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還記得那匍匐於大地、一刀一鋤、耕作收割的場景嗎?
小米雲到現在都隻能記得一點點,雖然曾經親自下田耕種勞作過,那也是三十年前發生的事,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已經開始慢慢遺忘,這是人力沒法改變的事,自然規律,還是查看了很多網絡視頻和資料,才能喚起曾經的記憶。95年以前農村常用9種農具,用過的人都基本老了,見證過的估計也有三十多歲了,恰巧網上看到的這九種常用農具,小米雲都有使用過,還有的農具使用的次數都超過十次以上。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許多傳統的農具已經被淘汰或被先進的機械所取代。
然而,在八九十年代前的農村,這些傳統的農具卻是農民們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們陪伴著農民們度過了一個個辛勤的勞作時光。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八九十年代前農村常用的十種農具,讓我們一起回憶那段充滿艱辛與汗水的歲月。
第一種農具犁。
犁是一種用於耕地的農具,它由犁頭、犁把、犁軸等組成。犁頭裝有銳利的尖刀,可以輕鬆地劃開土壤;犁把和犁軸則用於支撐犁頭並傳遞力量。在八九十年代前的農村,犁是耕地的主要工具,農民們用它翻耕田地,為播種做好準備。小米雲家裡有過,親戚鄰居家也都見過它們的身影。
第二種農具鋤頭。
鋤頭是一種用於鬆土和除草的農具,它由刀片、木柄、鋤頭等組成。鋤頭的刀片很鋒利,可以輕鬆地劃開土壤,同時也可以砍除雜草。在八十年前的農村,鋤頭是農民們必備的工具之一,它們用它來保持土壤的鬆軟和清除雜草。這個基本上農村家家戶戶都有,比鐵鍬方便除草。
第三種農具鐮刀。
鐮刀是一種用於收割稻穀和麥子的農具,它由刀片、木柄、鐮刀把等組成。鐮刀的刀片很鋒利,可以輕鬆地割斷稻穀和麥子的莖稈。在八十年前的農村,鐮刀是農民們收割農作物的主要工具,它們用它來收割稻穀和麥子。
第四種農具鐵錘。
鐵錘是一種用於敲打物體的農具,它由鐵頭、木柄、錘體等組成。鐵錘的鐵頭很重,可以輕鬆地敲打物體;木柄和錘體則用於支撐鐵頭並傳遞力量。在八十年前的農村鐵錘常被用來敲打稻穀和麥子的莖稈以及木材等物體。
第五種農具木榨。
木榨是一種用於榨油的農具,它由木料、石塊、繩子等組成。木榨的主體是一塊較大的木料,一側挖有一個凹槽,將需要榨油的作物放入凹槽中,然後加上石塊進行擠壓,使油從木榨中流出。在八九十年前的農村,木榨是榨油的主要工具,農民們用它來榨取花生油、芝麻油等食用油。我家河堤下麵半山坡就是小舅家,村裡唯一的一家手工木榨油油廠,村裡還有一家汽榨油油廠。
第六種農具水車。
水車是一種利用水流來驅動的農具,它由水槽、水輪、傳動軸等組成。水車的主體是一個大型的水輪,水輪的轉動通過傳動軸帶動其他機械工作。在八九十年前的農村水車常被用來灌溉田地、磨麵等。水車具有環保、高效等優點,是當時農村中較為先進的機械之一。也隻有在外公家居住的二組見過,其他組沒見過,都是用的各村組的電機抽水泵打水房打水。
第七種農具獨輪車。
獨輪車是一種利用人力推動的農具,它由車架、車輪、把手等組成。獨輪車在我們農村的土話叫雞公車,不知道出處,可能貌似雞公獨立的樣子,我家一直有,留存至今。
獨輪車的車架上裝有一個大型的車輪,車輪的轉動通過把手控製方向並推動車前進。在八九十年前的農村獨輪車常被用來運輸稻穀、麥子等農作物以及磚石、木材等建材。由於獨輪車具有靈活方便的特點所以它一直沿用到101novel.com世紀末。
第八種農具風箱。
風箱是一種利用空氣壓縮原理來驅動的農具它由箱體、活塞、手柄等組成風箱的箱體上有一對可以開啟的手柄將手柄上下擺動可以使活塞往複運動從而將空氣壓縮並輸送到其他機械中在八九十年前的農村風箱常被用來為火爐或灶台空氣幫助燃燒同時也可以帶動一些簡單的機械運轉起來比如磨麵機或榨油機等機械。小米雲隻見過的風箱的兩種功能,就是崩米泡兒和打鐵,米雲家左邊第二戶有家鐵匠,是村裡唯一的的鐵匠,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們去玩,撿個彈簧啥的,自行車補胎和打氣也要去鐵匠鋪。
第九種風車是一種利用風力驅動的帶有可調節的葉片或梯級橫木的輪子所產生的能量,運轉的機械裝置。它通常用於分離穀物中的雜質和空殼,以便更好地儲存和使用。小米雲家的風車保存完好,至今還在使用,使用超過三十年了,米雲親自協同操作過無數次。,但隻有經驗豐富的人才能用的好。
第十種鏈枷,農村土話都叫吊子。家裡常用的一種農具,現在還在使用,主要用來打豌豆和黃豆,還有油菜和稻穀脫粒也可以用,小規模的脫粒可以用,就是費點時間和力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犁、耖、水車、耙、石磨這些老農具,曾經都是農人們的好幫手。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們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用牛耕田基本上都是95年前的事了,95年後都有手扶拖拉機耕地機出現了,基本在農村和山區不適於機械操作的小塊的田地了。
這些老物件,是古人們在刀耕火種的歲月裡,用他們聰明的才智和勤勞的雙手發明創造、精心製作出來的。
曾經,它們光芒閃耀,在幾千年的農業發展中立下不朽的功績,在這個勞動的時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老農具吧~
犁是一種耕地的農具,它是由在一根橫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構成。
犁通常係在一組牽引它的牲畜或機動車上,也有用人力來驅動的,主要用來破碎土塊並耕出槽溝從而為播種做好準備。犁主要有鏵式犁、圓盤犁、旋轉犁等類型。
犁是由一種原始雙刃三角形石器發展起來的,被稱作“石犁”。
夏、商、西周,是中國農業技術的初步發展時期,生產工具和耕作栽培等方麵有了較大的進步和創造,出現了青銅農具。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的出現,反映了我國農具發展史上的重大變革。經過曆代發展,犁的結構和材質逐步優化,使犁身結構更加輕巧,使用靈活,耕作效率也更高。明清時期,耕犁已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中,農民在犁地鬆土之後需要將土壤弄得更細致才能播種耕作,這個時候便會用到“耖”。
農家犁的木材,通常是雜木。雜木非常硬實,耐磨耐用,揚州一般用的是榆樹”各地用的木材不同。犁有犁梢(人把著犁的地方)、犁刹墊、犁底、犁轅、犁鏟、犁壁、木镵(安裝犁鏟的地方)、犁舵(方便牛掉頭轉彎的構件)、牛套(曲軛,架在牛脖子上的彎曲的木構件)等。
比較好的曲轅犁,犁梢、犁轅和牛套等構件,肯定都是天然形成的造型。
犁刹墊不是讓犁和牛‘刹車’的,而是可以調整犁轅高度的構件。通過調整犁轅高度,可以調整牛翻耕的土壤深度,“比如有的地方黃泥土太板結了,翻耕太深,牛就會拉不動了,必須要翻耕淺一點。
家裡除了犁,還有耙,犁是翻耕土壤的工具,而對水田來說,土壤翻耕後,還需要平整,這就離不開耙了。當然,在沒有機器的時代,耙也主要靠牛拉。耙一般有2米多長,上麵兩側各有13個耙齒,推平整田的時候,人站在上麵(可一人也可兩人)。這種木製的耙,是平整水田用的。還有一張鐵耙要短小一些,平整旱地用。
自從90年代末期有機器耕田後,很多人家的犁頭都當柴禾燒了。耕牛也有的賣掉了,但大部分農戶都有保留犁耙等農具,偶爾小規模的耕種還能用下,集體養牛的農戶也少了,農戶進城打工,老弱婦孺看牛也不夠人手,最主要是不用牛耕種了。
喜歡80後的回憶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80後的回憶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