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瑞國軍事力量有多強大,兩大國中的任何一國,都可以做到對瑞國的軍事碾壓。
對兩個大國來說,滅了瑞國再簡單不過了。
但是兩大國並不想直接對抗,他們需要第三國在中間做緩衝地帶。
正是這個原因,使瑞國保持到了現在。
但是現在瑞國竟然全麵倒向西鄰,並全然不顧東鄰的感受,這顯然是東鄰所不可接受的。
東鄰國君馬上向瑞國發來照會,警告瑞國,立即撕毀和西鄰達成的一係列條約,回到中立國的地位上來。避免把戰火燒到瑞國本土上,到時生靈塗炭,宗廟儘毀,悔之晚矣。
措辭相當強硬,警告瑞國,不要玩火,而無視東方鄰居的底線,他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如果瑞國再不修正自己的錯誤,東方鄰居不排除出兵瑞國的可能性。
來自東邊強鄰的警告,使瑞國分外害怕。但老國王己無力改變現狀,從他把兒子當成人質那天起,無疑就是加入了西鄰的戰車,已經沒有了回旋的餘地了。
即使知道這個決定多麼地錯誤,也不可挽回,隻能硬著頭皮走下去。
東鄰國君見瑞國執迷不悟,決定對其進行打擊。
在一個明媚的春日,東鄰組織了五百輛戰車,步兵五乾,騎兵三乾,在一個久經戰爭考驗的老將軍帶領下,向瑞國發動了進攻。
當天突破邊境,深入瑞國三十裡,舉國震動。
五天後,打到京都附近。並陳兵江邊,隨時準備渡江,活擒國王。
瑞國的都城一片混亂,誰都知道,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如果沒有援兵支援,滅國隻是早晚的事。
其實,東鄰發動進攻的那一刻起,瑞國君王就意識到了危險,立馬派使者向宗主國求救,請求支援。
遭到拒絕。
原來西鄰這個國家,和南邊的一個國家發生了衝突。交戰國雖說不上強大,但也不弱,國力中等。如果想在短時間內把這個國家征服,必須傾全國的兵力,才能在短時間內打贏這場戰爭。
叫瑞國先自行抵抗,等他們打贏了南方的戰爭,騰出手來,再去支援瑞國。
當使者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瑞國君主之後,國王聽後是欲哭無淚。
他知道短時間內救兵是不可能來了,而憑自己國家的力量抵抗強敵,無異於以卯擊石。
但事已至此,已經沒有彆的選擇了,隻有拚死一搏了。
國君還是蠻有血性的。
不過,他知道自己國力弱小,戰敗是大概率事件。於是在一個夜晚,組織親信,把宮內所有的金銀財寶,貴重物品,搜集起來。然後趁著夜色,來到了一座大山的山洞裡,把所有的寶物都藏好。然後根據周邊環境,畫了一張地形圖,藏入望江樓的密室裡。
做完這一切後,他開始想辦法驅逐外敵,拯救自己的國家。
他在短時間內把全國的軍隊組織起來,自己親任主帥。在他的帶領下,可歌可泣的衛國戰爭開始了。
正象人們預料的那樣,雙方力量懸殊太大,瑞國雖有勇氣一戰,無奈力量太過懸殊,渡江後,中了埋伏,全軍覆沒。
國君拒絕敵人的引誘,堅決不投降受辱。麵對包圍他的敵人,望著西沉的太陽,如血的晚霞,大聲喊道:“皇兒,為父去了!”
然後拔劍向自己脖子抹去,一時血噴數尺,登時氣絕。
奇怪的事出現了。
他屍身沒有像正常人那樣倒下,而是雙目圓睜,眼望西方,始終保持自吻時的狀態。
敵國官兵見了大駭,他們都是久經戰陣的勇士,死人見多了,但這樣的情況從沒見過,於是現場的官兵無不下拜。
好像被感動似的,國王的屍體才倒了下去。
敵方將領按最高禮節,在江邊安葬了國王。
至今在故瑞國的土地上,仍有一座巨大的封土,人們四時祭祀不斷,這便是瑞王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