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庚沒對汪大元透露太多,但明確對方必須馬上暗中準備撤軍的事,也就是不管發生什麼事,汪大元都要確保將督標三營精兵安全帶回武昌。
要知道三營總督標營兵不僅是張長庚這個總督大人的直屬嫡係部隊,也是湖廣綠營最精銳的兵馬。
有這三營精兵再配以一定數量的守備營兵,武昌便是穩如泰山。
當初武昌淪陷並非軍事不可守,除了部分標兵被汪大元帶去鎮壓民夫起事外,完全是老張沒想到會有滿洲泰君降敵,這才中了王五詐城詭計。
有此前車之鑒,現在老張誰都不信。
尤其對滿洲泰君,心中格外警惕。
其實汪大元帶到荊州的東路軍有一萬四千多人,除五千標營兵外,另有從黃岡、安陸、德安等地抽調的五千駐防汛兵,此外還有明朝降將馬惟興的四千精兵。
這兩股營兵都參加了由貝勒董額指揮的二次強攻,遭受的損失不等,現今合在一起也有六七千人。
按道理這些兵馬都是老張這個總督拚湊調集過來的,因此他這個總督大人理當為這些兵馬負責,若單純為保武昌那更應該將這六七千人馬保住一同帶回去。
如此武昌守軍力量加強同時,他這個總督大人腰杆子也更硬。
然而老張卻對這幾千兵馬如何安排隻字不提,看起來似乎完全放棄這幾千人馬,這讓汪副將從中嗅到危險信號,但不敢多問,隻是擔心道“若是康親王戰敗,城外幾萬兵馬怕是局麵也會愈發惡劣,屆時恐怕朝廷會苛責大人。”
言下之意不管您老打的什麼算盤,是不是都要考慮一下後果。
萬一朝廷動怒把您個這總督一擼到底,不是白辛苦了麼。
“隻要武昌在我手中,朝廷不僅不會動我,反而會重用我。”
看著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汪大元,老張微一沉吟,向其透露一個重大信號。
軍事和政治上的雙重信號——即吳三桂正在暗中支援荊州叛軍。
這件事讓汪大元駭了一跳,失聲道“吳三桂造反了?!”
消息要是屬實,那大清的半邊天就算要塌了。
老張卻是搖頭告訴愛將,吳三桂那個老狐狸並沒有造反,但其的確暗中支持了荊州叛軍。
並不矛盾。
據可靠信息來源,至少有三千吳軍精兵正在暗中坐船自四川向荊州趕來,一旦這三千吳軍精兵抵達荊州,城中的叛軍就會立即向城外清軍發起攻擊。
時間最遲不會超過五天。
以現在清軍的實際情況,能夠頂住城中叛軍的進攻已屬勉強,再有三千吳軍精銳參戰,絕對敗多勝少。
這也是為何老張要汪大元暗中準備撤軍的原因。
其敢在諸將麵前樹立主戰形象,並在傑書麵前保證七天解決軍中柴禾物資短缺,就是因為他知道一場大變即將發生。
傑書,贏不了!
單純天降大雪導致軍中供應短缺,軍心士氣低迷,老張不會押寶。
畢竟荊州王五的力量太過弱小。
但現在,吳三桂的“入股”讓他不得不壓注。
這件事雖然有風險,但風險越大回報才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