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僅僅是牧場,我們部落的所有牲口和家禽,都能用這樣的辦法遷到圍牆外,尋找最合適的地點養殖。這樣牲口也不用擠在狹小的圈中,族人們也不用忙著天天早上放養晚上收攏了。”
“那就這樣決定,磚還要加大力度來燒製,先把北麵的牧場給建好,剩下的,等到今年部落集會後,讓其他部落來幫忙建造,”張洪用炭筆用力地在北麵畫了一個圈,“反正這些部落也要建造居住區的,可以在幫我們建的同時學到一些建築的技術,今年需要在部落周圍建造10處養殖點,其中養雞需要2個,鴨子和鵝各需要1個,豬2個,馬、牛、羊、鹿各1個。”
“如果牲口規模再擴大,可以再擴大或者新建養殖點。”熊巫此時也開始發散思維,“另外,大家擔心的野獸襲擾問題,不要忘記,我們還有很多狼狗,足夠在每個地方放上12條了,它們在晚上警戒的效果,要比我們強上太多。有他們看著,即便有野獸,也能提前發現,隻要大家彆睡的太死就行。”
“嗯,這段時間我們先把北麵牧場的養殖點給建造好,這些養殖點目前來說隻有幾個要求,一是有必要的功能區,除了有讓族人居住休息的房間,還要有容納牲口夜晚睡覺的院子和窩棚;二是控製一下建造的成本和速度,可以視情況在外麵搭建一圈木柵欄,隻要保證這些牲口不能逃走就行;第三就是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讓族人們依托這些磚瓦房進行守衛,防止野獸或者其他部落的襲擊。”
計劃定了下來,剩下的就是大家各司其職,把手頭上分配下來的活給乾好乾完。
部落有很多人去其他部落幫助春耕,但留下來的族人也不全然什麼都做不了,事實上很多重要的工作都是由留在部落裡的人完成的。比如製作磚坯,這個不需要有多少技術含量的活,部落女性都能勝任,甚至一些小孩,在完成了喂豬養雞的活後,也能來幫忙搬搬磚胚。
至於燒磚所需的煤炭,因為離這裡也不算很遠,又修好了一條容納牛車行走的小路,也在源源不斷地送往這裡。煤礦、鐵礦、鹽礦以及新建好的取土點,不斷地有獨輪車從這些資源點把采出來的礦石給運到路邊,裝載到牛車上馱到部落裡。
這些獨輪車,雖然載重量比較牛車要少很多,可非常方便,各種地形甚至是田埂都能通行;而且簡單易學,一個人推上幾次就能熟練使用;而且材料也很簡單,用的輪子也要比牛車、馬車小。
幾乎每個月,都會有35窯磚出爐,這些燒好的青磚,首先被運到北麵的山坡,這裡早就挖好了地基,隻等其他的材料準備齊全,就可以開工。
北麵山坡是部落最早進行半人工養殖的地點,通常在白天,由熊材帶著幾個人把部落裡的鹿和羊或者驢子趕到這裡,晚上在帶回圍牆裡;不過那個時候部落沒有什麼牲口,不像現在這麼多,所以要建造一個專門的飼養點,減少族人工作量,提高養殖的效率。
當然,修建好這些新的養殖點建築,意味著這些養殖點晚上也需要族人在這裡駐守。族裡實在分不開更多的人手來這裡,張洪隻能先計劃采取輪換駐守的方式每周一換,白天的時候,就在這些養殖點觀察周圍的情況,關注牲口的動態情況,順便乾一些草料收集、原材料加工的活;到了晚上,就住在這裡,防止有野獸來襲擾,當有襲擾的時候,可以站在2層樓高的屋頂閣樓,向部落圍牆報信,同時用弓箭向那些荒原中的野獸或者其他不懷好意的部落驅逐或者擊殺。
氣溫越來越高了,粟田裡的粟苗,已經長到了十幾厘米,從圍牆門樓往南邊看,原野上如同鋪上了一張巨大的綠色地毯,蓋在原本被灌木、雜草覆蓋的荒原上。地毯上有很多族人,趁著正午的陽光,將田間的雜草給連根鋤起,耙到田埂上暴曬。
前兩天,北麵山坡上用來放牧山羊和鹿群的建築終於蓋好了。而將部落裡的幾百頭羊和鹿趕到這裡之後,圍牆裡難聞的味道就小了很多,清理出來的糞便、爛草等被拉到田裡漚肥,在原來的地址上,灑了很多生石灰用來消毒。張洪準備過上幾天,再鋪上一層細沙,然後這裡就能作為建造部落新房的工地進行開工。
與此同時,其他牲口的遷移計劃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緊接著要遷走的,是一頭頭豬。這些豬在去年展現了非凡的繁殖能力,一窩十幾頭基本上是屬於常態,剛生下來的小豬,還有著跟野豬一樣的條紋,不過等到大一點之後,條紋就消失了,長相也變得難看了起來。
這些豬在劁過以後,性格就沒有那麼活躍,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去年冬天殺了的豬,體重要比原來的野豬重上很多,能食用的肉達到了250多斤。
這個時代的圈養,跟後世那種大規模的養殖場還有很大區彆,基本上就是給它們限定在一個可控的區域裡,讓它們自己找點吃的,而不是像後世那樣直接各種飼料喂,部落裡也沒有那麼多糧食喂他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熊部落在圍牆外東南邊的小樹林旁邊,也建造了一排跟北坡一樣的建築,用來養殖這些小豬。在白天的時候,小豬會被放開,散養在樹林裡,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喂一頓;到晚上,會把這些豬趕回豬圈,防止有野獸來襲擊。
由於這些豬的數量太多,這裡主要用來飼養被劁過的小豬,至於產豬的種豬,目前還是放在部落圍牆裡,隻不過數量沒有那麼多,占用的地方也小了許多。
雞鴨鵝跟豬一樣,也同樣屬於第二批要被遷移出去的家禽。這些家禽數量太多了,整體在圍牆裡叫,讓張洪很是煩神,老早就想給遷出去了。
在東北方向,靠近原來山洞的地方,也有一塊被保留下來的樹林,周圍用麻杆做成的柵欄一圍,雞鴨鵝就可以散養在裡麵,十幾畝大小的樹林,足夠它們在裡麵運動了。
驢子、牛、馬,則屬於第三批要被遷移的牲口,因為這些牲口在部落建設中出力不少,所以待遇要稍微好一點。在圍牆外,緊挨著門口小溪的地方,把原來雞鴨活動的地方給拆掉後,新蓋了馬廄和牛棚,四周用木柵欄給圍起來,防止他們逃跑。
這些牲口由於部落要經常使用,也不好遷太遠,就放在圍牆附近,方便隨時有一些可以用上。
驢子則被暫時放到了西麵圍牆的外側,並在這裡圍牆上開了一個門洞,等到東邊的養殖點蓋好,就把這些驢子給拉過去。
燒磚的窯連續一個多月都在往外冒著濃煙,煆燒好的磚瓦,一車車地拉出,變成了圍牆裡外一棟棟功能不同的建築,等到四月中,除了少部分牲口外,大部分的家禽和家畜都被遷到了外麵,圍牆裡不僅安靜了許多,味道也沒有那麼大了。
將圍牆內部給規劃整理好之後,緊接著就要規劃部落現在礦物的產地了。
熊部落在西北方向,有鹽礦、鐵礦和煤礦,這三樣是部落最重要的東西,但直到現在,對這些地方的管理,還是白天族人來采礦,晚上拉著車回到部落,效率不高,很多時間都浪費在趕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