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0年代後,國家經濟發展帶動軍費增長,海軍裝備采購預算也隨之增加,對新裝備的需求日益提升。
當時最新型的國產護衛艦——北約稱為江衛級的053h2g型,雖然配備了反艦和防空導彈,但其6枚鷹擊8a和6枚紅旗61的配置僅能滿足基本需求,尤其是後者性能欠佳。
至於反潛能力,則幾乎不存在。
由於該型號基於80年代初的研發,改進空間有限,已無法滿足未來海軍需求。
因此,研發一款全新的護衛艦迫在眉睫。
對於新型護衛艦的技術方案,團隊內部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思路
一種是在現有基礎上擴大艦體並沿用成熟的柴油機作為動力源,另一種則是借鑒俄易斯的研發方案,采用燃氣輪機和先進的短程防空導彈係統。
兩種方案各有千秋前者風險較低,使用國內掌握的技術,但戰鬥力和潛力相對有限;
後者則代表了更為激進的選擇,與驅逐艦級彆的戰艦不相上下,但在技術和成本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法都國方麵不願意分享皮爾斯蒂克柴油機stc係統的詳細技術,使得國內生產的16pa6v280stc型柴油機功率不及預期,隻能達到法都國原裝12pa6v280stc的水平。
因此,要獲得足夠的動力輸出,必須使用四台這樣的柴油機。
相比之下,第二種方案采用全燃動力係統,不僅性能優越,潛力巨大,還能顯著降低噪音並提高航速,非常適合反潛作戰。
此外,它配備了4組8聯裝垂直發射係統,防空能力遠超現有的海紅旗7導彈係統。
不過,這種選擇也有其缺點。
全燃動力雖然有諸多優點,但在最大航程上不如柴油機經濟。
同時,華夏剛剛開始接收引進的30套陸基道爾1防空導彈係統,要將這些技術應用於海上版本還需要幾年時間,期間可能需要進口武器係統來填補空白。
作為研發團隊的一員,林兵工程師更看好第二種方案,畢竟每個研發師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儘可能完美。
然而,好景不長,通用電氣停止供應l2500燃氣輪機,甚至連原本為113艦的發動機也受到影響,更不用說為護衛艦準備的數量了。
與此同時,基於斯貝渦扇發動機改進的航空改燃項目也未能成功。
原本計劃的雙軌並行策略,現在兩條路都被堵死了。
就在春洲航展之前,林兵幾乎已經決定放棄初衷,轉向柴油動力方案,並著手準備總體研發。
但航展上展出的一台渦噴14發動機給了他新的希望。
白天的時候,林兵已經對來自沈陽的領隊許寧有所了解。
晚宴開始後,他便直接帶著問題找到了對方。
“許寧同誌?”
待到許寧結束與盧文峰的交談,林兵連忙上前打招呼。
儘管對方看起來比自己年輕許多,但他仍以禮貌的態度介紹自己“您好,我是船舶重工701所的副總工程師林兵,這是我的證件和工作牌。”
“呃,您好,林兵同誌。”
許寧顯然有些措手不及,沒想到會在這裡遇見船舶工業領域的人士“您找我有什麼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