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麵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製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被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汨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儘,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沒過多久,水麵上就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條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插菖蒲艾草習俗的傳說
唐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聽見黃巢來了就紛紛逃難,惟恐避之不及。這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隻見一婦人背著包袱,手裡抱著個男孩兒像是在逃荒,感到很奇怪,就上前詢問。那婦人說“聽說黃巢殺人不眨眼,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裡的男人都被征調去守城,我隻好帶著孩子逃命去了。”黃巢聽罷,對這婦人產生了惻隱之心,說“你回去把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們家的人了。”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裡,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老鄉親。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裡,隻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了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隻得無可奈何地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幸免於難。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
白娘子的傳說
傳說,有一條白蛇修煉了一千年,終於修成人形,化為美麗端莊的白娘子,另一條青蛇修煉了五百年,也化為富有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她們二人結伴來到西湖遊玩,當她們來到斷橋時,白娘子在人群中看見一位清秀白淨的書生,心中暗生情意。小青便悄悄地作法,降下大雨。白麵書生許仙打著傘來到湖邊乘船,正好看見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狼狽,許仙忙把自己的傘遞過去讓她們避雨,自己卻躲得很遠,任憑雨淋。白娘子看見許仙這樣老實靦腆,心裡更喜歡了,許仙也對美麗的白娘子產生了愛慕之情。在小青的撮合下,許仙和白娘子成了親,並且在西湖邊上開了一家藥店,治病救人,鄉親們都很喜歡他們。但是金山寺的法師法海卻認為白娘子是妖精,會禍害民間。他悄悄地告訴許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成,還教許仙怎樣識彆白蛇。許仙將信將疑。轉眼端午節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黃酒避邪,許仙按照法海教的辦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黃酒。白娘子這時候已經懷孕,她推卻不了,喝了酒後,馬上現出蛇的原形,許仙被嚇死了。白娘子為了救活許仙,不顧自己懷孕,千裡迢迢來到昆侖聖山偷盜起死回生的靈芝草。白娘子與守護靈芝草的護衛拚命惡戰,護衛被白娘子感動了,將靈芝贈給她。許仙被救活以後,知道白娘子真心愛自己,夫妻更加恩愛。可是法海還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間生活。他將許仙騙進金山寺,強迫他出家為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憤怒,率領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許仙。她們不斷作法,引發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圍,這就是傳說中的“水漫金山”。法海也大顯法力,白娘子因為臨產,打不過法海,隻得在小青的保護下逃跑。當她們逃到斷橋時,正遇上從金山寺逃出來的許仙。許仙與白娘子二人經過劫難,又在初逢的斷橋相見,百感交集,不由得抱頭痛哭。白娘子剛生下兒子,法海就趕來了,他無情地將白娘子鎮壓在西湖邊的雷峰塔下,詛咒說,除非西湖水乾,雷峰塔倒掉,否則白娘子永遠也不能再回到人間。多年後,小青修煉得道,重回西湖,她打敗了法海,將西湖水吸乾,將雷峰塔掀倒,終於救出了白娘子。
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和節日習俗,寄托著人們內心豐富的文化情感、厚重的家國情懷,承載了人們諸多美好願望。這些詩意化的節日習俗,使一代代人的心靈獲得美好的慰藉,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文化意蘊關於端午祝福是該說“快樂”還是“安康”的討論,背後其實是民眾對節日精髓、傳統麵目的探尋,是希望能原汁原味地還原端午節的文化意蘊。
愛國之情人們紀念屈原,不隻是因為他的藝術造詣,更是因為他偉大的靈魂和深沉的愛國之情。
家國情懷端午節裡的家國情懷,更有大力弘揚的必要。對於很多人來說,端午節是個小長假,但對於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客運工作者、環衛工人等許許多多奮戰在一線崗位的人來說,依然是“戰鬥”的節奏,正是他們的默默堅守和負重前行,才有了“安康”的端午節。他們的行為本身,就是對家國情懷的詮釋,也值得全社會感念。
儀式感每到端午節,各地都會組織各式各樣的節日活動——誦讀《離騷》、包粽子、做香包、劃龍舟等等。通過這些活動,構築起節日的儀式感,人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漸漸地與傳統親近。
赤忱的愛端午節所承載的這種對祖國、對民族赤忱的愛,足以凝聚起我們持續拚搏和奮鬥的磅礴力量。
傳承責任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傳承好發揚好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是曆史交予我們的責任。
喜歡琳琅視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琳琅視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