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穀地,鞏家農場內。
鞏祥福坐在茅屋下的陰影裡,看著剛發起兩寸多長的棉花苗子,狠狠吸了口煙,琢磨著今年是不是給老二再娶一房嫂子。
今年他家農場種了一千畝棉花,剩下九百畝(有一百畝綠化麵積)還是種玉米。要不是官府有保糧紅線,他恨不得全種棉花。
頭幾年棉花還沒這麼吃香,因為棉花畝產低,采棉花的時候需要大量雇工。而且棉花地比玉米難侍弄,日常投入的人工也不小。所以開始的時候,鞏家兄弟是以種玉米為主。
現在經驗多了,膽子也大了。
去年河州農業大學出了種高產棉種,叫河州2號。畝產幾乎能穩在110斤,不過也要配合斯加加的鉀肥和農家肥才行。
這會的地比較肥,鉀肥也不敢加多了,每畝加個斤就夠了。到時候莖稈長得快,響鈴也大。
可彆小看110斤的產量,大明各地的棉花畝產在70100斤之間,而且大多數都是在70斤附近。河湟穀地的棉花產量,以前也就是80斤左右徘徊。
按一毛五的收購價算,也就十二塊錢的產值,再把成本刨出掉,剩不下十塊錢。
但這兩年棉花價格明顯上來了,去年就漲到了三毛錢一斤,據說今年還要漲!
鞏祥福雖然當過兵,但他也不明白塞國的棉花收購價上漲,是由於大明供應不足導致的。
書友們可能還記得,洪武帝朱元璋曾經頒發過一道詔書,鼓勵農民種植糧食之餘,還要種些經濟作物。
人家規定的非常細致有十畝土地的農戶,應該種植半畝地的棉花。
根據洪武末期統計的數據,大明總共耕地麵積大約有4億畝左右(被劉學勤割走的那塊不計),棉花種植麵積是超過101novel.com00萬畝的。
其實從宋朝開始就引種棉花了,到大明這會兒,棉花以無以倫比的優勢,已經在全國範圍種植。
又因為塞國工業化,陶氏紡紗機和織布機問世後,就不得不從大明大量進口棉花,這也進一步刺激了大明的棉花生產。
一些種棉大戶,一年掙個幾十上百兩銀子,也不新鮮。
可能您又要問了,那會的農民不都吃不飽飯嗎?怎麼還有那麼高的收入?
這主要是地域間收入極不平衡產生的錯覺,農耕社會靠天吃飯,你這地方運氣不好,趕上天災人禍,那就得餓肚子。
事實上,從洪武朝一直到仁宣之治結束,大約六十多年的時間,大明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是相當可觀的。
根據【明史食貨誌】和【宛署雜記】等文獻整理,大明各階層收入如下
街頭油販年收入約101novel.com兩;
私塾先生年收入101novel.com兩;
奶媽(季節性)年收入24兩;
夥夫年收入101novel.com兩;
屠戶年收入約36兩;
自耕農年收入約15兩;
佃戶年收入約94兩;
銀匠官匠,年收入43兩;
衙門馬夫年收入40兩;
書辦衙門記事員,年收入18兩。
大家請注意,書辦收入不如馬夫,可見大明馬政負擔之重。時稱“江南之患糧為最,河北之患馬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