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麓山抗清根據地的曆史因為王五的出現已經改變,全家殉國的虎帥李來亨猶在,本該與劉體純、郝搖旗等一同被殺的袁宗第也活著,代表明朝正統所在的韓王、東安王、洪部院、潘監軍也都健在。
這無疑是中國曆史的一大幸事。
既然蝴蝶翅膀已經扇動,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那更多可能的事情理所當然也會發生。
順係為主的忠貞營曆史發生改變,吳周集團的曆史也會發生變化。
所以,王五懷疑汪士榮所說被阻於潼關的那位王爺至親就是他的大舅子吳應熊。
結合前世吳三桂舉兵前後的種種顧慮來看,如果真是大舅子吳應熊從燕京逃出來的話,隻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他老丈人吳三桂已經著手起兵,準備北上推翻滿清!
否則,沒有任何理由召回長子。
畢竟,在清廷眼中吳應熊是否在燕京,直接關係吳三桂是不是會造反。
質子存在的意義就是如此。
但目前形勢比任何時候都要有利於吳三桂,昔日的八旗名將死的沒剩幾個,所謂八旗精兵也在入關二十年後處於極度虛弱的青黃不接時段。
穆裡瑪的黃龍山之戰、富喀禪的竹山之戰、荊州滿城被屠等一係列讓清廷為之震動的大事件都確切表明一樁事實——八旗,不堪戰也!
甚至可以說同廢物沒什麼兩樣。
被清廷寄予厚望的康親王傑書於荊州一役的表現也是一塌糊塗,不管從哪方麵看,清廷此時看起來仍就是一頭凶猛的老虎,但這頭老虎其實是紙做的。
那麼,還未老糊塗的吳三桂不順應形勢果斷起兵反清,將自己這個大漢奸身份徹底洗白,那真就活該他背負千萬年的漢奸罵名。
更彆提吳周集團那幫大將十個有九個都是一門心思殺到燕京的主。
如果說過去的滿洲大兵凶悍異常,那現在的吳周大將那就是桀驁不馴。
形勢有利於吳三桂,遲反,不如早反!
誰讓天下人都知道清廷遲早要削藩,也始終猜忌打壓吳三桂。
說吳三桂會造反的人,比相信吳三桂不會造反的人要多出無數倍。
夔東如果徹底覆沒,吳三桂或許對清廷存在忌憚。
可如今夔東不僅沒有覆沒,反而叫王五領著明軍殘兵打出一片新天地來,且王五還是吳三桂的女婿,那他就更沒道理不起兵。
作為荊襄明軍最大的金主,吳三桂應該下場了。
如果吳應熊的回歸是打消吳三桂起兵的最後顧慮,那麼其回歸也必定是壓倒清廷的最後一根稻草。
王五可以肯定,隻要吳三桂起兵,長江以南半年之內便要易幟一片。
如此一來,他的壓力就要小的多,甚至於還能憑借荊襄的特殊地理優勢,成為新三國中的一國。
那麼不管是為抗清大業,還是對吳三桂的人情回報,王五都必須營救吳應熊。
將來的事,將來再說。
眼前的事情都搞不定,何談將來。
然而讓他錯愕的是,被阻於潼關的並不是吳應熊,而是其次子吳世璠。
一個才一歲的娃娃。
按這個時代對於孫輩的說法,吳世璠就是吳三桂的庶孫。
不過王五知道這個庶孫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吳周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洪化帝。
這位死時才十六歲的洪化皇帝比其父祖更有氣節,清軍攻破昆明時表現極為鎮定,登臨大殿舉刀自刎。
一刀未死,不叫疼,不嚎哭,不後悔,再照喉管猛刺一刀。
論堅毅,論果決,遠甚其父祖!
相關史料對吳世璠的評價也頗高,認為這是個極為聰慧的帝王,也很有才能,讀書一遍就能背誦,可謂天才。
可惜因為年紀太小,吳世璠始終無法主持吳周政局,一直為其嶽父郭壯圖所製。
而郭壯圖為了私人利益不顧大局,不肯聽從吳國貴、胡國柱、王屏藩、張國柱、馬寶等人渡江北上的戰略,隻知守著雲南當富翁,終致吳周集團敗亡,皇帝女婿連同皇後女兒身死國滅。
對吳三桂,王五沒多少好感,有的隻是利用。
也有意利用女婿身份插手將來吳周集團“產業”劃分,至少要將錯誤的戰略糾正過來,先滅了滿清再說。
看起來,倒有點像明太祖朱元璋。
如果不是嶽父郭子興給予的“第一桶金”,便沒有後來的洪武大帝。
對吳世璠,王五卻有些好感,這好感便來源於這孩子的氣節。
客觀來說,吳世璠多多少少給他的漢奸爺爺加了分。
疑惑的是大舅子吳應熊怎麼沒跑出燕京,反而是繈褓中的次子跑出來呢。
這會又不是吳三桂起兵,清廷看管嚴密,且是鼇拜當政,吳應熊真要跑的話肯定能跑出來。
就算他深愛建寧不忍夫妻離散,也真心不希望父親造反,也沒必要一家都等死,完全可以把嫡子送出。
何至送出個次子的。
這年頭,講究嫡庶之分的。
因此王五很是不解。
汪士榮也不瞞著,直言世子不欲返回昆明,奉命接人的侍衛魯蝦和李恕不得已隻好將王爺庶孫強行帶回,本來沿途都安排妥當,入陝西後直接從漢中入四川南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問題出在不久前潼關所在的潼關廳發生災民鬨事,陝西按察使田厥茂親自前往彈壓,為免事態擴大災民流竄到河南,田厥茂便命人封關,不準任何人等出入潼關,任由災民在家鄉活活等死。
敢出來乞討的也一律勸返,不聽勸的就視為賊匪加以捕殺,一時間人頭滾滾,倒讓田大人得了個能吏的評價。
田厥茂的“一刀切”苦了急於通過潼關返回昆明的魯蝦和李恕等人,在關下等了幾天也不見開關。
此時吳三桂一個孫子突然不見的事早被鼇拜知曉,意識到情況不對的鼇拜立時派人快馬通知各地設卡攔截,嚴加盤查。
如此一來,倒讓田厥茂封關舉措變得堂而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