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將最內側掛架的導彈脫離機製從滑軌式改為彈射式或投放式,這樣可以減少發動機吸入的煙霧量,降低故障發生率。”
這個提議最終隻作為備用方案保留下來。
儘管他在原時間線上主導的渦噴14項目未獲成功,但基於此研發的qd128發電用燃氣輪機卻成功打入市場並實現出口,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成功。
這是航空工業體係薄弱導致的問題之一。
全球範圍內,並非隻有華夏麵臨這一難題,隻要飛機和發動機研發合理,微量的炭微粒和金屬氧化物組成的初期煙霧不會對飛機造成顯著影響。
因此,迅速推出一款雖無亮點但能實際應用的產品,也能帶來積極的反饋效果。
會議後半程,許寧一直在思考未來的行動計劃。
這時,楊知書再次看向許寧,語氣認真地說道“你知道嗎,閻偉忠他自己就差點在一次發動機試車中喪命,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許寧點頭表示理解,他心裡清楚,安全問題絕不開玩笑。
“所以我們剛才商量,想讓你加入動力聯合攻關小組,與606所合作處理一些關鍵任務。你意下如何?”
許寧微微一笑,他向來不喜歡逃避挑戰。
“另外,由於機翼研發的重大改動,八三工程將新增一架原型機,這意味著更多的試飛次數,以及對現有問題更深入的研究機會。”楊知書補充道。
“p14發動機確實存在缺陷,這一點毋庸置疑。”
然而,就在他們討論之際,閻良那邊傳來了不好的消息——半小時前發生了一起意外。
試飛員林光耀正駕駛著殲83的首架原型機執行高空高速試飛任務。
儘管後續的04和05號原型機會采用新式機翼,但這並不減少01和03號原型機試飛數據的價值。
除非像蘇27那樣徹底重設整個研發方案,否則即使飛機研發有所改變,隻需通過新原型機補充測試即可。
例如,fc1梟龍戰鬥機的早期原型機使用的是傳統的附麵層隔板進氣道,直到04號原型機才改為dsi進氣道。
再如,殲10的早期原型機進氣道上方有六根加強筋,僅用於結構加固,而生產型號則調整了這些加強筋的位置,同時增加了擾流效果。
今天,林光耀的任務是探索當前發動機與飛機匹配條件下的最大飛行範圍。
然而,渦噴14發動機,特彆是目前版本,顯然存在穩定性問題。
“報告,右側發動機故障,喪失推力。”林光耀的聲音通過無線電傳來。
“01號機請求返回基地降落。”
就像其他所有機器一樣,發動機從圖紙上的理想狀態到實際裝上飛機後,性能上總會有差異
對試飛員而言,所謂的“非正常”飛行其實很常見,就像練習失速和尾旋一樣。因此,在試飛中必須極度謹慎。
“情況嚴重,需要立即處理。”
“科目完成,準備返航。注意,你現在正處在強側風的區域。”
這句話背後隱藏著極大的風險,但林光耀說來卻像在談論日常瑣事一般平靜。
“即將執行偏航機動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