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退而織網_史前部落生存記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史前部落生存記 > 第7章 退而織網

第7章 退而織網(1 / 1)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

至於這張網怎麼來的,早在兩個月前,熊大他們就發現了一處誘捕點附近,有一些類似麻的植物。熊大將這種植物帶回來給張洪看之後,憑借著記憶,張洪認為很可能就是原始的麻。

這種植物葉子跟後世的黃麻差不多,高約兩米,平均有手指粗細,經過現場觀察,在確定這處麻地之後,便帶人來這裡,用石刀將麻從根部上麵一點割下,一百多根捆成一起,用藤蔓或者麻捆好後,運到部落那邊,埋在了溪流下遊,離營地大概一公裡的一處池塘裡,漚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確定去掉了麻中的一些澱粉和膠質後,稍微晾乾,張洪便帶著人把麻皮從麻杆上剝了下來。

剝下來的麻皮,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再次清洗晾乾,通過手工分剝、接頭、撚搓等方式,把麻皮編成了一根根有粗有細的麻繩。

原本張洪是想著能不能仿照著後世抗戰片裡麵,把那種手搖紡車給發明出來,但試了試,沒有金屬工具,沒有原材料,甚至自己都隻記得一些照片,根本不知道相關的原理和結構,短時間是沒有辦法做出來這個紡車了。

而紡車最大的用處不是編麻繩,而是可以將麻纖維搓成一根根很細的麻線,用這些麻線,其實就可以用來製作麻布。

不過現在都沒有到時候,最主要的還是以獲得充足的食物為主要任務,要知道,就算是熊大他們不停地狩獵,這一段時間的收獲也不算很多。

好在經過十幾個夜晚的付出,張洪帶著族中的十幾個婦女,終於用一些原始的麻線,編成了十幾張網。

因為張洪的首要目的就是水中的魚,所以網眼並沒有留很大。在編織的過程中,需要先固定一段繩子,張洪在外麵找了兩棵間距三十米左右的小樹,繩子的兩端綁在上麵,拉直。這根繩子在網編成後,是屬於最外側的,可以當做是緯線,所以張洪用的稍微粗一些。

固定好緯線後,取出一根已經裁剪好的細一點的麻線,從中間對折後,用打結的辦法將它固定在緯線上,之後每隔一段距離,大概5厘米左右,再固定一個這樣的麻線,稱為經線。

將30米長的距離按照這樣的辦法,打了有600根的經線,這個時候經線,從與緯線的打結處下來,自然分為兩根。然後相鄰節點的經線,互相再次打個簡單的結,距離多少就是網眼的大小。

經過這樣將第一層上相鄰的經線都打上結,然後再次往下打第二排,重複這樣打結的過程,直到第三排、第四排……在打結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網眼儘量保持一樣的大小,這樣編織出來的網,才不容易變形。

這一張網花費了張洪整整一天的時間,還包括幾個經常采集食物的婦女幫助,不然光是一層300多個結,就能讓張洪欲仙欲死。

做好的網長約30米,寬3米,網眼大小大概在5平方厘米左右,用這種網用來捕魚,隻能捕捉到大一點的,稍微小一點的,都會從網眼中溜走。

這兩天,除了又編了幾張同樣寬度和長度的網,還額外做了幾張網眼更小但尺寸也小的網,被張洪布置在河邊,用於捕撈一些小魚小蝦。

捕魚是個技術活,對於沒有捕過魚的張洪和熊部落,也擔心網的用法是否正確。出於穩妥起見,就乾脆學著後世的經驗,直接拉網將河流截斷,從上遊驅趕魚群過來。

好在很快證明他記憶正確性的證據就來了,河岸兩邊負責拉網的人已經感覺到魚在網中奮力掙紮的動靜了,興奮地喊著從上遊驅趕魚群回來的族人幫忙,張洪在河的這邊,感受到拉力越來越大,他知道要是再不收網,搞不好魚會把網給弄壞跑掉,於是急忙地將網纏在手臂上,帶著這邊的人涉水,把網給拖回到對麵。

等到張洪上岸,網中的魚越來越多了,甚至能夠看到水麵上不斷在遊動的大魚。

“收網!”張洪跟大家說道,“都使勁,一起往岸上拉!”

二十個人分為了兩隊,從漁網的兩邊用力,將漁網和網中的魚拉上了岸,網中的魚脫離了水麵在胡亂地蹦著,張洪看了看了網中,這一網至少網到500多斤的魚,光是50厘米長的魚就有一大半。

部落裡的其他人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魚,不用張洪吩咐,所有人一起上前,把魚從網中取出,跟著張洪現學,把草編成的草繩從魚鰓處穿到一起,每個人身上背著、肩膀上挎著、手中提著一條條還在掙紮的魚。

回到營地已是黃昏,早早得知消息的族人讓整個營地都陷入了興奮之中,在張洪的烹飪下,眾人興高采烈地享受了一頓鮮美的魚湯和煮的軟爛的魚肉。

族人很少吃魚,但不代表不會吃魚,原本張洪擔心有人會被魚刺卡住,但還好,大家或多或少地接觸過,他擔心的問題沒有發生。

飽餐一頓後,張洪便開始帶著族人醃製鹹魚。

原來沒有食鹽,肉類的保存很成問題,尤其是夏天,一會兒的功夫,蒼蠅就會在肉上亂爬,第二天就會生蛆、腐爛變質。所以族中在夏季,會減少狩獵的頻次,一方麵是天氣較熱,還有一方麵就是食物的新鮮程度,一次性獵到太多的肉食,很難完整地保存下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在這之前,張洪是用火熏的辦法將鮮肉給處理一下方便保存,但這個方法對於熏製的技藝要求很高,既要保證整塊的肉都能烤熟,也要防止外麵被燒焦。

現在有了鹽就不同了,前麵幾天有抓到的野豬、鹿、山羊等動物,宰殺後沒有吃完的肉,都用鹽醃了起來。醃肉並不複雜,將肉洗淨切成一條條的,取一個陶盆,先在底部撒上鹽,將肉放入,在肉上灑一些,然後均勻地把鹽塗抹在肉上;隨後密封靜置一段時間,待鹽分滲透進肉之後,用草繩或麻線把肉拴起來,懸掛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因為夏季陽光強烈,蚊蟲較多,不適宜直接暴曬,反而陰乾的方法更適合夏季製作。

用這種辦法,部落將剩下的魚處理後全部醃製了起來,而且醃製的都是一些清理好之後,體重至少在2斤以上的魚,光今天的一網,撈上來就有100多條,除了吃掉了十幾條,剩下的全部都醃製了起來。

在營地周圍曬不到太陽的地方還都懸掛滿了醃肉,巫這些天經過刻苦的學習,用他那不太熟練的數學數了一下,大概有了兩百多條,每條平均10斤左右。

而捕獲的魚,也用了這個方法醃製在去掉魚鱗和內臟後,將魚從頭部剖開,分成兩半,魚背相連,用鹽均勻地塗抹全身,比例大概是1斤鹽10斤魚,塗抹完密封靜置,放置12天,再取出掛在陰涼的地方,等待風乾即可。

經過這種方法醃製過後的鹹魚,魚刺更硬,在吃的時候更容易被挑出來。

陰乾後的臘肉和鹹魚,也不能一直掛在外麵,夏季也是雨季,經常會下雨,空氣中的水汽會讓肉乾和魚乾返潮、發黴,從而導致變質不能食用,所以,張洪讓熊木不間斷地製作陶缸、收集草木灰,就是為了更好地保存這些鹹肉和鹹魚。

有了第一天的經驗,第二天,大家索性也就不去打獵了,而是發動起來,該割麻的割麻,該編網的編網,不出兩天,部落裡又有了幾張能用的大網,而經過3天的捕魚工作,部落裡得到了大量的魚,大概在3000條以上。

這些魚,不僅僅是從小溪裡捕到的,還有的是從池塘裡網來的,池塘裡的魚要比小溪裡的更大更肥,雖然品種不同肉質沒有溪水裡麵的好,但放到鍋裡一煮,味道都差不多,對於前段時間還在挨餓的族人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食物補充了。

現在部落裡掛滿了鹹魚,要不是食鹽的產量跟不上了,巫還是會紅著眼繼續讓族人們去抓魚的。張洪順勢製止了巫他們這種近似瘋狂的舉動,雖然囤積食物是好事,但也要考慮一下周圍環境的承載力啊。

古語說不要“竭澤而漁”,是有很大的原因,這個時候把大魚都給撈光了,短時間就不會生長出這麼大這麼多的魚,後續的食物怎麼辦?

張洪當上族長以來,也一直在想著在改造環境的同時,如何減少對周圍的破壞。在砍完樹之後,張洪也會儘量讓族人移栽一些小樹苗到原來的地方。所以,部落的周圍,也被他栽上了很多果樹的樹苗。

另外,像魚跟野獸,也是必須要人工養殖和馴化的。不然光靠漁獵,部落隻能有這麼大的規模,抗擊惡劣的自然災害或者猛獸襲擊就會力不從心,要有更多的人,那就必須要有充足而穩定的食物,所以,人工養殖和馴化勢在必行。

關於這個,張洪就打算將一些水塘在後麵進行改造,當做人工養殖魚類的地方,而在打獵的過程中,儘量能活捉一些野獸尤其是雌性的,這樣,也能給後麵人工馴養動物,打下一些基礎。

在這個時代溫度要低很多,夏季原本燥熱的天氣,反而不是那麼難以接受。但高緯度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冬季會來得更早,持續的時間也更長,那麼保存食物,確保部落有充足的食物和燃料過冬,就需要從現在開始準備。張洪根據太陽高度和星星判斷自己應該是處在高緯度地區,具體是哪裡現在也沒辦法弄清楚。

熊部落的人口一直維持在5060人之間,周圍有所交集的部落人口規模也大致如此,據巫所說,每當一個部落人口超過了一定的規模,就必須進行拆分,否則獲取的食物很難滿足部落的消耗。而熊部落,幾十年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遷徙過來的。

關於人口規模一直這麼小,張洪也大概能知道這其中的殘酷除了新生兒的死亡率過高,每到冬季,都會有一批人因為挺不過寒冬或者食物缺乏而死去,如果不做準備,那現在族中的五十多人,能夠活到明年春天的,差不多隻有四十個左右。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史前部落生存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宮鬥冠軍,矜貴世子俯首稱臣 渣男攀高枝?轉身嫁禁欲軍少被寵哭 重生換嫁?公府嫡女萬人迷! 去父留子,她攜三寶歸來浴火成凰 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 自編文學醒世恒言 寶寶,你是我的星辰 都首富了,你讓我去擺攤賣烤腸? 為什麼要結婚呢? 十天一天賦,成為吸血鬼的我太BU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