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統一六國以來,皇權就高度集中於一人手中,作為封建社會的權力最高者,皇帝也一直在中央集權製度上不遺餘力的把控著。因為一旦出現權力不集中的情況,麵臨著的可是王朝覆滅的結局。皇帝的皇權要想集中,那首先就要知道大臣是什麼想法。那大臣要有什麼事兒怎麼告訴皇上呢?古代時候是沒有電話和微信的,當然你也不可能給皇上寫信,那就是要靠奏折製度。
要說這奏折啊,在康熙那會兒就有啦!不過呢,真正把奏折製度玩兒得超厲害的,還得是雍正朝呢!你想啊,中國傳統政治的運行,那可是靠著文官和文書的。可明代的文書製度,那叫一個層次混亂,效率低得不行。所以清初的時候,就進行改革啦,弄出了三種文書製度,分彆是題本、奏本和奏折。先說說題本和奏本吧,這可是比較正式的文本哦,使用範圍特彆廣,從上到都府,下到州縣衙門都能用。像錢糧兵馬這些事兒,就用題本;官員升遷生轉和自己的私事呢,就用奏本。聽起來是不是挺麻煩的?實際上也確實很麻煩呢!這套文書係統毛病可多了,不光是在上報事情的分類上特彆死板,而且中間經過的流程那叫一個複雜。所以啊,題本和奏本效率可低了。這奏折就不一樣啦,它可不是正式公文,而是一種秘密行文,就像是臣子給皇上的小報告一樣。
奏折出現得可晚啦,這奏折呀,能展開又能疊起來,方便得很呢!要知道,中國宋朝以前可沒有線裝書,那時候的書就是這種能折疊的,叫折疊本兒。不過把奏折當作正式公文的名稱,可能是從清代開始的哦。清初的時候,大臣報告還是沿用前明的舊製,用題本和奏本。奏折在康熙的時候就特彆受重視啦,不管事情大小,官員們經常直接把折子遞給康熙。能密奏的人有100多個呢,也就是說有100多人有這個權利給皇上上折子。但是呢,一直都沒個規範,所以職權劃分就比較亂啦。比如說,當時你要是很受皇上信任,就算是個小官兒,也能直接上奏。可要是皇上不喜歡你,哪怕你是地方大員,也不能上奏。能不能給皇上上奏折,全看皇上喜不喜歡啦!
但是到了雍正朝軍機處一創設,經過張廷玉的改革奏折,就成為一種正式文書規定凡是臣子奏報一般事物。由通政史司直接遞給皇上,皇上的回複由內閣擬旨,奏報重要事物用折由奏事處直接遞交皇上。這麼一來,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皇上可以直接控製國內的一切事物,既加快速度,又加強保密。
奏折還有個有趣的名字叫密折,意思很簡單,就是私下寫給皇上看的折子。具體來說呢,就是官員把要上報給皇帝的內容寫在折疊的白紙上,再用特定的皮匣封好,配上兩把鑰匙,一把由上奏的官員保管,另一把則由皇帝保管。官員會派親信家人把密折送到京城,不麻煩驛站,直接送到皇帝麵前,由皇帝親自批示。這樣一來,就隻有皇帝和上奏的官員知道裡麵的內容啦。當然,不是所有官員都有這個權力,而是由皇帝事先指定的,所以隻有皇帝的親信才有這項權力。天知地知皇上知我知,其他人可都不知道哦!雍正對密折製度可積極啦,甚至在前朝的基礎上擴大了有資格上奏的人的範圍。他說啊,京官要到翰林、科道郎中以上,外官要到知府、道員、學政以上,武官要到副將以上,旗人要到參領以上,都可以各自舉薦一人,然後密封上奏。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到康熙晚年,一再讓大臣們上密折,響應卻不太熱烈。康熙時隻有100多人有密奏資格,而到了他兒子雍正朝短短13年,就有1100人有資格給皇上上奏啦!
說實話,這比明朝特務機關強得多。明朝那廠公亂政有多嚴重,到了清朝皇帝那兒非常清楚,任用特務就是給自己找麻煩,還不如跟大臣們直接交流。通過奏折製度,既可以監督地方情況,又可以分散權力,防止結黨強化皇權。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皇上的朱批禦筆鼓勵訓導開導大臣,一舉多得啊。雍正憑此掌握了大量朝堂不為人知的信息,避開了大臣們的盯視以及言官的監督,這在打擊八爺黨的過程中起到很大作用。1726年胤禩被革去總理王大臣、廉親王爵位,議其罪狀四十款,永久圈禁。1727年,大臣及各地督撫通過密折彈劾川陝總督年羹堯,最終雍正議定92條罪狀罷其官,勒令自儘。除了清除宗室及地方勢力,雍正還依靠密折製度進一步控製官員大臣。
1730年雍正指令軍機處負責密折管理,特許下級官員可直接向其彈劾上級長官。不僅如此,雍正還繞開中央朝廷百官,直接與地方大員溝通,處理政務。內閣作為中樞機要在密折製度的反作用下,逐漸失去重大事務的參與權,以至於一些閣臣抱怨,很多事務自己不知情,連意見都沒法提。同時雍正推行密折製度對貫徹其改革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比如雍正推行火耗歸公,本來在朝堂上提出遭到反對,但雍正通過密折與地方親信巡撫直接商議,並在河南、山西試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樣一來,大臣們也不好說什麼了,最終得以在全國推廣,整個過程前後僅用一年時間。其餘像改土歸流、攤丁入畝,雍正均通過與地方督撫之間溝通,使各項改革得以落地實行。
隨著密折製度的健全,雍正在政務上繞開了外廷內閣和言官大臣,得以乾綱獨斷,實現清朝前所未有的獨裁。事實證明,正是通過軍機處的這個廷寄奏折製度,皇帝才能直接又高效。處理帝國內部的事務,張廷玉為清朝統治。這個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這個雍正皇帝誇獎他啊,說汝之功勳在疆場汗馬之上。雍正皇帝對這個張廷玉的厚愛啊,表現在方方麵麵啊,到雍正十一年,張廷玉回安徽桐城老家祭祖,雍正特意賜了個如意給他啊,祝他往來事事如意。張廷玉一看就趕緊寫了個謝恩奏折,跟皇上表示一下感謝啊,結果呢,雍正又批了一堆肉麻的話,說朕繼位十一年來在廷近內大臣一日不曾相離者,為卿一人,亦故君臣情同契友。咱是哥們兒啊,都跟皇上稱兄道弟的了,可見皇上對這個張廷玉已經非常的信任了。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清的故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