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暮色籠罩著韓國國都新鄭城,城中燈火初上。
韓王正和大臣們在宮中議事,忽見一名信使匆匆入殿,跪地叩首。
"啟稟大王!秦國有急報!"
韓王放下手中的竹簡,凝神問道"何事如此驚慌?"
"秦國大規模修築官道,已經從鹹陽通往澠池。"信使喘著粗氣道,"而且此次修路與往常大不相同。"
"有何不同?"韓王追問。
"回大王,秦國此次修路用的是新式路基,五層填土,用料考究。路基穩固,可通大車。
最要緊的是,他們動員沿途百姓參與其中,進展神速。
臣打探得知,僅一月工期,便已完成二十餘裡。若是按這個速度,不出半年,就能修到我國邊境!"
殿中大臣聞言,頓時議論紛紛。
"這豈不是要修到我國門口?"
"秦國此舉,分明是為了方便調兵遣將!"
"如此寬闊的官道,大軍隨時可至啊!"
韓王的臉色越發凝重。
他起身走到殿中的地圖前,目光在秦韓兩國的邊界線上徘徊。
"大王,"左相張開憂心忡忡地說,"秦國近來動作頻頻,先是推廣鐵器,又大修官道。臣恐怕"
"說下去。"韓王低聲道。
"臣恐怕這不僅是為了發展商賈,更有軍事目的。試想,若是這些道路修成,他們的大軍可以輕易開進我國腹地。到那時"
韓王閉目沉思。
作為一個小國之君,他太明白秦國的野心。
但此刻的韓國,卻已不複先祖時期的強盛。
"諸位愛卿,"韓王環視殿中眾臣,"當此之時,我韓國該當如何?"
"大王,"兵部大臣魏莊立即出列,
"臣以為當集中國力,在邊境修建防禦工事。秦國雖強,但若我軍據險而守,未必不能抗衡。"
"不可!"戶部大臣李碩反對道,
"我國國小民寡,如何與秦國硬拚?況且修建防禦工事,不僅耗費巨大,還會刺激秦國。臣以為當示弱求和,以緩秦國兵鋒。"
兩人爭執不下,殿中氣氛越發緊張。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的聲音響起。
"大王,臣倒是有一計。"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說話的是一位三十出頭的年輕官員。
"說來聽聽。"韓王示意他繼續。
"大王,秦國雖強,但也並非無懈可擊。"馮周踱步上前,
"臣觀秦王性格,最是好大喜功。若是有人獻上一個看似利國利民,實則勞民傷財的大計,說不定能讓秦國自己先耗去元氣。"
韓王眼前一亮"此話怎講?"
"秦國現在正在大興土木。"馮周指著地圖說道,
"若是有人獻上一個更大的工程,比如說水利。既能讓秦國耗費人力物力,又不會引起他們的警惕。這豈不是最好的計策?"
"好!"韓王拍案而起,"馮卿此計甚妙。隻是,何人能擔此重任?"
馮周微微一笑"臣舉薦一人,此人精通水利,智謀過人。若由他去,必能說動秦王。"
"是何人?"韓王急切地問。
"此人名叫鄭國,現居汝南。他不僅深諳水利之術,更善於謀劃。"
韓王沉思片刻,果斷下令"速去請鄭國入朝!"
汝南城外,一座幽靜的莊園內。
鄭國正在書房中研究水利圖紙,忽聽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先生!"家仆匆匆推門而入,"韓國派人來請!"
鄭國抬頭,隻見一位身著官服的使者正恭敬地站在門口。
"鄭先生,韓王有請。"使者拱手道,"事關國家大計,還請先生即刻啟程。"
鄭國放下手中的竹簡,目光如炬"韓王為何事相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