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上學路上_80後的回憶錄_思兔 
思兔 > 都市言情 > 80後的回憶錄 > 第130章 上學路上

第130章 上學路上(1 / 1)

上學路上應該也算80後之前出生的重點記憶,米雲印象中已經開始騎自行車,隻有一少半時間走路上學,大部分時間都開始騎自行車上學,米雲的父母經常告訴米雲小時候上學他們都是走路上學,一般走一二十裡,高中要走六七十裡路,也就是大半天時間都在走路上,都快接近到縣城的地方了。

80後的我們小時候天沒亮就自己背著書包上學去了,走的時候父母還在睡覺,父母從來不擔心孩子會不會走丟、會不會餓著,學校會早中兩餐。畢竟村裡就那麼大,民風淳樸,比較放心,有的時候到學校頭發和眉毛都掛滿了霧水,教室門還沒有開,想想那時候雖然苦但是很快樂、而現在呢,不但苦、連快樂也快沒有了,童年多麼美好的回憶,小時候真傻,居然天天盼著快長大成人報效祖國。

從80後開始,每一代人的日子都比上一代人艱難。社會的發展給年輕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以前一對夫妻隻需要供養男方父母,而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一對夫妻需要供養雙方的父母。80後的一代畢業後隻能自己找工作,他們承受著各種壓力,努力工作卻仍然感覺生活不易。

90年代末期以前的農村中小學校,教室裡的前後牆上貼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牆兩邊貼著中外聞名科學家的頭像,黑板上麵的正中間是偉人彩色照片,學習時小夥伴們是輕鬆快樂的,沒有多大學業壓力,總體是快樂的,生活上嚴肅活潑,既學習來又勞動,德智體得到了全麵發展。

那時的農村學校不多,方圓很大的範圍,幾個大隊,現在的村委的學齡兒童都集中就讀在一所中心小學裡,學前沒有幼兒園,直接上一年級,1995年前後農村學校才開設幼兒班課程,學齡兒童都在8至10歲,很少象現在的小孩7歲就開始上學了,尤其是許多女孩子讀書時間更晚些。

80年代以前,讀書的小孩年齡偏大,主要是上學的路途遠,道路狹窄不好走,雨雪季更是難行,沒有大人接送。那時全國沒有計劃生育,普遍孩子多,4至5個小孩的家庭居多,7、8個的也有,女孩子失學的比較多,讀書的年齡偏大,就因為要帶弟妹,要幫助父母做家務事。母親家的8姊妹基本上都上到了高中,除了主動放棄學業,沒有考取初中的兄弟姊妹。

那時的小學實行的是五年製,學習的內容比較少,作業不多,一個學期有二根圓珠筆或幾根鉛筆就差不多可以對付寫完作業了。每個星期有體育課,體育課玩的是乒乓球、籃球、跳高跳遠、單雙杆、爬竹杆、跑步等,也隻有上體育課時能玩儘興,下課後人多場地少,沒機會玩音樂課,主要是教學唱歌,因為每天上午下午第一節課前,都要唱1o分鐘左右的歌以等待老師來上課,到米雲上學的時候也是繼承了70後的學長們的學習過程

勞動課主要是為菜地拔草除地,或修路,那時每個小學都有稻田菜地,中學還有農場,每天的下午都有課外活動時間,有的搞體育活動,有的搞大掃除。到米雲上小學的時候都還要在學校參加各項勞動課,主要幫學校的兩個老師乾農活,那時候老師工資不高,還要養活三四個子女,教書好像是兼職,一半時間精力要放在田地上。

80年代以前的學生們早上吃完飯去學校,遠的還會從家裡用一個把缸或大碗帶午飯去學校吃,冬天大多數沒有午飯吃,隻是啃幾個生的或煮熟了的蕃薯。下午放完學,回到家裡不是做作業,而是去拔豬草,割牛料,因為每家每戶都飼養了豬牛,晚飯後才在煤油燈下做作業,作業做完了,鼻孔也被油煙熏得黑黑的。到米雲上學的時候,學校已經進行打餐生活,學校早中餐的白米飯,不菜。

冬天上學的路上,大家用稻草孔把冰塊吹穿一個洞,然後用細繩或稻草提著冰塊玩到校門口,那時的冬天多數時間會打霜結冰塊,下雪也是常見的。下午放學的時候,在紅花草田裡翻跟頭,打泥仗,沿路玩回家。

夏天上學或放學回家的路上,多數男孩要在水塘裡、溪水小河裡洗個澡,從小到大的玩水,大家水性好,各種遊泳姿態、沉入水裡沒水都會,從沒發生過淹死學生的事,僅有一例淹死,二組的一個親戚家放牛的女孩,可能比米雲大一兩歲,母親迷信鬼神之說,說是被鬼拉走了,搶球了幾個小時,沒有搶救回來,米雲現場親眼目睹全過程,就在學校前麵的池塘,因為學校地點就是以前的義莊,學校旁邊還被鬼子拋屍不少,隻不過70年過去了,看不到河道痕跡了,隻能見河沙,河道在80年代被填平,那時夏天有不少人或許是不衛生和烈陽照曬久了的緣故,脖子下麵,背上,眼旁耳邊腦袋上會生痱子長瘡結疤,雖然多數人營養不良,但是個個鬼精靈,力大體壯跑得快。

每個學期,隻有期中、期末二次考試,成績單上都有記載考試分數,還有勞動、體育、音樂的分數,背後附有老師的評語,寒假前每個班根據德智體全麵發展情況,會有2、3個同學評為“三好學生"。那時的寒暑假,學生也不是做作業為主,寒暑假都要負責豬牛的料草,關照弟弟妹妹,搞衛生掃地,然後抽空做老師在黑板上布置的作業,這就是那時的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情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那個年代住校生和跑通學的學生,自己都要從家裡帶米來學校蒸飯,從家裡炒好菜用瓶子、把缸帶到學校來用膳,冬天一個禮拜來回帶一次,夏天禮拜三還是禮拜二下午放學回家,禮拜四早上帶菜趕回學校上課,禮拜六中午放學回家,禮拜一早上帶菜趕回學校上課,也有禮拜天晚飯後趕回學校的。每個禮拜5天半上學,禮拜六下午休息,禮拜天休息一天,那時候還沒有雙休之說。

那時候的學生很清貧,帶到學校吃的菜多是鹽乾蘿卜、榨菜皮、鹽魚、乾豆子,油炸蠶豆,渣辣椒,酸鹽菜,幾樣菜輪換帶著吃,便於吃幾天不會壞。一天三餐,自己用飯盒盛米洗好,統一由學校蒸熟,吃飯鐘聲響後自己取飯回教室和寢室用餐。

米雲五年級開始在外求學寄宿生活,到米雲念書的時候村裡最高就隻有四年級,住校生,夏天還好辦,洗澡、洗臉、洗衣服問題不大,遇上學校水資源匱乏的要自己解決水就麻煩了。難過的是冬天,雖然是禮拜天回家洗澡換洗衣服,但冬天涼水結冰,洗臉刷牙如刺骨般的難受。由於整個時代生活條件差,冬天穿得單薄,下麵穿兩個單褲子,上身穿件棉襖,腳底穿雙薄布鞋,整天身上冰涼,腳冰到麻木,以致一下課大家就在教室裡、走廊上蹦跳撞碰以獲得熱量來暖身。小時候的暴力運動遊戲太多,前麵章節都有簡單提及過,這裡就省略幾萬字。

學校宿舍的窗戶是用白紙或報紙糊的,刮破或弄壞了的話,到了晚上,下完晚自習回到宿舍,寒風刺骨吹進來凍得大家哆哆嗦嗦,整夜睡了醒,醒了睡。為了禦寒,隻好二個人擠一起,一床棉被蓋,一床棉被墊底,大家多數隻帶一床棉被,一半墊一半蓋,互相用身子暖和過冬,有一個學期不知道什麼原因,米雲記得還住過一次豬圈屋,以前學校喂豬的房間,後來學校沒有喂豬了,住宿都是鐵床上下鋪,從小學,初中,到高中,還有大學四年,米雲整整睡了十二年的上下鋪鐵床。那時的住校生,宿舍裡有蜘蛛,被褥裡藏跳蚤都是家常便飯。

米雲那個年代上學和下學完全獨立,還自己帶被褥和糧食到學校,現在小學生上學放學,家長們全程陪同護送,不用說,一是安全,不怕拐騙、不怕交通事故,二是安逸,很多是開車接送,雨淋不著、陽光曬不著,連書包都不用背,都是家長代勞。安全安逸確實不存在問題,隻是全程陪同護送,現在的小學生們還會有上學放學路上的自由空間和快樂時光嗎?

現在,接送小孩子上學成了每個家庭沉重的負擔,家裡沒有老人或者老人不方便的,孩子上學成了大問題,這大概也是現在年輕人不願生不敢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吧。米雲從上學的第一天起,我們那一代人就沒有享受過上學放學護送的待遇,頂多一個學校有個第一次開學的護送認路機會。

那個年代,孩子們上學放學,社會性的安全問題不用考慮。那時管理嚴格、社會秩序好,沒有人販子,不用擔心上學放學路上被人拐走。車輛本就稀少,何況上學的路都是鄉野小道,也不用擔心交通安全事故。

雖說社會性安全問題沒有,但自然環境方麵的安全則無法避免。如春夏之交,雨水較多,小編那一帶,地勢平緩低窪,遇有大雨,小溪小溝都漲洪水,行走在其間,得萬分小心。遇這種情況,也從沒有請假放假的,隻是年紀小的跟著大一點的,搭夥結伴去上學或放學,遇有危險情況好照應。

那個年代步行去上學,有艱辛一麵,主要有兩怕,一怕下雨,那時還沒有洋雨傘,隻有紙傘,一般大人用,小孩子還輪不到,下雨天,用一塊薄膜當雨具,雙手頂在頭上,路又泥濘,滑倒在地沾一身泥水是常事。二怕冰雪,冰雪天去上學真有點遭罪,穿著單薄的膠鞋,為防滑,鞋上係一根草繩,冒著寒風踏著冰雪,一路步行去學校,那種艱辛,經曆過的才知道滋味。

有苦也有樂。80年代之前的孩子們上學都差不多,農村孩子上學放學,沒有專車接送,沒有家長陪伴,條件是艱苦了些,但也收獲了成長,更是收獲了快樂,因為最大的快樂就是釋放了孩子的天性,在上學放學之路上,享受到了那個年齡該有的自由和樂趣。

當時的農村學生們,清早天不亮,就去學校早自習,因為是上學,要趕時間,上學路上不能多耽擱,小夥伴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自由活動空間,頂多順手摘幾顆桑葚、交流議論昨晚看電影的精彩等,真正讓人難忘的是那放學路上的快樂時光。

要說童年的快樂時光,自然離不開童年遊戲。玩遊戲,自然成了大集體時代農村孩子們放學路上最大喜好。玩遊戲雖說是孩子的天性,但時代不同,全國遊戲的內容和項目差彆不大,前麵章節提過,這裡就一筆帶過。上世九十年代末期之前,那時的遊戲樸實很接地氣,所以,放學之後,同學們成群聚在一起,甩紙包、踢房子、跳皮筋、擲紙飛機、打水漂、撞拐子等,玩得不亦樂乎。這其中,參與群體最多、趣味性最強、最令人難忘的遊戲莫過於“打仗”遊戲,這裡就不多說,前麵章節都有專門的遊戲玩法介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那個年代,上小學時,沒有家長陪護,沒有車輛接送,不管離學校多遠,不管天晴下雨,我們都步行在上學放學路上,雖然艱苦了些,但也收獲自由、快樂和成長,擁有了一份童年該有的美好時光。

作為80後的一代太難了,讀小學時,大學不要錢,讀大學時,小學不要錢,我們小學的時候,大學是要分配工作的,等我們大學畢業了,說得是雙向擇業,自主就業。

我們小學的時候,爸爸媽媽房子是單位分配的,等我們當爸媽的時候,房子是要貸款的,發現根本買不起房娶不到老婆,生弟弟妹妹是要罰款丟工作的,等我們長大了,叫你生你也不想生……

就和大多數人沒有進入股市的時候,傻子都在賺錢,興衝衝闖進去的時候,發現自己成了傻子;我們想再生一個,你說要計劃生育,我們生不動了,你說要放開二胎,我們快退休了,你說要延遲退休。

麵對生活上有老下有小,生病也堅持上班。80後現在基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為了撐起一個家的你有時候哪怕自己生病了,也堅持帶病上班。認為自己還行,還可以繼續奮鬥。人活在世界上,就會遇到許多的無奈。對80後始終如一,從沒有換一批人坑,認準了80後。

80後,這一代人是多麼地幸運,他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時代,這個美好的時期讓他們不再需要為饑餓而煩惱。他們小時候大多生活在農村,那裡的山水、田野和親人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的父母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因此他們從小就知道,想要有更好的生活,隻能依靠自己。

80後的童年是那樣的純真和快樂,他們自己做作業,閒暇時會去乾農活,幫忙帶弟弟妹妹。這些經曆讓他們學會了如何獨立自主,如何承擔責任。

然而,當他們長大並踏入社會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城市化迅速發展,房價飆升,信息化時代來臨。人們的思想轉變巨大,工資變化卻不大。80後明明是有思想、有夢想、無堅不摧的一代人,卻被時代環境打磨成了最沒有自我的一代人。

回想起30多年前,那群年輕人自己到學校報到領書包、打掃衛生。30多年後,這群人再次回到學校,繼續著曾經的生活。他們從被老師罵的學生變成了被老師罵的家長,未來30多年後還將繼續這樣的角色。他們是那一批人,上學時自己背書包去學校,現在有了孩子送孩子上學他們仍然背著書包。

這個時代變遷的腳步是如此匆匆,讓人驚歎不已。而80後的一代,便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群人。他們曆經了無數的困難,卻也締造了許多輝煌的成就。他們是值得銘記的一代,是值得我們懷念的時代見證者,也是現代社會中努力奮鬥的一群人。

曾幾何時,80後的孩子們在學校遇到任何問題,都是自己的責任。然而現在,80後的新一代在麵對各種問題時,卻要家長去自省。不論是孩子的作業沒有完成,還是作業出現了錯誤,甚至是課堂上的小動作,還是態度的不端正,乃至字寫得不好看,學習效果不好,甚至成績下滑,所有的問題都要家長自己去尋找原因。這種變化真是讓人感慨萬分。

80後的一代,他們從小就承載著各種壓力。他們小時候要完成繁重的農活,最大的夢想就是長大後能夠擺脫農村的辛苦勞作。他們從小就要照顧弟弟妹妹,如果做得不好還會挨打。他們五一的時候要幫家裡插秧,暑假要收割麥子,秋天又要掰玉米收稻穀。從小他們就要做飯、洗衣服,過著平凡又充滿艱辛的生活。

80後的一代,他們經曆了不平凡的一生。他們小時候趕上了計劃生育,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然而人到中年了,他們又遭遇了催生的問題。他們的生活壓力大,房貸、車貸等各種貸款壓在他們身上。他們剛喘口氣,又麵臨著新的生育壓力。

80後無限循環的一生,太真實了,真是無堅不摧的一代人,其中的壓力有多大隻有我們自己經曆過的人知道。

80後的一代人始終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他們隻能在這個大潮中靠自己的努力去奮鬥,除了自己,他們沒有其他的指望。儘管生活的壓力大,但是80後的一代人仍然在努力奮鬥。他們始終堅信隻要努力奮鬥,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喜歡80後的回憶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80後的回憶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雙人方塊求生,性感蘿莉終成嬌妻 我在原始部落混的風生水起 我嘞個驚天霹靂玄學真千金 八零,首長不追了,帶崽離婚真香 快穿:惡人終入病嬌懷 小師妹修仙第一舔?她百倍返利! 八零滬市:和冷麵軍爺的風月官司 小巷人家2艱難之路 末世:最後一個男人的我多子多福 海賊:輝煌天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