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經世論策_大宋俠士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大宋俠士 > 第10章 經世論策

第10章 經世論策(1 / 2)

熙寧五年春,汴梁城。

"聽說了嗎?"茶館裡,幾個文人正在低聲議論,"王安石要改革科舉了!"

"怎麼改?"

"說是要改試貼經為試論策,重在考察實際治國之才。"

"這"一位老學究搖頭,"豈不是要動搖聖人之道?"

正說著,一個熟悉的身影走進茶館。眾人定睛一看,竟是剛從西北遊曆歸來的沈括。

"沈兄!"有人招呼,"聽說你走遍天下,可有什麼見聞?"

沈括放下行囊,笑而不語,隻是從懷中取出一本厚厚的記事簿。

"這是"

"遊曆所見所聞,"沈括說,"比那些朝堂之爭有趣多了。"

他翻開記事簿

"西北軍中,火藥之法大有進展"

"江南水利,可資改進"

"礦冶之術,尚待精進"

正說著,外麵傳來一陣騷動。原來是新科舉政策頒布了,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沈括合上記事簿,望著窗外歎息"變法之難,不在於法,而在於人心啊"

而在皇城內,王安石正在麵對新一輪的挑戰。

王安石站在殿前,麵對群臣的質疑。

"王大人,"一位老臣出列,"科舉取士千年不變,今改試論策,恐怕"

"正是因為千年不變,才需要改革,"王安石從容答道,"現在的科舉,隻重記誦,不重實務。朝廷需要的是能治國理政的人才,而不是背誦經文的書生。"

"可是"

"諸位,"王安石環視群臣,"你們可知道沈括此人?"

眾臣點頭。沈括的博學多才,朝野皆知。

"他精通天文、地理、醫藥、工藝,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學問。可在現行科舉製度下,這樣的人才反而難以脫穎而出。這難道不是科舉製度的缺陷嗎?"

殿內一時寂靜。

就在這時,一份奏章送到邊境捷報,新編練的軍隊再次擊退遼軍小股騷擾。

"諸位看,"王安石說,"這就是重實務的成果。若不是改革軍製,我們能有今日之勝嗎?科舉改革也是同樣的道理。"

群臣議論紛紛。有人開始動搖,也有人依然反對。

而此時的沈括,正在整理他的遊曆見聞。這些關於天文、地理、醫藥、工藝的記載,日後將成為《夢溪筆談》中最珍貴的部分。

在他看來,朝堂上的爭論遠不如這些實學有趣。可他不知道的是,正是他這樣的見聞,給了王安石改革科舉的有力論據。

變法的餘波仍在繼續,而這場關於教育改革的爭論,才剛剛開始。

"報!"一名官員匆匆入殿,"司馬光大人上書,強烈反對科舉改革!"

王安石接過奏章,仔細閱讀。司馬光的理由很充分科舉取士以經義為本,乃是聖人之道;若改試論策,恐怕會出現投機取巧之輩。

"司馬大人說得也有道理,"一位大臣說,"若人人都隻顧論策,不讀聖賢書,豈不是"

"諸位誤會了,"王安石放下奏章,"改試論策,不是讓學子不讀經書,而是要他們活學活用。以經世致用為本,這才是聖人之道的真諦。"

正說著,又一份奏章送到蘇軾從黃州上書,也對科舉改革提出異議。

朝堂上的爭論越發激烈。

而此時的沈括,正在整理一段關於天文觀測的記錄

"今觀天象,以銅儀測量,得其方位"

突然,有人來訪。

"沈先生,"來人說,"朝廷正在爭論科舉改革,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沈括放下筆"我倒覺得,學問貴在實用。你看這天文觀測,若隻讀經書而不實踐,如何能懂其中奧妙?"

"可是"

"比如這個,"沈括指著他的記事簿,"西北軍中用火藥,江南的水利工程,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學問。若科舉隻考經義,這些實用之學豈不是要被埋沒?"

來人若有所思。

而在汴梁城,爭論仍在繼續。王安石堅持己見科舉必須改革,否則朝廷將永遠缺乏真才實學。

這場關於教育改革的爭論,實際上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治國理念是堅持舊製,還是改革創新?

答案,或許要等到曆史給出評判。

就在朝堂爭論激烈時,一個戲劇性的場麵發生了。

一群舉子闖入太學,高喊口號"還我科舉!還我聖道!"

為首的是一位老學究的兒子,他聲淚俱下"我父親研習經義三十年,就是為了教導我們。如今改試論策,這三十年豈不是"

正說著,沈括恰好路過。他本想去太學觀察一種新式渾天儀,沒想到撞上這場風波。

"諸位且聽我一言,"沈括站出來,"你們可知道,為什麼遼軍最近不敢輕易南侵?"

眾人一愣。

"因為我們有了新式火藥,有了改良後的投石機,有了更好的冶鐵技術"沈括說,"這些都是實學。若科舉隻考經義,誰還會去研究這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就在這時,王安石親自來到太學。

"諸位,"他環視眾人,"我且問你們,聖人之道是什麼?"



最新小说: 禦獸:我的獸寵,全都是刺客係 逍遙王養成記 反派:重生之軟飯強行喂嘴裡 錦衣衛:開局手刃內奸上司 耕讀人家 快穿年代女配,從末世囤貨開始 隻想安靜當個小地主,結果女帝送娃上門? 沙漠體 我魔修成聖!反手送偏心家人進萬魂幡 龍族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