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產業,向來是一個市場狹窄、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才能維持下去的領域。
即便像漂亮國這樣全球最大的軍火出口國,在101novel.com101novel.com年代每年的武器銷售總額也僅在五六百億美元左右,主要還是依賴本國軍隊的需求。
曆史上,從工業革命到冷戰初期,軍工技術始終處於科技發展的前沿。
然而,隨著科技進步和技術難度增加,要實現突破所需的資金、人才和組織能力也隨之劇增。
有限的國防預算使得單純依靠軍工行業的規模難以支撐這樣的巨額投入。
因此,許多科技創新開始轉向民用領域,特彆是在航空、半導體及信息技術等新興行業中表現尤為明顯。
以漂亮國為例,當其幾乎完全失去了民用造船業之後,即使持續投入巨資,建造軍艦的能力依然大幅下降。
這讓許寧想起了之前趙誌德介紹給他的一個小項目——研發軸流風扇。
這雖是小事一樁,卻揭示了一個重要的方向
未來的趨勢將是軍用與民用技術之間的融合與發展,而不是簡單地將軍事生產能力轉向競爭激烈的民用市場。
在112廠裡,許寧並未停留太久。整個總裝車間隻有5架飛機停靠,零件生產線也未啟動,可供觀察的內容實在有限。
回到601所時,正巧遇到楊知書共進晚餐。
“今天去了112廠?”
楊知書看了一眼許寧的工作牌問道。在601所內通常不需要佩戴工作證。
“對,看了看那三架原型機。”
許寧回答道“就隻是看了下原型機?”
楊知書笑著問“沒發現什麼彆的嗎?”
許寧輕描淡寫地說“我去112廠那邊看了看,他們正在接收十一號工程的資料和設備。”
這句話剛說完,他突然想起之前何明提過的一件事
在04號原型機試飛時,特意讓兩名蘇霍伊工程師“偷看”,結果促使俄方做出了巨大讓步。這場景怎麼這麼相似呢?
一瞬間,他恍然大悟——自己被安排了!而且是精心策劃的那種。
從涪城回來後不久,他就接到了前往112廠的任務。
到了那裡就“恰好”目睹了蘇27國產化工作的緊張籌備過程,甚至包括與何明討論殲11未來改進方向的那些對話——這一切,難道都在楊總的計劃之中嗎?
果然,楊知書適時開口了
“小許啊,你在八三工程中表現卓越。沒有你的努力,這個項目進度可能要滯後很多。等研發定型完成後,我打算以所裡的名義為你申請一個表彰。”
聽到這話,許寧心中一震。這份榮譽不僅僅是對他工作成果的認可,更是一種對未來發展的肯定。
尤其是在航空工業總公司或國防科工委這樣的高層麵上獲得認可,對於個人職業發展來說意義非凡。
儘管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但許寧明白此刻不能謙虛過度。
“感謝楊總對我的認可,今後我會更加努力!”
他知道,在這種時候,重要的是接受並表達感激之情,而不是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