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磨削方式已經難以應對現代工業對光滑度及複雜形狀零件的需求,尤其是凹凸麵和彎曲孔道的處理,成為了精加工領域的重大挑戰。
發達國家多采用電化學研磨來解決這些問題,但這需要高度精確的電化學控製,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產品缺陷。
如果410廠能夠開發出這種方法,不僅解決了當前的技術瓶頸,也為國內製造業了一條全新的路徑,避免了複雜工藝帶來的風險。
麵對的問題不是單一技術的瓶頸,而是幾乎所有環節都存在問題,情況複雜得讓人難以找到一個有效的突破口。
410廠的情況正是這一難題的典型代表。
即使實現了某些技術上的進展,比如電火花打孔技術,但因為其他工序依舊存在不足,最終生產出的產品質量仍然不儘人意。
許寧提出的方案就像是找到了補齊木桶最短板的方法。
如果成功實施,不僅410廠會受益,整個機械加工行業乃至製造業都將因此受惠。
“我認為這個思路值得一試!”
首先表態的是負責產品後處理的工程師。他指出,根據他的經驗,這項工藝的關鍵在於軟性磨料的配方和加工過程中的壓力參數控製。
這通常意味著要進行大量的實驗,準備迎接長期的挑戰。
通常來說,這些實驗需要從零開始,逐步探索磨料成分、配比、粒徑大小以及基體的粘稠度和化學性質等細節,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漫長過程。
然而,許寧卻有不同的看法。
“這一點不用擔心。”
對他而言,最棘手的部分正是他所擅長的領域。他提出可以通過仿真模擬手段來初步確定研究方向,從而加快進度。
“不過,對於磨削設備的其他組件,特彆是工裝夾具和實現缸內活塞擠壓的機械結構,我需要大家的幫助。”
當許寧放下手中的粉筆時,房間裡十幾雙眼睛充滿了驚訝。
姚美玲不禁問道“這也能模擬?”
她仿佛又回到了初次遇見許寧的那個夜晚,那時他對為什麼不能用cfd方法模擬平直翼顫振問題做出了解釋,讓她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未知等待探索。
她顯然對自己有點過於自信了。當研究課題轉向一個全新的領域時,兩人之間的知識差距仿佛瞬間被拉大。
“傳統的方法確實行不通。”
許寧一邊說,一邊將黑板轉了180度,換到另一麵繼續書寫。
實際上,他對如何使用離散元方法對軟性磨料進行數值模擬的研究也剛剛理清思路,並通過係統進行了初步探索。
他解釋道,離散元法是通過建立三維模型來模擬單個顆粒的行為,考慮它們的尺寸、形狀、濃度和密度,以及它們與流體和其他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
這種方法能夠幫助預測磨粒在流體中的運動規律,從而理解磨料流拋光過程中材料去除的機製。
儘管離散元方法自70年代起就已經存在,但它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岩土工程中,遠不如連續元方法那樣廣為人知。
然而,這次嘗試最終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