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的文壇領袖錢謙益不足以激勵吳三桂,那活著的督師閣部張蒼水呢?
讓王五倍感震驚的是張煌言竟欲隻身前往昆明勸說吳三桂起兵反清。
理由他是大明朝的兵部尚書,也是永曆朝廷的大學士,某種程度上地位等同二十年前弘光朝的督師史可法。
甚至可以說是明朝正統勢力如今唯一的象征。
不管是西營的李定國,還是順營的李來亨,亦或海營的鄭成功,從根本上來說都不是明朝正統力量,全是當年明朝眼中的“賊匪寇盜”。
因此這些勢力在一些明朝正統官員、士紳心中其實不能代表明朝。
反而出身將門集團的吳三桂才是明朝正統勢力的延續。
根正苗紅那種。
故而這麼多年來一直有明朝官紳秘密勸說吳三桂反正歸明,對吳三桂的策反工作也一直沒有停止。
最遠的肯定是當年史可法對吳三桂的招撫,最近的便是查如龍血書案。
韓王、東安王、寧術王等,也並非真正的藩王繼承者,隻是永曆朝廷出於抗清需要臨時給予的冊封。
也就是這些人都是沒了祖上富貴降為平民的普通宗室。
世上如今真正的親藩,算起來隻有魯世子一人。
這位本應該被推舉為新天子以號召天下,奈何卻被鄭氏棄之不用,連宗俸都給停了。
真要推舉明室正統代表前往昆明勸說吳三桂反正,肯定是魯世子最佳。
但魯世子被鄭氏看管不可能交給張煌言,西山的韓王、東安王不具備宗藩正統性,吳三桂壓根瞧不上他們,所以去了也起不到作用。
西山那邊也不可能讓韓王和東安王冒這個險。
張煌言想到的最佳人選就是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的自己。
昨日聽羅子木說王五剃發後一直致力於促反吳三桂,當時隻覺這事不太可行,因為之前有很多人都嘗試過,但無一不是以失敗告終。
然當得知吳三桂部將竟有不少人暗中反清甚至還秘密幫助明軍後,張煌言不禁改變先前看法,認為吳三桂的部將敢大膽幫助明軍,除了這些將領本身對清廷不滿外,隻能說明是吳三桂刻意縱容的結果。
或者說這些將領的反清思想是吳三桂有意形成,如此可待機而變,不致事到臨頭內部主張不統一。
這就有了遊說吳反正的基礎。
隨著明朝勢力在大陸的覆滅,清廷這幾年對吳三桂的猜疑也日漸加深,不斷削弱其權力,本就引起吳三桂及麾下諸將的不滿。
滿八旗不能征戰的事實又在西山暴露,種種因素結合,張煌言覺得此時或許正是勸反吳三桂的良機。
為此,他決定親自前往昆明以明室正統第一人的身份,勸說吳三桂反正歸明。
隻要吳三桂肯起兵,張煌言甚至可以督師兵部身份幫助吳三桂參謀軍事。
眾人卻是紛紛勸阻,都道吳三桂反複小人不足信,尚書此去同羊入虎口有何區彆。
萬一吳三桂翻臉不認人,那尚書大人豈不是白白犧牲麼。
反對最激烈的是總兵郭法廣和參軍徐元耕。
王五也反對張煌言去昆明冒險,他還是認為張尚書去台灣輔佐鄭經才是最好的選擇。
畢竟,鄭、耿反目影響到了東南戰局發展,令得清廷能夠騰出手來全力對付吳軍。
而張煌言的存在能有效彌合鄭、耿間的矛盾,隻要能將清廷在東南的軍事力量消滅、牽製住,中線戰場就不會因為吳三桂的死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