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傷勢甚重,自知不久於人世,就請張昭等人,
托以後事“中原正在大亂之中,憑我們吳、越的兵眾,
三江的險固,足以觀其虎鬥成敗。你們要好好輔佐我弟弟!”
又招呼孫權,將印綬交予他,對他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
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儘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
到夜間孫策便去世了,年僅二十六歲。
孫權登基稱帝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為孫策立廟於建業朱雀橋南,後來派太子孫和前去親祭。
興平二年,孫策在周瑜、程普和黃蓋等人的支持下,從曆陽渡江,
首先打敗了牛渚營(今采石磯)的劉繇,奪得倉庫中所有糧食和兵器戰具。
當時,彭城相薛禮、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相笮融都依附劉繇,
奉他為盟主,薛禮占據秣陵城(今江蘇省南京市),而笮融駐紮在秣陵縣南。
孫策首先攻打笮融,斬殺五百多人,笮融害怕,緊閉營門,不敢妄動。
孫策轉而揮師攻打秣陵城(今江蘇省南京市)的薛禮,薛禮突圍逃走。
這時樊能、於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渚。
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男女萬餘人。後再次進攻笮融。
在與笮融的戰鬥中,孫策腿部中箭,無法乘馬,部下抬他回營療傷。
在孫策受傷之時,曾經投降的“男女萬餘人”趁機反叛,
孫策的舅舅吳景率軍攻討反叛者,將反叛者們全部擒獲。
有的反叛者逃到笮融的營中,說“孫策被箭射死了!”
笮融聽聞孫策的死訊,非常高興,於是派遣軍隊重新進軍,與孫策的部隊進行對壘。
孫策先派遣數百兵馬挑戰誘敵,又在後麵埋伏好兵馬。
等到笮融的軍隊出擊時,孫策的數百兵馬假裝潰敗,
將敵兵引入包圍圈中,然後,孫策一聲令下,伏兵儘起,斬殺敵軍一千多人。
孫策乘勝進攻笮融的營地,並命令將士們高聲喊話“孫郎究竟如何了?”
喊聲震撼敵營。不少敵兵聽聞了孫策沒死的消息,嚇得連夜奔逃。
笮融聽聞了孫策沒死的消息,越發恐懼,深溝高壘,嚴加守備。
孫策見笮融負險固守,一時難以攻克,便引兵南向,
先在梅陵(今安徽省南陵縣)擊敗劉繇的彆部,
接著轉兵攻克湖孰(今江蘇省江寧縣南湖熟鎮)、江乘(今江蘇省句容縣)等地。
然後整頓部隊,到曲阿與劉繇決戰。
劉繇與孫策交戰,遭到慘敗,逃往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
孫策入據曲阿(參見曲阿之戰)。孫策大軍所到之處,軍士們嚴遵將令,
不擄掠百姓,雞犬菜茹,秋毫無犯。
於是,百姓十分喜悅,爭著用牛、酒犒勞部隊。
孫策慰勞賞賜將士,派遣部下陳寶到阜陵迎接母親和弟弟。
又發布文告,告知下屬各縣“劉繇、笮融的鄉人和部下來投降的,
一概不多問其他;願意從軍的,可以從軍,並免除全家賦稅徭役;
如果不願從軍,絕不勉強。”文告發布後,來歸附者從四麵八方趕來,
不長時間,就招得士兵兩萬多,征得馬匹一千多。自此,孫策之名威震江東。
建安元年,孫策繼續進攻江東各地,吳郡人嚴白虎等各率有一萬多人,
駐紮嚴守各自的地盤。吳景等想先擊破嚴白虎等,然後再到會稽。
孫策說“嚴白虎等群盜,心無大誌,憑此就能將其擒獲。”
於是率兵渡過浙江,直逼會稽。會稽功曹虞翻勸太守王朗暫避孫策的鋒芒,王朗不聽,
發在固陵(浙江省蕭山縣)阻擊孫策。孫策幾次發動進攻,均未能奏效。
孫策的叔父孫靜獻策,建議聲東擊西,從查瀆進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孫策依計。於夜裡一麵到處點燃火把,迷惑、牽製正麵之敵,
一麵分出兵馬悄悄從查瀆出擊。王朗出於意外,大驚,派周昕率兵倉猝迎戰,
孫策斬殺周昕,長驅直入。王朗敗潰,帶虞翻乘船逃到東冶(今福建省福州市)。
孫策派賀齊追擊,王朗投降,於是會稽平定。
建安四年,袁術病死,其部下為廬江太守劉勳得到,劉勳的兵力驟然大增。
於是孫策以卑微的言辭和財寶勸說劉勳攻取上繚。
於是,劉勳悄悄率軍經過彭澤,來到海昏地方。
當地守將堅壁清野,留下一座空城,劉勳一無所獲。
劉勳又轉而進攻上繚。
當時,孫策正率軍西征黃祖,剛走到石城(今安徽省貴池縣),
聽說劉勳率軍襲取海昏,立即讓孫賁、孫輔率領人馬駐在彭澤,
準備攔擊劉勳,自己則率周瑜帶兵兩萬繞襲劉勳的大本營皖城,
一舉攻破,俘虜三萬多人,並抓到了袁術和劉勳的妻子兒女。
孫策上表任命李術為廬江太守,撥給他三千人馬保衛皖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其餘人眾,全部移往吳地。
隨後,孫賁、孫輔又在彭澤打破劉勳,劉勳退入楚江(今長江),
又經潯陽到置馬亭,聽說孫策已經率軍攻克了皖城,又逃到了西塞,
接著又逃往流沂(今湖北省鄂城),在這裡構築營壘自守,並向劉表告急,
向黃祖求救。黃祖派他的兒子黃射率水軍五千人來援,孫策揮師進攻,
劉勳敗逃,投奔曹操,黃射也逃跑了。孫策又得到劉勳兩千多兵士和一千多艘戰船。
初平三年,孫堅被殺,孫策舉家遷到江都。在江都期間,
孫策數次拜訪揚州名士張紘,和他研究天下大勢。
並說出了其立足江東的策劃,第一步從袁術手中索要其父孫堅的部隊,
然後渡江南下尋求其舅父丹陽太守吳景的支持,以丹陽為根據地招募軍隊,
占領吳、會稽等郡,進而討伐劉表、黃祖,為其父孫堅報仇,最後建立孫吳政權。
該策劃得到了張紘的認同,並在張紘的補充完善下,
成為孫吳政權建立和發展的既定策略。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占有傳國玉璽正式僭越稱帝,孫策趁機與其決裂。
孫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一方麵可以擺脫袁術的勢力,攻占揚州;
另一方麵進攻劉表,為其父孫堅報仇,最後實現“荊、揚可一”的既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