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難伺候的皇帝,對科舉出身的漢族大臣尤其缺乏好感,但對張廷玉卻一見如故,欣賞至極。不論大事小情都要和他商量,凡有諭旨均由他繕寫。雍正與他君臣相處十三年,感情至好,甚至一天也不能分離。其實張廷玉的工作在現在就叫秘書,但是你給皇上當秘書那還了得嗎,那可不得了。
首先張廷玉的專業過硬,這個我們在前麵已經提到過了,並且他做事還比較勤勉,經常自己主動加班,晚上睡不著的時候也在想白天寫的文件,有沒有修改的地方,如果想到哪些地方不妥,立馬起來修改。而且他還記憶力過人,基本上對於中央大員,地方大臣的出身,包括經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簡曆他是耳熟能詳,所以他基本上擁有就是中央組織部部長加上中央辦公廳主任雙能力。你想想這樣的大臣雍正能不喜歡嗎?
而且根紅苗正,他老爸是雍正的老師,所以雍正對他肯定跟對其他人不同,他父親教他如何做人,如何做官,並且為官清廉,從來就不爭什麼。他知道跟皇帝爭那是自尋死路,他也熟讀史書,知道古代的那些大臣恃寵而驕,與皇帝作對,所以他基本上把史書上那些沒有好下場的大臣踩過的坑都避免了。
那必須的呀,張廷玉最牛的貢獻就是搞出了軍機處,軍機處的那些個規章製度都是他弄的呢。雍正皇帝一看,嘿,這張廷玉不錯呀,就讓他當了首席軍機大臣,讓他去定那些軍機處的規矩。在張廷玉的操持下,廷寄就閃亮登場啦!啥是廷寄呢?簡單說就是皇帝傳旨辦事兒的一個工具,就好比隻有皇上自己能用的電子郵件。咱都知道皇帝的聖旨開頭一般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這“奉天承運”的聖旨有兩種哦,一種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另一種是“奉天承運皇帝製曰”。這倆有啥不一樣呢?“詔曰”是針對個人的,比如我立哪個兒子當皇太子,就用“詔曰”。“製約”呢,就是大事兒,比如我要乾啥事兒大赦天下啦之類的。哎,他說這就是區彆,不過平時不發這種聖旨,平時發的聖旨,你看那清宮檔案裡留了好多呢。因為“奉天承運”這種的一年也發不了幾張,主要都是內閣明發。要是內閣明發上禦,那這聖旨開頭兩個字兒就是“上禦如何如何如何”,“上”字兒要出頭寫上“禦”。然後底下就是啥事兒啥事兒說啥事兒。還有一種呢,就是張廷玉發明的這個廷寄製度,廷寄製度就是軍機大臣幫皇上寫聖旨,然後以軍機處的名義往外寄,寄給外省的督撫衙門。那這聖旨開頭就倆字兒,“奉旨”。
哇塞,這可是奉旨辦事喲!開頭是上禦內閣明發的,開頭還是奉旨軍機處的呢。張廷玉因為這個廷寄的發明,多次得到雍正的誇讚,說張廷玉對他的旨意理解得那叫一個透徹,寫的聖旨也是最棒的。寫好的禦旨呢,就叫軍機處密封在函麵兒上,寫上辦理軍機處封記某處某官開拆。或者傳禦某處,某官開拆,然後交給兵部,讓他們根據內容決定是發600裡加急還是800裡加急。其實用咱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你要寄哪個快遞公司。寫好之後,馬上飛遞送到各地驛站,日行300裡傳遞。要是更緊急的上域,那可就是600裡啦!廷寄送達之後,必須得由受命者本人拆閱,其他人可不能代拆哦。受命者看完禦旨,還要把禦旨到達的時間、內容和怎麼辦理,再回奏給皇上。這樣皇上就能知道你有沒有準確無誤地理解他的意思啦!
雍正七年,軍機處一設立,廷寄這玩意兒就被廣泛運用啦,成了軍機大臣的獨門絕技,還變成了一種固定的製度。這樣一來,就省去了內閣等好多中間步驟,不用通過內閣去明發上諭啦,而且軍機大臣通過兵部,就能直接把皇帝的旨意下達到各地。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軍機大臣的身份不固定哦。可以是內閣大學士,可以是各部的尚書侍郎,可以是八旗的都統,甚至宗室親王都能當呢!清朝讓宗室諸王參與朝政,也是吸取了明朝的教訓。明朝不讓諸王參與朝政,光拿俸祿,啥也不乾,就知道跟朝廷要錢,結果最後天下姓朱的王爺多達40多萬,生生把明朝給拖垮了。所以清朝就讓宗室也承擔一部分執政的職能。這麼一來,保密性那是大大增強啊!不過自然而然,內閣就被徹底架空了。後來內閣的權力變得超級小,就隻能頒發一些象征性的重大政令,比如宣戰、議和、大赦天下什麼的。內閣大學士也就成了一個沒啥用的虛銜兒啦。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什麼呢?軍機處實際上成了清朝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但是不見大清會典的記載,大清會典裡沒這機構啊,就這是一個臨時機構。正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還是內閣,而那個張廷玉作為軍機處的創辦人,廷寄的製定者,對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認真,也非常得心應手。尤其是西北用兵對準嘎爾用兵期間,他在這朝內晝夜值班兒,隨時擬定禦旨,直接發給前線將領。大大加快了這個朝廷的傳旨速度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其實這些個軍機大臣呐,是很苦的,早上起來這個就。七點以前必須要入職當班兒啊,下午呢五六點才能下班兒啊,挺苦的,其實新的製度啊,說白了就是省了內閣這個中間商,皇上呢,就可以進一步管理和集權。軍機大臣沒有建議權,因此,他們很難結成黨派,更不會僭越皇權,軍機大臣們一切聽命於皇帝一人。自軍機處設立之後,議政王大臣會議已形同虛設,大大加強了君主專製的權力。隻是把皇上的決定記錄下來,跪授筆錄。然後再發行全國啊,所以這麼一來方便了這個皇帝對大臣的領導啊,皇帝召見軍機大臣時,太監不許在一旁,而且每次隻許一名軍機大臣單獨會見,其他軍機大臣不得參與。軍機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書寫的關於告誡臣工、指授兵略、核查政事等的文書必須密封發出,函件的表麵都注明“某處某官開拆”的字樣,封口處都蓋有軍機處印信。軍機處印信是雍正十年命禮部鑄造的,印信保存在軍機處,由專人管理,並嚴格防範。用印時,要在另一名大臣的監視下,用後當即還回。印信的使用和管理相互分開,同時相互製約、相互監督,因此無論職位多高、權勢多重的大臣也無法私自動用印信。
軍機處本來是為了應付青海的戰事而臨時設立的,但它辦事迅速而機密,避免了過去官場中的扯皮、推諉、拖遝等陋習,極大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這一點可是雍正皇帝始料不及的。而且,雍正還發現,任用軍機大臣,還可以擺脫朝廷中各官僚機構的牽製,自己的諭旨可以直接下達到任何地方、任何部門,從而使自己的皇權運用自如。所以,戰事結束後,軍機處不僅沒有取消,反而被雍正擴大到對整個國家政務的辦理上,在國家政治生活中逐漸發揮了主導作用,並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成為有清一代的一項重要政治製度。軍機處的創建,加強了皇權,提高了行政效率,保證了君主專製的高度運行,也真正實現了皇帝的“朝綱獨攬”。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清的故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