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孫子安危考慮,為吳家香火計,吳三桂這時都不可能讓小孫子回昆明。
一路顛簸之苦大人都受不了,況一孩子。
當下讓人去信荊州,要求女兒一定要妥善照顧好侄子。
至於西山闖賊脫困一事,吳三桂不置可否。
也就是於此事不說好,也不說壞。
“有好有壞。”
方光琛提出自己看法,若王爺起兵以複明為旗號,那跑出來的明韓王他們就可以利用,如此能讓天下複明之士為己用,無形之中將使反清力量成倍增長。
壞處是這個明韓王是被闖賊餘孽控製,如果吳軍這邊以複明為旗號,那肯定要尊韓王,甚至不排除勸立這位韓王登基為帝。
畢竟除了這位韓王外,明朝宗室已經挑不出更好的皇位繼承人。
如此一來,就等於給吳軍頭上套了一個不受控製的“朝廷”,孫可望當年的教訓可是血淋淋的。
以吳軍的強悍實力,又誰願意服從一個小朝廷指揮呢。
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之前吳三桂所擔心的推翻了清廷,難道真要複了明朝不成?
若複明,如何向天下解釋縊死永曆一事。
若複明,則必然還要承擔一個弑君之名。
這種事,可一不可二!
起兵究竟以何為號召,也是節堂內眾將所關心的。
以胡國柱、馬寶、王屏藩、吳之茂等人為主的複明派呼聲一直很高,尤其是胡國柱一心擁立明室,為此不斷聯絡諸將對嶽父施加影響。
但吳周集團更多的將領卻是主張自立。
原因很現實。
南明幾個小朝廷可以說是他們一手滅亡,尤其永曆朝廷更是他們親手覆沒,連永曆父子都是他們所殺,這要複明,恐怕將來等待他們的也是秋後算賬的下場。
吳三桂在,明朝皇帝可能不敢。
吳三桂不在,這事就不好說了。
到底是複明還是自立,吳三桂對此仍就拿不定主意。
送大嫂回去的吳三枚回來後從方光琛那裡了解荊襄情況後,果斷對其大哥道“複明於否可後麵再議,眼下應當火速起兵,這件事不僅關係藩下十數萬將士性命,更關係我吳家滿門,大哥最好速斷,不能耽擱。”
“請王爺速斷!”
吳國貴、張國柱見狀帶領諸將跪拜於地。
連方光琛也道“軍心可用,士氣可用,形勢可用,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軍,王爺切不可再動搖。”
起兵日期,先前張國柱他們商議的結果是五月一日。
也就是十天後。
之所以定在五月一日,是散布在雲南各地的平西藩下兵馬需要時間調集。
但讓諸將沒想到的是,吳三桂卻突然問劉玄初現住何處。
方光琛回道“玄初從曲靖回來後住在昆明湖畔。”
吳三桂點了點頭,道“那獻亭與我去見見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