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剪頭發,突然想起來了小時候的理發,對比了一下,過去理發都是半小時以上的老式推剪,現在五分鐘左右的快速剪發。
米雲六七歲以前,隊裡小孩的剪頭發都是在我家隔壁河堤下麵的一戶人家,大家習慣都找他理發,給我們理發的時候大概已經是70歲左右的老人了,是學校一位老師的親屬,後很快就過世了,年齡上來了就是這樣,大隊裡的人應該都參與了他的葬禮,生前,我們都親切的喊某爺爺。
後來不久,我爺爺也過世了,村小學老師也是全體騎自行車去湖北給我爺爺送葬,米雲父子三人不是和學校老師一同過去的,我爺爺過世當晚,我和父親兄弟三人當晚就趕過去了,老師們是送葬日過來追悼的,那時候村學校的老師沒有多少,都會有人情往來,葬禮完後,我們一起騎車回湖南,一路十幾裡路,還要坐船過河回村,當然會印象很深,所以這件事會記得清清楚楚,還是暑假期間發生的事,當時我們都在學校,晚上在學校乘涼,我父親突然被馬蜂蟄了一口,然後沒多久,消息就傳過來了,當時還沒有電話,應該是湖北大伯那邊看情況不好,下午就安排人過湖南這邊來通氣,當晚趕過去的時候,爺爺就已經斷氣了。
到爺爺家裡的時候,爺爺就平鋪在地上,身體已經變涼了,當時還小,也不知道是幾歲的時候,好像有觸碰,在地上磕了幾個頭,當時沒有哭,葬禮全程都沒有哭,我一人騎棺,還和幾個年齡大小相仿的親人有說有笑的,那時候不知道悲痛,太小了,可能是突然發生,當時棺木都是臨時趕做的,棺木的黑漆都沒有乾,圍繞棺木瞻仰的時候,我的西裝短褲上都沾到了棺木上的黑色的油漆,後來那條短褲都還穿了好幾年,黑漆也一直沒有洗掉,可能童年無忌,什麼都不知道的年齡,但那些事一直刻苦銘心的記著,三十多年過去了,一直也不曾忘記過。
剪頭發為什麼能留下記憶,可能就是太多的關聯,哪怕當時年幼,也隻在屋下麵剪了幾年的頭發,因為小孩頭發長的快,基本上一個半月要剪一次,而且每次剪頭發的時間還有那麼長,打底都是半小時左右,不是現在的快剪五分鐘左右就搞定了,可能排隊等候半小時以上,真正剪發就是五分鐘以內。
小時候也要排隊剪頭發,剪一個頭發本來也慢,60多歲的老人,而且那時候的剪發工具也沒有近三十年先進,都是手工機械化剪發工具,不像現在都是電子化推剪工具,唯一相同的就是手工剃須刀,三十多年還沒有變過,都是那種長長的剃須刀,在整個80和90年代的剪頭發,都還要幫忙刮胡須的,那個時候還沒有近二十年出現的充電剃須刀麵世。記得那時候,刮胡須之前,是要在臉上抹一圈肥皂末的,然後整個臉上刮的乾乾淨淨,主要是大人需要修胡須,小孩子就是刮汗毛。
剪頭發半小時以上,有時還要洗頭,有的頭發不好剪,主要是那時候的剪發工具不銳利,刀具不鋒利,甚至有點鈍刀子的感覺,剪著剪著就會蕩磨幾下,和菜刀一樣,切菜不快了,就現磨幾下,等鋒利了,再切菜,那時候也沒有鏡子,全靠剪發師傅的眼力勁,剪完頭發就不洗頭了,回家再洗,剪頭發前的洗頭,是便於剪發。不管什麼發型,當時是看不到的,回家了再照鏡子,而且那時候也沒有發型選擇,就那幾種鍋蓋頭。
下麵的剪發老爺爺過世後,就是父親在家給我們剪頭發,父親買了一套剪發工具,也是老式剪發工具,剪頭發前還要穿上一身布衣服,前後都能擋住剪下來的細碎的頭發,坐在家中的普通木椅子上,那個時候也沒有專門的剪發椅子可以坐,父親除了幫我們兄弟剪頭發外,也會幫其他人剪頭發,隻要有人找,就會幫彆人剪頭發,至於收不收錢就沒有印象了,搬出村子後,父親也給我們兄弟剪過一段時間的頭發,父親出去工作後,我們兄弟倆人才在附近找其他地方剪頭發,這個時候理發店一般都會有一麵鏡子了,不像之前,都是沒有鏡子,全靠眼力勁剪頭發。
縣城和鄉鎮裡,可能還保留著為數不多的老理發店,一眼看上去十分的老舊。一般的牆上有掛一麵大鏡子,鏡子旁的櫃子擺放了各式各樣的理發工具。
以前理發店的師傅都是要專門學藝的,每個師傅幾乎都是從學徒開始,每天都要練習刮麵上千次。現在的理發師也要學藝,隻不過不需要學刮麵和掏耳朵了。
記憶當中,爺爺輩和父輩總喜歡來到這些老式理發店剪頭發,大多的原因是喜歡老手藝。
刮臉前,師傅先用熱毛巾濕敷在臉上,再拿出瓷罐子裡的刮胡刀,接著把理發椅背靠後讓客人躺下。最後拿出刮刀一甩手就招呼到了顧客的臉上。
老師傅刮起胡子下手很輕盈也很仔細。刮臉、剃須、老發型,不追求新潮,不苛求粉飾,原汁原味的理發手藝,延續著理發的文化,延續著一份溫情,更延續著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回憶。
老式理發店更注重的是整個人的精氣神風貌,就連你的耳朵也不放過,藏在竹節筒裡的挖耳工具可不單隻是一個小耳勺,還有刮耳壁的,小毛刷之類的很是齊全。
還有老式的理發工,也有多年沒見到了,隻有去老的理發店才可能看到,現如今的理發師,都不太懂得這套東西怎麼用了。像這種手動剃刀吧,現在會用的人越來越少了,手藝基本失傳了,我家有一整套老式理發工具,隻不過也是多年沒看到,一旦不用了,就不知道丟在哪個角落裡躺著。
人們之所以鐘情於理發店的老發式和老師傅的手藝,其實並非是這兒的師傅手藝有多高超,而是一種感情也是一種習慣,更多的時候,這些老式理發店也會變成幾個熟識的鄰居聚聚聊天的場所,還保留著許多這樣的老式理發店,這些地方也有同樣的一群人,在一個地方堅守著自己的手藝,傳統的理發店隨時光靜靜流淌,不變的是它們傳統的手藝和質樸的經營。
這些散落在城市一角的老店,也算是一個年代的獨家記憶,對於老理發店來說,它的步調是緩慢的、溫情、便民,不矯揉、不造作,刮臉、剃須、老發型,不追求新潮,不苛求粉飾,原汁原味的理發手藝,延續著理發的文化,延續著一份溫情,更延續著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回憶。
喜歡80後的回憶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80後的回憶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