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六十年代的時候肯定很多人都吃不上豬肉,或者說每家到了二月都要過年這樣的傳統,但其實這也有一些特殊時期的意外。
最近幾天何雨柱也在為後勤“愛國肉”這一塊忙的不行。
在部分地區尤其是67年68年這幾年,由於計劃經濟政策生產矛盾的原因,出現了豬肉產量太多,導致滯銷的原因。
在1965年,由於豬肉產量過剩,一些大中城市對豬肉實行了降價銷售,鼓勵居民購買“愛國肉”。例如,遼寧省沈陽市的豬肉四次降價,其中一次以七折銷售,提倡居民吃“愛國肉”。
同時,一些地方還限定了“愛國肉”的最低購買量,如遼寧省沈陽市規定每個工人5公斤、乾部15公斤,先吃肉、後給錢。
這一現象在當時的全國各地都有出現,包括北京、南京、上海等地。例如,1965年冬天,四九城市委書記萬裡提到了“愛國肉”,他說“過革命化春節不買肉,結果肉賣不出去,還得提倡吃愛國肉,誰吃的肉多誰愛國。”
在南京,政府動員市民多買肉,形成了“吃愛國肉”的現象。
在魔都,由於豬肉過剩,政府動員職工買“愛國肉”。“愛國肉”現象雖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對於民眾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來說,其影響是有限的。
由於上麵下了指標,軋鋼廠必須帶頭購買消耗掉這批四十噸的豬肉,這是一項重要的正誌任務。
廠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立刻成立專項組楊廠長作為攻堅組組長,李懷德為副組長,何雨柱為具體部署組員。
你要說彆的可能還有些問題,可這吃豬肉也成為問題,那咱們軋鋼廠可就要在冶金局裡成笑話了。
何雨柱跟財務那邊商量了一下,認為今年廠裡的效益很好。
跟領導彙報以後,決定先以廠領導班子的名義先買二十噸豬肉的指標作為福利送給全體工人。
剩下的豬肉以每人強製要求6斤,領導乾部10斤的量攤派給每一個工人。
這消息一出全廠上下都是一片喜氣洋洋的狀態,你說往年都是想吃肉沒有眼巴巴的饞。
可今年直接要你低價強製多吃肉,有這好事誰不樂意啊。
千萬不要把那個年代的國營工廠和後世的工廠相提並論。
那個時候廠裡效益好,手裡有了錢那是真舍得給廠裡的每一個工人分,大紅棗子,小麻油,鹹魚鹹貨那是逢年過節就有。
廠裡的公共飲水機那裡還有免費的綠豆湯喝這你能想象。
工人家子弟的孩子對廠子從小就不陌生,廠裡的職工對在廠裡晃蕩的孩子基本上還是比較寬容的,很少有打罵這種情況發生。
因為這些放學在廠裡晃蕩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家住在廠職工宿舍裡工人家的孩子,包括棒梗,槐花小當他們,準確的來說都屬於軋鋼子弟。
工人們對廠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跟後世可完全不一樣,一個廠一個車間一個大院就是一個大型組織社會。
誰遇見誰開口第一句就是報各自的單位,言語裡是對自己身份的認同與驕傲。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人們更加講究自己在群體社會的名聲問題。
因為一個人名聲要是臭了,在他賴以生存的組織環境中,必然會失去更多的機會和支持。
今個何雨柱回家的時候自行車上除了三個飯盒以外,還用麻繩拴了四斤重的豬排骨和兩斤五花肉三斤豬板油。
另外還有彆人不要已經刮乾淨的豬筒子骨。
門口看見閆埠貴淡笑著打了個招呼,嘴上客套幾句就進了屋。
三大媽看著何雨柱手上的豬排骨搖頭道:“柱子畢竟還是年輕,買肉的時候得多買肥肉吃才劃算啊。”
“這豬排骨上麵肉少骨頭多,又占重量,那有五花肉跟豬板油實惠,那吃的才叫一個過癮。”
閆埠貴瞅了一眼老伴笑道:“你當人家何雨柱傻啊,人家家裡啥時候缺過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