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乾農活_80後的回憶錄_思兔 
思兔 > 都市言情 > 80後的回憶錄 > 第123章 乾農活

第123章 乾農活(1 / 1)

小時候乾過的農活不知有多少,沒有重量,有數量,除了學校的勞動課會乾一點農活外,在家裡也少不了幫忙,農村子弟沒有不乾農活的,再嬌生慣養的孩子也避免不了接觸農活。

力所能及的勞動改造是少不了的,尤其農忙時節,缺人手的時候,七八歲的孩子都可以上場幫忙,隻要不乾很大的體力活,一般的勞作都還是能乾的,算最早的童工。

小時候乾過的農活真的很多,記不齊全了,隻能記多少,回憶多少,在農村,什麼都要乾,事情很多,很忙,很累,根本不會擔心沒事做,放學了要麼去山上放牛,砍柴,要麼去幫大人打下手,小女孩大多在家裡幫忙煮飯喂豬,小時候的作業還真不多,不用為作業發愁,可能和現在的孩子比,唯一幸福的就是沒有他們的作業多,儘管吃穿用度都不如現在的孩子們。

米雲二十多歲前都是在農村度過童年的,大學畢業進城後,才很少回農村,在農村能快樂地玩耍嬉戲,享受童年的快樂與天真,也做過不少農活,為家裡做了很多小事。

做農活,我們既打發了空餘時間,鍛煉了身體,養成了愛勞動的習慣,自己同時也享受了勞動的快樂感,滿足感與充實感,養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為我們以後的人生熱愛工作學習勞動做好了鋪墊。

撿柴火,是米雲小時候經常做的農活。砍柴就是大人們做的事了,屋前屋後到處都是樹木盤繞,樹木很多,樹上掉下來的樹枝,裂開的樹皮,矮植物和矮樹的枝乾和樹枝都是好的用來做柴火的材料。

以前農村都是燒土灶,用木柴做飯,農村孩子背上背簍上山砍柴有時候也會順帶收集枯黃的鬆針,經常能采到野果吃。農村煮飯燒水都要用柴火,所以柴是必備的東西,沒有柴飯都煮不了,農村的山上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樹,砍柴並不是把一棵樹都砍回來。

我們都是爬到樹上,把樹枝砍下來做柴,如果有掉在地上的乾柴那更好,直接撿回來就可以用了,好多時候我們砍柴還是要自己背回去,一般都是一捆捆的用草捆起來。

撿夠樹枝枝乾後,再捆上一捆引火柴,也就是一捆樹葉和乾枯的草葉後就拿回家裡拿來點火煮飯。大人們忙了整天,沒空再去撿柴火,我們小孩子去撿柴火節省了大人們的時間,給他們幫助,自己也享受到了勞動的樂趣。

打豬草喂豬也是米雲經常要做的活,米雲家養過母豬五年左右,家豬自然是年年都養,養了二十年家豬,總不能光吃糧食喂養,小時候人吃的糧食都不夠,自然要用紅薯和豬草混合煮豬食喂養。

家裡養了豬肯定是要去打豬草的,兒時放學後,小夥伴約一起到田地裡打豬草。那時候,基本都會種紅薯,紅薯藤可以喂豬的,這樣就不用到處找豬草了。豬草主要來源是野芹菜,人和豬都吃,米雲從小隨母親和小舅多次過河到對岸荒村砍伐野芹菜,偶爾采摘點野蘑菇。

農村家裡都養豬的,因為不養豬就沒肉吃啊,吃的肉都是過年殺豬留下來的,有的家裡養得比較多吧,可能有五六頭豬,如果遇到孩子們要讀書的時候,要賣幾頭大豬才能交得上學費。

喂豬當然成了農村孩子必備的功課,那時候也不喂飼料,是喂豬草,就是去地裡找來的豬草,然後還要煮熟了喂,我們所說的喂熟食就是這樣的了,不像現在都是用麵拌飼料喂,這種叫做生食。

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養點豬、雞、鴨,鵝父母忙的時候少不了要幫忙。喂過的人都知道,豬圈那叫一個臭,還常常滿地都是豬屎,還要清洗豬圈。米雲也會在父母不得空的時候,才會幫忙清洗豬圈。

割豬草是農村豬的食物,豬草有很多種類型,一般的豬草為折耳根,拿出來既可以生的拿給豬吃,又可以煮熟給豬吃。

豬草分布廣泛,菜園裡,田野裡,地埂上,箐溝裡,路旁,到處都有豬草的存在。既可以割折耳根做豬草,也可以割抽筋草,粘糊菜,芭蕉芋,紅薯藤等做豬草,可做豬草的植物種類很多,隻要我們勤快,一會兒就能割出一大捆豬草出來。手裡拿著鐮刀,拿著竹籃,到處去割豬草,不一會兒功夫就割滿了一捆豬草。拿回來要麼生的給豬吃,要麼煮熟了給豬吃。割豬草是我們小時候經常做的農活,既喂飽了豬,又享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放牛,這也是我們小時候經常做的農活。男女都可以放牛,大人乾農活,抽不出身來放牛,手裡牽著係在牛鼻子上的繩子,把牛牽到水草豐美的地方,讓牛自由自在地吃草喝水,把牛喂飽,讓它喝足水,我們隻需看著就行,到了晚上就把牛牽回來。

農村的男孩子喜歡放牛,還騎在牛背上去山坡上放牛,有時候很多小夥伴一起,把牛趕到山坡上吃草,然後就一起去玩了,有時候牛打架,牛不聽話,亂跑的話,那就累了,要追著跑著去把他拉回來,也怕牛吃莊稼農作物,有時一不留神,牛就會吃綠色植物,拉都拉不動,最好遠離莊稼作物種植區,一般放在河邊和荒廢的田地裡拴著就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牛乖的話,可以把牛放到河邊和田邊吃草,然後回家看電視,到晚上吃飯的時候點,就去趕回來。

喂牛既是一種勞動,也可順便享受農村優美自然環境,呼吸新鮮空氣,享受大自然,兩全其美。雖然米雲家沒有牛,但米雲居住的兩個村子的左鄰右舍都會有牛,米雲家隔壁的二姨和四姨家都有牛,少不了跟著放牛。

挖野菜,也是我們小時候經常做的農活。一年四季,特彆是春天裡,野菜生長旺盛,小夥伴們拿著竹籃和鐵瓦鋤頭到田間地頭去挖野菜。

春天裡野菜到處都是,生長旺盛,正是挖野菜的好時機,我們拿著鐵瓦鋤頭四處尋找野菜挖。野菜有很多種,野薺菜,花兒菜,地藕,香椿,野竹筍,野芥菜等,隻要我們認真勞動,就能挖到不少野菜。

拿著鐵瓦鋤頭認真挖野菜,遇到多時就直接拿個大蛇皮袋把野菜裝進去,直至裝滿帶回家。有的需要上樹去挖,比如香椿長在樹上,我們就爬上樹去挖。野菜挖回來炒炒就可以吃了,很多野菜美味可口,比如香椿和花兒菜。

挖野菜既享受了勞動的快樂,又享受了大自然的優美環境和新鮮空氣,又豐富了家裡的餐桌,給家裡多了幾樣菜,南北各地的野菜不同,米雲雖然都吃過,小時候也沒有全部都挖過,但幾十年來都見識過和吃過不少。

洗衣做飯也是農村孩子的必備功課,煮飯大多數都是女孩子做的事情,在農村又沒什麼高科技,以前都是用柴火煮飯,還有大鍋,煮飯的灶都是黑的,煮一次飯,都會把自己弄得黑頭土臉的,有的孩子都還沒有土灶那麼高,隻能用板凳墊著煮飯燒菜了。

做飯洗衣都是女孩必會的技能啊,農村小時候是沒有什麼洗衣機的,洗衣服要麼在家裡打水洗,那時候是沒有自來水的,要麼去到一條小河或者池塘邊上洗。

米雲從小到大也做飯,隻不過做的少,父母沒空的時候才會幫忙做,一般不做飯,米雲記憶中三歲左右就開始做飯燒火了,隻不過那時候煮的是一鍋青菜糍粑,沒有做菜,算不上真正做飯,可能七八歲的時候才開始單獨做飯,也就一年一兩次機會,還是暑假的農忙雙搶時節,兩季的稻田耕種收割期,父母忙著耕種稻穀,抽不開身,米雲才有機會下廚一兩次,當時有請幾個人幫忙耕種,所以要弄一桌子菜,至少十個菜,做菜可能是從小耳濡目染,可以無師自通,基本上做任何菜沒壓力,洗衣服隻有五六年年級在外住宿的時候,洗個人衣服,不會洗全家人的衣服。

壓水和挑水

水為什麼要用挑呢?在以前農村是沒有什麼自來水的,要麼村裡麵有個水井,所有人家的水都要去挑,挑回來放到自己家裡的缸裡麵,每天才會有用的,挑水也成了農村孩子的必備技能,拿著扁擔水桶就去挑水了。

很多時候要挑很多桶,才能把家裡的缸裝滿,如果桶大的話都是大人去挑,我們小時候隻能用小桶挑了,大木桶就隻能挑半桶。米雲小時候寧願手提一桶水,一路上歇個十幾次,不願意用肩膀挑水的,每次用肩膀挑水後,肩上總是紅彤彤的,有時候還能破皮,十歲以前挑過不到十次的水,十五六歲的時候,一個暑假就能挑百來擔水,基本上倆三天一挑,井水可以生飲。

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手搖水井,每家的吃水問題都是靠它解決,那時候還沒有普及水泵等,吃水就隻能靠人力了。這也成了農村人幾乎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小時候記得壓水的時候,身高不夠經常需要跳起來壓,但有時一不小心就會被壓杆碰到下巴,壓滿一桶水要搖上幾十下來回。米雲居住的第二個村子,隻有下麵兩家有水井,地勢低點,我們在上麵隻能下去挑水喝,後來我家用電機抽水,硬是打了幾十根幾米長的鐵管下去,估計也是我們村和隊裡唯一打水井的一戶,彆人幾十年或者不知道多少代人都是吃堰塘裡的水,我們村全部搬出來後,有一兩戶人家也落戶到這,才改變了彆人的用水習慣。

拔草鋤草在農村,尤其是十幾年前的農村,鋤草拔草是每家每戶天天要做的事情,因為不像現在,種地有機器,還有各種除草劑、百草枯等農藥,以前的農民都是用手工或鋤頭的形式除掉地裡的野草。往往一拔就是一上午或者一天,累的腰酸腿疼,站不起來。拔草也成了小夥伴童年時期最畏懼的工作了,因為枯燥、無味,又累的要命。

種植收割棉花也是米雲家主要的農活,那時候農村能換錢的就是棉花,小學四年念書的時候,每天還有幾節勞動課專門給老師們撿棉花,拔棉梗,搬運棉梗當柴火燒,農村做飯燒火的柴火主要就來自於棉花的棉枝梗。

在80年代的農村,摘棉花是孩子們暑假期間經常乾的農活。米雲不止采摘成熟後的棉花,從棉花播種,打棉花缽缽,地上打洞丟肥料,栽種棉花發芽的胚胎,經常淋水和施肥,抓蟲子,除了沒有參與打農藥,基本上整個棉花耕種收割都參與過了,還有一個全程參與的就是插秧、割穀、脫穀粒、曬穀子和打成米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插秧割穀脫穀粒,將一小捆的秧苗均勻地拋入水田,然後下田,解開捆著的秧苗,開始均勻的插秧。這活又繁瑣又累人,米雲也參與過不少次。割穀脫穀粒也參與過,曬穀子也少不了,還有一項,挑割下來的稻穀須回家等脫穀粒,那時候挑上一擔穀須也是比較吃力的活,米雲挑上半天,肩膀上也是破皮紅彤彤的。

水稻成熟時,在農村長大的娃,放假幫家裡割穀子是必不可少的功課。記得那時候的打穀機有坐上去踩的,也有單腳踩踏的,還有在田裡直接靠雙手臂力打穀子的。一台打穀機,一家人在烈日下,就這麼風風火火忙開了,一般到日落西山才能忙完,那時已是又累又餓但卻很快樂。

當打完穀子後,穀子要翻來覆去地曬。小時候我們喜歡光著腳丫踩在穀子上,來回踢來踢去,勝似做一次足底按摩,那個時候曬得一身黝黑。曬乾的稻穀就可以裝進穀倉儲存起來,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去打成米粒煮白米飯吃,自家種的大米吃的也放心。

提起八十年代的農村,相信超過35歲以上的朋友們都不會忘記那個辛苦而又充滿童趣的年代,那時農村到處都是柳樹、梧桐樹、楊樹,夏季的夜晚捕捉知了猴、螢火蟲、丁剛、上樹掏鳥窩、屋簷下掏麻雀窩,捅馬蜂窩,童年的時候孩子們無憂無慮,不管大人們如何辛苦,還是賺不到多少錢,如今才發現他們當年能夠養活家人已經用儘全力了,如今的我們也是一樣的辛苦工作,也賺不到什麼錢,年代不同,生活的壓力還是一樣的存在,不管怎麼說,現在比小時候還是好點,能吃飽穿暖,至少不會餓肚子了。隻能學會努力積極的麵對生活,做到當下該做的事,剩下的就隻能交給命運了。

喜歡80後的回憶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80後的回憶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開局SSS天賦:把校花做成傀偶 雙人方塊求生,性感蘿莉終成嬌妻 我在原始部落混的風生水起 我嘞個驚天霹靂玄學真千金 八零,首長不追了,帶崽離婚真香 快穿:惡人終入病嬌懷 小師妹修仙第一舔?她百倍返利! 八零滬市:和冷麵軍爺的風月官司 小巷人家2艱難之路 末世:最後一個男人的我多子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