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部院犯的是盲動主義錯誤。
或者說,是左傾冒險主義。
這種認知完全脫立了現實,以明軍現有力量根本做不到。
否則,王五早就揮師逐鹿中原了。
當初王五初上茅麓山時,關於明軍突圍後去哪有幾種意見。
一是王五當時琢磨的學太平軍沿江東下,奪取南都;
這個方案得到了郝搖旗支持。
二是前軍都督餘加日主張的出四川入雲貴,學大西軍經營雲貴以為抗清根據地。
三是北上襄陽入中原,出奇兵製勝。
四是左都督郭升提出的去陝北。
五是部分將領提出的堅持在湖廣與清軍繼續打下去。
五種意見,出四川入雲貴以明軍的力量是無法做到的,一是四川綠營強悍,二是雲貴是吳三桂的地盤,就憑明軍這點殘羹剩湯跑雲貴去發展,無疑羊入虎口。
繼續堅持在湖廣打下去當時也不現實,因為明軍能戰之兵不過萬,清軍卻有二十萬眾。
如果不是後來王五陰差陽錯通過鼇拜兄弟得到荊州,明軍繼續打下去還是死路一條。
北上襄陽入中原的思路跟洪部院現在的想法一樣。
問題在於河南為四戰之地,清廷經營二十年之久,且是大平原無險可守,明軍也無騎兵可用,河南現在更是無災無亂的太平年景,人心向清,在這種情況下效仿李自成無疑就是犯了教條主義錯誤。
須知道當年李自成入河南時,河南可是有幾百萬災民嗷嗷待哺的!
一個火星,立時便能烽火一片。
最終,虎帥他們采納了郭升去陝北的意見,相對沿江東下去南都麵對幾省清軍的攔截,經由漢中回陝北風險較小。
畢竟,陝西綠營剛剛被明軍重創。
可惜,這個戰略因為竹山之敗胎死腹中,導致忠貞營本部仍就難以突出絕地。
現在洪部院再提用兵方向且主張北上中原打出一片新天地,頗有點“革命”浪漫主義色彩。
同王五前世某人提出先打中心大城市這一戰略頗是有些相似。
結果就是險些讓那支紅旗軍隊就此消失。
一直以來於忠貞營而言,抗清都是極其悲觀,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
之所以堅持到現在,就是忠貞二字。
或者說,是信仰支撐他們戰鬥到底。
現在,從茅麓山絕地脫出,又有荊襄數府之地可據,自然會生出樂觀主義。
王五也希望軍民對於繼續抗清能夠樂觀,但這個樂觀絕不能轉變為不切實際的盲動。
於當前而言,鞏固荊襄根據地才是當務之急,而不是孤注一擲的去攪亂什麼腹心之地。
眼見虎帥和袁帥對北上河南有些心動,王五再也坐不住,立即起身重申去河南無疑送死。
“當年闖王能在河南拉起幾十萬人的大軍,並屢屢擊敗官軍,除了大量災民可用於犧牲外,也在官軍並無多少騎兵”
王五比較注意說辭,用“官軍”指代明軍,用“犧牲”指代死去的炮灰。
也就是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