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時期最好的精神食糧應該就是動畫片吧,85後小米雲是這個看法,不知道其他年代朋友的童年怎麼看,然後就是零食吸引力,畢竟那個年代還有吃不飽的問題在,90年代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騰飛的築基時代,各方麵都開始進步,但物質條件還是差了點,尤其農村,要上繳各種賦稅,有人頭稅和各種附加費用,還要上交公糧給國庫備用,有的農戶就是欠國家稅費,搬遷的時候直接抵扣安家遣散費用,沒有經濟能力搬出去。
八九歲的小米雲愛看動畫片,持續到12歲前後,哪怕是黑白電視也是看的津津有味,記得幾個片名,黑貓電視看黑貓警長,看海爾兄弟,五號賽車手,恐龍射擊可賽號,莫克和甜甜,小龍人,還有大莽蛇的叫不出名字的動畫片等等,連續劇動畫片每天五六點準時守在電視機麵前,有時是個人,有時是一群小夥伴,不管之前在哪裡玩,哪怕下河摸魚遊泳,下午五六點前都會結束趕回來看動畫片,一天不落下劇情。好像就是單純的看電視,沒有吃任何零食,不像現在可以磕著瓜子和花生,甚至爆米花加奶茶看電視和電影,90年代看電視就是單純的看電視,基本沒有吃東西的,物質太匱乏,有時就是白米飯加白開水泡飯吃,鹹菜都沒有,那個時代的人都很單純,沒有拜金主義矛頭,沒有人爭當地主,親屬關係比較看重,全村各組過年可以持續15天以上的走親戚,一包紅糖和一瓶白酒就可以了,直係和旁係親屬親戚都來往,反正家家串門走親戚安排吃飯聚餐,我湖北父親那邊的親戚每年都走,二十裡路左右,不管多寒冷的冬天,過兩道河渡船,騎著三八大自行車,每次小米雲的手臉凍的通紅沒知覺,每次烤火半小時左右才能恢複活動,見到爺爺奶奶和大伯大嬸姑姑他們的喜悅,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不是惦記壓歲錢,也不是零食和菜品,就是想見親人的那種,離開每每都是依依不舍,濃烈的親情關係,年味十足,最近二十多年沒有年味了,二十多年左右不見小姑,大姑也是不過三麵,時代變遷,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太多的不如意,基本不走親戚,物質條件豐富的不知道幾百倍,可惜現在社會再沒有二十多年前那種濃烈的親戚關係了,麵容還在,心態已變,沒有那麼大的期待和留戀了,都談不上依依不舍的惜彆,沒有機會再見,都天南地北的四處安家落戶,也沒有多少動力去追求過去的關係,每個時代變遷都會帶來深刻的變化,經濟關係和親屬關係也不例外,時代在進步,人們也在不斷探索如何追求幸福安康的生活模式。
有的城裡人可能一生都不會與船打交道,一個三麵環水的小村莊不可避免的要與船打交道,手搖船槳還是機動船都是,隻要出村,必須要坐船,去湖北街市買賣東西需要渡河兩次,湖南這邊的鄉鎮也是要坐船才能出去,全村六大隊組三四個主要渡船碼頭,另外幾個臨時渡船碼頭基本可以忽略,我們常去的就是求學出門碼頭,六組和一組,主要在六組,手工渡船,一組機械化渡船,上街去趕集,手工和機械化渡船都有坐過,小米雲人生的前十年坐渡船不下近千次,一年就平均按百次計算,三天一次,不一定每天都坐船,但一天坐船兩三次四五次的時候也不少,遊玩的時候一天十次來回,趕集來回也是不少於五六次,人生的後三十年年均不到1次,甚至七八年不坐一次船都有過,偶爾一年旅遊坐會船,屈指可數的坐船經曆。
什麼級彆算大船,肯定是載重貨物幾千噸以上,我家門前的河堤就經常停船靠岸幾天,我和小夥伴也經常爬上去遊玩,停泊靠岸的麻繩都是拳頭大小粗細,主要是過來村裡拉貨物的,有時在我家拉棉花,全村的棉花好多年都在我家存放,有一年還遇到小偷破牆而入,把我家的堂屋打了個大洞,偷了幾十袋棉花出去,後來公安機關還在離我家三四百米的位置湖北交界處,以前軍事建築遺址的圍牆贓物窩藏點還找到幾袋棉花,我們經常翻牆上去那玩耍,裡麵就是一些黃沙和鵝卵石,大石頭,麵積大概100平方左右,不知道裡麵有沒有埋炸彈,反正都是謠言。還有全村農戶上繳國庫的公糧就是通過大船拉走的,我們家門口50米左右其實沒有任何渡船碼頭,石頭都沒一塊,成了天然的渡船碼頭,就是一片平整的河邊,附近還設了三個臨時渡船點,主要是為了去河對岸荒村,和平時河裡捕魚賣魚用。外麵賣東西的大船也會停留幾次,農戶可以用糧食換各種水果和農藥化肥物資。以物換物的原始采購物質,就是沒有事的時候,大貨船也經常停留一星期左右,背後的原因,我當然不清楚,十歲以前太小,完全接觸不到,可能是國家公派任務,才有經常上大船去玩的經曆,連船主的子女都認識,經常跟我玩,還帶我在船上看動畫片,大船上有什麼玩的,基本沒有,就是稀奇,看木板,看大繩索,玩的也就是大繩索,來回爬,有雲梯的感覺,手腳並用,去玩的時候基本上是空船,船上沒有貨物,至今不知停靠在那裡的意義,一停就是好幾天,十天半個月的都有,有貨物的時候,偷偷在家裡拿稻穀和大米去換東西,村裡有句名言,外麵賣狗屎的都會來村裡轉一圈,不管賣什麼的,自行車,高音喇叭喊一圈,賣老鼠藥的可能都有,小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賣豬肉的,賣涼拌菜的,賣包子饅頭的,賣米糕發糕的,賣冰棍雪糕的,賣大黃花梨的,印象中隻有這些最有印象,因為小孩喜歡,都是騎三八大杠自行車的叫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除了自行車的叫賣,還有拖拉機的叫賣也是大受歡迎的,因為拖拉機叫賣的商品一般可以以物換物,不一定都需要現錢,在家裡裝一點糧食稻穀就可以出來換東西了,印象中主要是換馬鈴薯土豆烤著吃,還有紅薯類似,涼薯,黃花梨和各種瓜果,西瓜也有過,板車托賣的也有,每逢放電影的時候都有賣西瓜和黃花梨的,村子的主要農作物就是水稻和棉花,菜籽,豌豆,黃豆類,水果就是青棗,桃子,柚子,橘子和橙子類的可以自給自足,村裡肥沃的土地隻能種出這些東西,其他的都要靠糧食去換,或者現錢去買,也不是每家每戶都會種果樹,所以小夥伴們會經常結伴去偷采摘各種水果吃,冒著濃密的刺樹去各果園偷偷采摘水果吃,就是解解饞而已,沒有偷多少,就是一頓吃的就滿足了。天上飛的,水裡遊的,樹上長的,還有水中的野生高瓜也吃,隻不過現在超市和菜市場賣的一點味道都沒有,做菜都難吃,還不說可以當零食吃,三十年前的野味蔬菜都是美味,野芹菜都是美味,不過大部分都是用來喂豬,自己家隻吃少部分。我們家還養過母豬三四年,每次下豬崽了還賣給村裡其他人,也是我家的一份微薄收入,畢竟教師在90年代的工資很低,每月不到100元,比普通農戶的生活水平好不了多少,甚至還不如普通農戶的收入,所以那個年代的老師和校長家裡都耕種幾畝田地生活,要養活孩子非常的不容易,尤其小孩上學是一筆巨大的支出,除了大學是免學費,中小學都需要交學費,學雜費,附加費,沒有九年義務教育,很多家庭小孩隻能念到小學畢業,堅持不到初中畢業,學生上繳的附加費比老師幾個月的工資還多,沒有幾戶人家能承受的住,而且學校上繳的費用還能抵政府的生產稅收,小孩出去上學就會天天被趕回家要錢,在渡船碼頭可以碰見村裡各個學校被趕回來要費用的同學,因為離開村裡上五六年級,大家都分布在全鄉不同的學校,在上學期間晚上回來就是被班主任趕回家的,我記得那個附加費就交了年,從五六年級到初二,周一到周五天天被老師趕回村裡,大家渡船碼頭碰頭都是灰頭土臉和無精打采的狀態,相識無奈一笑,我去外村念五六年級的時候還給我免過附加費,畢竟鄉裡五六十個老師校長都是我父母的熟人同事,少跑了兩年,初中開始才被老師轟趕回家要附加費,那個時候還能碰上不少熟悉的同學,互相相視點頭苦笑,初中班主任老師即使認識我父母,而且還是校友也不會給麵子,沒有權力給我免費,都是政治任務,我有幾次懶得跑回來折騰,畢竟來回十多裡路,跑去初中學校附近的弟弟的小學宿舍過夜,沒想到就那麼幾次還碰上班主任來學校探班女友撞車了,真是無語至極,初中班主任以前就在附近這個學校教體育,教過高我一屆的學長,他後來跟我說的,算是我童年時間比我大,而且唯一玩的好的夥伴了,他初中還翻牆帶我出去學校門口的文化書店偷書,反正五六年的好基友少不了。而且班主任還經常睡我老弟的宿舍,跟他擠1米五的上下鋪鐵床,後來跟我說的,沒有辦法後來也不敢去老弟的宿舍,就在初中的下麵另外一所學校去躲,初中學校附近上下兩所學校是整個鄉鎮最好的兩所小學,下麵的學校我媽剛好在那裡教書一兩年,正好晚上去還能混一頓晚飯,也是我九年學生生涯吃的最好的學生飯菜,哪怕隻是最普通的油淋茄子方塊,也吃的精精有味,回味無窮,多年都不敢忘記,因為初中三年吃的完全就是豬食,甚至不如豬食,學校的大餐太難吃了,基本上都是水煮白菜和土豆,還不放油的那種,難以下咽,一周吃一次油炸蠶豆,和少許肉塊就燒高香了,還得搶其他同學一點菜吃,飯點時間,食堂近千份飯菜擺在桌上,就看下課鈴響,誰的腿長,誰跑的最快,跑在最前麵的可以每個分菜桌上勻一點好菜到碗裡,能吃的飽一點,不吐槽了,這就是真實生活,多年以來,學校食堂還是沒有進步,幾十年如一,後來附加費不知道什麼原因取消了,可能是老百姓確實不堪重負,學生承擔不了,我也有幸交了一年附加費,估計國家是用來研究高科技武器了,不得已而為之,好在後來都取消了,但不少學生還是忍受不住,輟學的不知道有多少,難以啟齒的一段時光,現在回憶不是抱怨,隻是真實記錄年代變遷的生活,沒有抱怨國家不公,曆史階段不能超越,90年代那時候國家也窮,老百姓都是水生火熱的奮鬥,學生也是如此,終究是80後承擔了所有,趕不上九年義務教育,費九牛二虎之力考上大學了,突然大學也不免費了,80後注定是承擔社會責任的一代,最辛苦拚搏的一代,應該會有很多人感同身受。
喜歡80後的回憶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80後的回憶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