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記憶中的夏天,是沒有空調,沒有冰箱,連風扇都用得很少,暑假隻有遊泳、釣魚和摸魚主要活動,小夥伴們一般是拖到最後一天才完成的暑假作業,但是依然過得快樂,也許這就是屬於80後的美好回憶吧。
讓我們一同回溯時光,回到那個沒有空調的七八十年代夏天,那些我們曾經曆過的生活,不知道還有多少大朋友還有記憶?現在隨米雲一起回味那些美好純潔的年代,重溫那些留給我們深刻記憶的夏天歲月。
在那個沒有空調和普及風扇的時代,我們隻能用一把蒲扇和一個小凳子坐在門口,找一個大樹下麵乘涼。儘管夏日的炎熱難以抵擋,但隻要搖動蒲扇,就仿佛能吹走所有的熱氣,帶來一絲絲的涼意,夏天暑假一般也是農忙時節,雙重酷暑壓力,人們又要勞作又要防暑,綠豆粥是那個年代的常用午餐。
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天天吹風扇、空調,可是依然還是在抱怨天氣熱。事實也如此,相比於過去,現在的天氣確實要熱很多了,在三伏天38c以上的天氣是十分常見的。
那在過去農村也沒有風扇、空調,30多年前的夏天是如何度過的呢?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和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兩句話確實不假,也不知道傳承了多少年,估計不下千年曆史,在農村有很多的大樹,而在村裡的一些古老大樹下,因為長得高,枝繁葉茂的原因,樹底下就像是有空調一樣。即便是在酷熱的中午,依然還是很涼快的。
在當時,很多人就連中午吃飯的時候,也會端著碗到村口的大樹下一起乘涼。一邊吃飯,還可以拉家常。記得我們村的老槐樹下麵有一排大石頭,因為經常有人坐,上麵都被磨得非常光滑了。
當時的冰棍是真的便宜,一般隻要一毛錢一根,就連有綠豆的也是貴幾分錢。當時不像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冰箱,而且村裡也沒有商店。想吃冰棍有錢未必買得到,隻能是等到有人來賣了才行,家長們也會鼓勵小朋友們勤工儉學去買冰棍,隻要會騎自行車就能在全村叫賣冰棍雪糕,那時候都有外村的人過來我們村裡賣冰棍雪糕,也是米雲印象深刻的一段回憶。都是最便宜的那種老冰棍。現在的冰淇淋一般都是四五塊錢一個,但是卻吃不出兒時的味道了。
乘涼的竹床這個在南方當時很多家庭都有,它就是純用竹子製作的床,睡在上麵會嘎吱地響,並且還很容易夾頭發和肉肉,但不影響它的地位,雖然隻有一米左右寬,但也是小夥伴們主要的乘涼場所。
睡在竹床上麵非常的涼爽,到了中午睡午覺,或者是晚上乘涼了,就是直接把竹床抬到室外空曠的地方,然後一家人睡在外麵。也是有了它,晚上才能睡得踏實。隻不過竹床後來慢慢淡出視野,現在在農村也不多見了,在米雲小時候是家家戶戶都有的乘涼用具。
在炎熱的夏天,怎麼能少得了西瓜呢?大家都知道西瓜隻有冰鎮了才好吃,可是當時沒有冰箱,但是農村裡的水井還是有不少。把西瓜用水桶吊著放到水井打來的水桶裡麵泡會,幾個小時後提上來,涼颼颼的,吃起來透心涼,那時候村裡人種西瓜的少,都是外村人用板車和拖拉機拖過來賣的,隻需要準備稻穀兌換即可。
現在農村和城市也基本禁止私自下塘下河洗澡了,因為這是非常危險的。可是在過去,小孩子們一個個卻非常的調皮,到了夏季正好是暑假,他們整天不著家,到處在外麵瘋玩,有很多就常去河裡、水塘洗澡。
不過當時的孩子學習能力非常強,個個都是“遊泳健將”,還會在水中摸魚、抓蝦,非常的快樂,現在可不提倡了,要遠離,看到了也要阻止。當時溺水身亡的孩子也有不少,有迷信的說水鬼,我國的鬼神文化傳統也不好說對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儘量不讓小孩單獨出去玩水,不能離開大人視線。
回憶到這裡,冒險說幾句題外話,不做解讀,看客們自己揣摩米雲想表達什麼?說實話米雲在農村的幾十年,身邊沒有溺水身亡的小夥伴,倒是近十年來,河裡主動尋死的大人和小孩不知道有多少,話題敏感,本來不想多說,就是在米雲的家鄉今年的前五個月主動投河的都有不下五例,米雲親自看見河裡雷達搜救的就有兩例,轟動全網的還是一個投河學生,米雲恰好就在那個河裡釣魚兩天,全身曬垮了皮,米雲是空軍回來,河邊釣魚的基本上都是縣城城鄉70歲左右退休的機關老師,有閒聊,河裡每年跳河的太多,一天跳河幾個的都有,河邊釣魚佬都是見證者,米雲隻去了兩天,就親眼目睹一例,非常的無奈和歎息,不被報道的一例,開餐館的夫婦之一,下午跳河,第二天皮劃艇雷達搜救半天,失蹤的男主就是米雲老家二十裡範圍的,釣魚周邊的幾個退休教師剛好都是那裡人,不說這個沉重話題了,回憶點開心的事。
到了暑假的時候,也經常會有人來村裡放電影。因為以前農村還沒有通電,娛樂節目非常少。而一遇到放電影了,那整個村子裡的男女老少都會出動,隔壁幾個村子裡的人也會聞訊而來。如果聽到哪裡放電影了,再遠的路也要趕過去。那是那個年代的特殊記憶,天不黑,大家就從四麵八方趕過來搶位置,手搖露天磁帶幕布電影就在學校前麵,大家隻能坐在河堤斜坡上看電影,會有各種賣小吃的過來,大黃花梨和西瓜都有,趁著天黑,膽大的小夥伴還能偷點吃的,米雲見證過,沒有參與偷盜,但會有小夥伴給米雲分享。因為村裡看電影都不花錢,夏天是最熱鬨的,當時放電影的人員都是有編製的,就和村支書一樣,我外公乾了三十年村支書,米雲右邊的鄰居村支書乾了二十年,這兩人乾了半個世紀有編製的村支書,後麵的村支書基本就沒有編製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小孩子抓螢火蟲,這在當時基本每個人都有乾過。一到了晚上,不僅到處都是青蛙的叫聲,而且田野裡還能見到閃閃發光的螢火蟲。
而孩子們就喜歡用玻璃瓶,或者是塑料袋把螢火蟲抓起來,米雲還喜歡用自製的紙燈籠抓螢火蟲,有些還把它放在蚊帳裡麵,照得非常的亮堂,然後一起伴隨著入睡。工業化時代的到來,現在很難見到螢火蟲了,偏遠農村地區可能還能看到。抓螢火蟲和抓蜜蜂都是那個年代夏天經常要乾的事,白天抓蜜蜂,晚上抓螢火蟲,因為農村過去有很多土牆屋,方圓裡範圍都能尋到一家土牆屋,蜜蜂都會在土牆洞裡轉來轉去,你隻需要把瓶口對著蜜蜂洞等蜜蜂退出來即可,那時候純粹就是為了好玩,蜜蜂對小夥伴沒有什麼實際作用。
後來條件稍微好一些了,村裡也通電了,電視機、電風扇也就進入到了千家萬戶了。而在當時多數的家庭都是安裝吊在房梁上的吊式風扇。米雲記憶中家裡的電視是熊貓牌子黑白電視,用了幾十年,後來當廢品賣了,還有一台紅色半殘幾十年的落地扇。
三十年前,夏天晚上睡外麵席上,隻能用扇子,屋裡熱,外麵很涼快,外麵蚊子還多,屋外睡竹床,點稻草把子驅蚊。到天涼有潮氣了,早晨五點鐘左右回房間裡睡,到了黃昏時段就把一張張的竹床抬到街旁路角用冷水降溫,滿身的痱子粉,打個竹扇,遙遠的記憶了。那個時候家家都睡外麵,門開著,也沒有小偷偷,現在你敢開大門每天晚上睡覺嗎?
也可能是當時的人心態不一樣,很多人都回憶說那個時候的夏天雖然啥都沒有,但是卻真不如今天的天氣熱。
小時候是這樣的晚上搬個涼席床就在馬路上乘涼;那時沒有空調,以天為被,以地為床,熱了就在外麵的馬路上睡。那時車很少,點兩個蚊香一前一後地就行了。看書的看書、聊天的聊天、就這樣困了就睡覺了!
小時候我們就睡在外麵空曠的地方,搭床掛帳子。家家戶戶都這樣很涼快過去農村天熱吃井水西瓜,打蒲扇,去河裡洗澡,晚上睡露天院子裡,有條件的睡樓房平台上。夏天睡大門口,睡房頂,都睡過。
那個時代雖然大家都窮,但社會安定,人與人之間都很坦誠相待,傍晚的時候基本都是每家每戶在門外場地上把大門搭好當餐桌,一眼望去全村人都在門口吃晚飯,而且鄰裡之間都是有說有笑的。
那時候有個最大的一個特點,夏天晚上大部分跑路上睡覺,那年代車不多,也很少跑夜車的,大街上架個竹床,打著蒲扇,年複一年的這麼度過夏天。
那時在鄉下,房子當西曬。那時沒電,僅憑手扇扇子,在樹陰下,不斷澆井水洗澡好一點。打點水放桶裡睡前泡一泡,家裡水泥地攤上涼席,開吊扇。井水泡西瓜,晚上吃。那個年代在家裡是很難安睡的,床上都是高溫,翻來覆去睡不著,隻能去外麵乘涼,沒有空調的時代就是那樣。
晚上大家夥都搬個竹床在門口乘涼,竹床上放著收音機,手裡拿個蒲扇,睡著看滿天繁星,收音機裡播著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村裡的小孩很多,大家你家坐一下,我家坐一下。到了晚上10點多鐘,大家才回屋裡睡了,不怕冷的人,就蓋個被單在外麵睡一宿。那種其樂融融的景象現在隻能回憶了。
在七八十年代夏天沒空調,電扇,各種樹全有,特彆清晨各種鳥兒叫得好聽,布穀鳥,黃璐的清脆鳴叫聲。
米雲推測在1993年左右年我們家也買了第一台落地扇雪花電扇,雪花電扇質量很好,後來搬遷過來後都還用了一段時間,由於在第一個村子就被打壞了,脖子被打斷了,還堅持用了十幾年,隻能說那個年代的電器用品質量很好,經得起折騰,風力大,質量好,機座也重,從來不會倒,全鐵質的,用幾十年了,油漆都沒有掉一塊,如果不是人力破壞,估計用個十年都不會退出曆史舞台,隻記得是紅色的電風扇機身,至於人力破壞的故事就不說了,是個悲傷的故事,不願意提及,農村也是個多是非的地方,有時也會有誤會,有些事情發生了就是那麼無奈。
即使在現代化的今天,我們也不應該忘記那些曾經帶給我們快樂和回憶的物品,也許現在用不著了,但在過去的幾十年,確實起了很大作用,很多老物件都給80年代出生前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讓我們一起回味那個純真而美好的時代吧。
小時候寫作業,搬個板凳出門寫,搭個桌子就可以完成任務,這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的感覺。
從前,每家每戶的大門都是敞開的,晚餐後,人們紛紛搬出凳子談論家常。現在,人們卻習慣了關上門,生活變得越來越複雜。
回想起小時候的經曆,雖然貧窮,但是人們的生活簡單,人心沒有那麼多複雜,那是值得懷念的時光。
乘涼這一詞彙,現在人們已經很少使用,夏日的晚間,即便有露天人群流動,都是說“納涼”晚會什麼的,或者是大媽廣場舞,或者是養生保健者那種急匆匆的跑步,絕大部分的現代人還是待在自家空調間,看電視、上網玩手機。我們這般年齡的人,卻再也找不到那年頭露天乘涼,人們麵對麵親切交往、談笑風生、自由自在的感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以前的人久經嚴寒酷暑,比較抗折磨,如今的人都是“溫室裡的花朵”,肯定是受不了了。那時到處是土路,不象現在不是水泥路就是柏油路自然溫度高,土路一到太陽下山溫度降下了,現在的地麵估計讓溫度降下來也快天亮了吧!
日沉月出,夜幕降臨,雞鴨鵝排成縱隊回到各自家中。在田間勞動的大人們,有的扛著農具,有的牽著水牛或山羊,有的背著草籃,也陸續回到家中。
男人們到家後,馬上跳進了門前的河中,或者去學校前麵的幾口天然水塘衝涼,一邊遊泳一邊洗澡,進屋後,穿上木屐涼鞋和短褲,赤著膊,上身全裸也是常見的事,女人們戴著肚兜,盤著頭發,兒童們束上飯兜兜,光著屁股,身上撲滿了白白香香的痱子粉,一家男女老少來到場上團聚在一起吃睌餐。
晚飯都是中午有意識多燒剩下的,粥是下午燒後涼著的。菜多為蔬菜,如韭菜、虹豆、扁豆、蕃茄、茄子、毛豆、土豆、雞毛菜、冬瓜、絲瓜、黃瓜等。這些有機蔬菜都是自己種的,純綠色,無汙染,現摘現炒,新鮮清香可口。那時候做完早飯,都會煮上一大鍋粥,中午和晚上都能喝,有的還喜歡喝鍋巴粥。
還有家家門前場地上一隅高架醬缸中的醬瓜,作為每天的吃粥菜。那時候的西瓜皮都可以成為美味的醬菜,少有魚肉類暈萊,偶爾吃的黃蟮、蟹、河蝦、魚、蛤、蛙肉、螺螄等,也是自已到稻田或河溝渠裡抓的、捉的或撿的,雞蛋是自家雞生的,也不能常吃,一般過生日和過年才能享用雞蛋。較富裕的人家,每月也隻買一、二次豬肉。
晚餐後,全村人多在自家門前場地上乘風涼,悠閒地搖著蒲扇,聊家常,嘎山河,或集體在某一家的門前觀看電視劇,印象深刻的就是觀看蓮花爭霸,晚間男女老少坐在一起乘涼看電視,特彆是東家長西家短成了聊天中的永遠話題,一天的勞累得到了充分緩解,如釋重負,悠然自得。
米雲喜歡躺在藤椅或竹床上,仰麵朝天,觀看星空。由於沒有高層建築物的遮擋,藍天一望無垠,繁星儘收眼底也沒有電燈光折射的影響,星星顯得分外明亮。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紡織娘的軋織軋織、蟬的知知知、蟈蟈的括括括、蟋蟀的蛐蛐蛐和青蛙的呱呱呱等昆蟲的鳴叫聲。這些鳴聲交織在一起,似在演奏著一場特彆的交響樂章。
那場景確實值得懷念,可惜漸行漸遠了。夏日的風吹過來相當涼爽。但是卻沒有以往那麼熱鬨了,人們多的是外出了或搬離了農村,剩下的就是各自關門在屋裡看電視吹風扇或空調了,往事不堪回首,浮現在回憶裡,卻永遠也回不去了。現在年輕一代很難理解屬於我們的那個年代,一代代人的生活模式各不相同。
有些人喜歡懷舊,收藏各種的老電影、老照片、老式收音機等等,很多時候,不是因為這些老物件多值錢,而是因為那些時光確實美好而令人難忘。
現在想想,童年的我們多麼容易滿足,我們吃著一毛錢一支的冰棒,一塊錢十根的粘牙糖,如果哪個小朋友有五塊十塊,那就是傳說中的大鈔了,簡直就可以當孩子王收小弟了。
現在,大家眼睛裡的看不到過去的童真了,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堪和無奈,小時候享受過天真無邪的童年生活,是一輩子的財富,米雲慶幸自己能度過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也希望現在的孩子們也能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因為長大後的人生會麵臨各種挑戰和挫折,有一個完美無瑕純潔的童年時光對一生的影響都會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喜歡80後的回憶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80後的回憶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