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幾位高層外,幾乎沒人料到,這成果背後的關鍵人物竟是來自京航大學的一位年輕人。
“是他啊”
“年紀輕輕就成為首席貢獻者,真了不起”
在場的工程師們平時對學術論文興趣不大,但對於由總公司或國防科工委認可的重大成就,則是心向往之。
能夠參與其中並被記錄在案,已是莫大的榮耀;而許寧看起來不過二十出頭,卻已站在了這樣的位置上。
隨著議論聲漸漸平息,楊知書輕敲桌麵,宣布“鑒於已有先例可循,我支持許寧的方法。至於試飛人選”
“既然計算工作由我承擔,那麼我也願意執行這次試飛任務。”許寧堅定地說。這不僅是出於責任感,他還渴望親身體驗戰鬥機的飛行感受。
“如今的技術條件比過去優越多了,我可以攜帶相機記錄下原型機翅膀上的氣流形態。”
以前,像顧永芬這樣傑出的研發者隻能用望遠鏡觀察,但現在有了高性能相機的幫助,可以更方便地拍攝資料供後續研究使用。
經過簡短商議後,楊知書補充道“我們原則上支持你的提議,但你需要通過空軍體檢確保身體健康才能進行試飛。”
對此,許寧欣然接受,畢竟在他之前參加空軍招募體檢時,唯一的小問題是牙齒排列不夠整齊。
就這樣,一場原定為普通進度彙報會的會議,在許寧的參與下變得格外豐富,一直持續到深夜才結束。所有試驗的具體安排都得到了確認。
會議室內,關於機翼效率的測試安排敲定了。
楊知書聲音略帶沙啞地說“常博士和姚博士,請你們帶領數字化研發團隊儘快完成流場模擬。
至於飛機的事宜,我會聯係空軍,借用一架殲教7。”
他接著補充“其他小組的成員,請繼續推進各自的工作。
一旦副翼反效的問題得到確認,我們會進一步探討解決方案。”話音剛落,便宣布散會。
隨著研討會落幕,許寧不出所料地被同事們圍了個水泄不通。
不僅有探討流體仿真技術的人,還有對新舟60表現出濃厚興趣的。甚至於,姚美玲與林歐華也受到了不少提問。
直到深夜一點多,三人總算得以離開會議室。
林歐華伸展著僵硬的身體,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雖然隻是跟隨許寧而受到關注,但他感到十分滿足。
但隨即,一絲憂慮湧上心頭“常博士,您提到的流場模擬分析,真能夠與實際飛行測試的結果相吻合嗎?”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林歐華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努力追趕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即便麵對信息獲取困難以及技術障礙,他們依舊研讀了大量的資料。
然而,由於國家在此領域的起步較晚,即便付出巨大努力也未取得顯著突破。
林歐華深知,即便是領先的漂亮國研究者們也無法確保模擬與實際情況完美匹配,僅能在趨勢上保持一致。
喜歡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