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一遍之後,再看以往的劇情,開始有不同的體會。
如果沒有動手寫過,那麼一直就是觀眾的視角。
什麼是觀眾的視角呢?簡單說就是小孩子的心態,等著被滿足。
一旦動手寫過,視角就不同了,起碼可以站在工作人員,或者是創作者的立場,和他們在不同時空進行交流。
這樣的話,收益會比單純的觀眾要多。
在小孩成長為大人,要進入社會前,會問這樣一個問題。
看上去挺蠢的,可能夠回答到心裡的,還真是不多。
那就是人為什麼要上班?
簡單粗暴的回答是,為了錢。
可現在要找到錢的營生很多,那麼為什麼要從事這一份工作呢?
我的回答是,你在用你的專業和世界交流。
工作也就是你和外界鏈接的窗口。人家很大一部分就是通過你的工作來了解你的。
這個回答更多還是在交流和參考層麵,而且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回答。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提出,卻沒什麼標準答案,因為可以自定義,也是開放性的問題。
當然如果自己去問,自己去想,自己給出答案,那麼這段曆程無疑是很有價值的。
這也就是我以前說過的,問題的出現並不一定完全需要答案,它可以是探索的方向。
這個問題總的來說,就是“我是誰”的範疇,應對的是我與社會的關係。
而這種問題,一般來說很難會看到答案。
我會找到答案,還真是因為與武俠的鏈接,很多武俠故事間接地啟發著思考。
《九陰真經》裡黃藥師會想到去搶人,用來逼仇人現身,也是說明了他心心念念就在報仇上。
很有意思,如果沒有思考過人生問題的,一般看不到故事背後的心聲。
而用心思考過的,很多背後的東西,自己都會顯現出來。
金庸自己也在小說裡提出過去思考“我是誰”,還就是在《射雕英雄傳》快結尾的時候。
那麼他的小讀者在人生曆程上,應該也會有所思考。
所以把思考反饋到他的作品中,也算是對這一程,對作品,對作者的致敬吧!
黃藥師擒獲馮蘅,那是如同老鷹抓小雞,不費什麼勁的。
馮蘅被他帶到住所,那是反應過來了,她也不多說什麼,轉身要走。
黃藥師後領一提,馮蘅披在身上的外袍滑落。
金國是苦寒之地,然後這個劇的服裝也真是起到了作用,演員的服飾是裡三層外三層。
外袍去掉,裡麵還是尋常裝束。
馮蘅是大家閨秀,這般衣衫不整,她哪裡還敢往外跑,於是立馬跑回來。
鏡頭中就看到黃藥師麵無表情,淵渟嶽峙,動作的幅度都不大的。
都是服裝飄動在展現他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