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故事太多了,之前回憶的都是釣魚過程,基本上一筆帶過,很少描述細節和方法,釣魚都可以回憶一個係列出來,米雲釣過的魚品種不下十種,之前章節提到最多的就是釣鯽魚,也是所有魚類最好釣的一種,釣魚比賽的羅非魚除外,印象中基本上很少有回憶釣黑魚的,釣魚係列的回憶就從黑魚開始說起。
黑魚是米雲家鄉的土話,也有叫墨魚和柴魚的,米雲實話實說,黑魚不怎麼好吃,肉比較粗糙就是柴的味道,但比鯽魚和鯉魚,草魚,鰱魚係列都賣的貴點,基本上和黃骨魚一個價,幾倍於普通魚的價格,黑魚聽說有傷口愈合的功能,適合手術後的病人,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來的,米雲吃黑魚一般也是吃的野生黑魚,但魚肉還是一樣木木的味道,人工飼養的黑魚口感可能就更差了。
黑魚,又稱烏鱧、烏魚、蛇皮魚、雷魚等,百科介紹有十幾種叫法,米雲的家鄉隻有幾種叫法,是一種常見的底層溫水魚。它們通常棲息於淡水環境,如河流、水溝,湖泊、池塘等,也可在鹹淡水交界處生活。
黑魚的身體呈長棒狀,頭部扁平,口大而寬,具有鋒利的牙齒和強大的咬合力。其體色為黑色,體表光滑,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斑點。黑魚的適應力較強,耐低氧、善遊,喜在水草茂盛或避風向陽的溫暖深水處棲息。聽說生活在北方水域,實際上南方水域出現的多,夏天黑魚都會浮在水麵覓食,成了釣魚人的獵物,釣水麵飄浮的魚一般也就是黑魚和鰱魚,看到目標魚去釣,一般釣魚人都是釣看不見的魚。
黑魚既不是海魚也不是淡水魚,而是屬於底層溫水魚。雖然黑魚主要生活在淡水中,但它們也可以在鹹淡水交界處生存。黑魚的適應力很強,可以在各種水域環境中生存,隻要水質良好,水底有充足的食物和適合的棲息地,它們就能很好地生長。因此,黑魚在許多地方都被廣泛養殖。
黑魚的營養價值很高,是一種具有補血、促進傷口愈合、增強抗病能力等功效的滋補食品。其肉質細嫩,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因此,黑魚是一種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的魚類,也是很多地方特色的美食之一。
黑魚是一種重要的食用魚類,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美味的肉質。同時,黑魚的養殖也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在日常飲食中,我們可以適當食用黑魚及其製品來滿足我們的營養需求和美食享受。隻不過近二十年野生黑魚很少了,大多都是人工飼養的黑魚,農村偏遠地區可能還能看到野生黑魚。
在我國的水域裡,黑魚可謂是個常見的角色,無論是江河還是湖泊,你都能輕易地發現它的蹤跡。這種魚的繁殖適應力堪稱一絕,即便是在水質堪憂甚至空氣稀薄的水域,它也能悠然自得地生存,甚至在水少得可憐的地方,它也能硬撐著活下來,這就是有時候在半乾半濕的水塘裡能翻出黑魚來。
黑魚,這個水中的小霸王,性情可不溫和,它是個不折不扣的肉食主義者,水域裡的其他生物見了它都得繞道走。但就是這樣一位水中的霸主,卻有一個意想不到的軟肋它對自己的孩子保護得過分周到。農村的孩子應該可以經常看到,黑魚寶寶群聚在水上遊走,黑魚在水下跟著,走在哪裡都是一群黑團,就像小蝌蚪一樣,一群群的遊玩覓食。
黑魚的悲哀生了孩子便貼身守護,卻成了它“致命”的弱點,很容易被獵殺,不是被吊起來,就是被魚叉插住,米雲在小時候就見過隊裡人用魚叉叉到一條幾十斤的野生黑魚,一個大腳盆裝滿了,小孩子喜歡釣黑魚,大人們喜歡用魚叉叉魚,水中露頭的魚很容易被鐵叉叉到。
一旦黑魚成為母親,它就會變身為一位全職的守護者,寸步不離地守在卵或幼魚旁邊,生怕離開一會兒就會發生不測。對黑魚來說,孩子的安危比天還大,哪怕是犧牲自己,也要確保孩子的安全。
米雲今天就簡單回憶幾個釣黑魚場景,和釣黑魚的方法,釣黑魚原則上是要用專門的魚線和魚鉤,釣半斤以內的小黑魚可以忽略,普通魚鉤魚線也能勉強。
釣黑魚的魚餌,主要是小青蛙,還有一種土顏色的青蛙,在米雲的家鄉叫土蛤蟆,都是很小的蛙,大拇指大的幼蛙就好,蚯蚓也可以,蚯蚓隻能釣水下覓食的黑魚,很少有黑魚水下咬鉤,有也隻能出現在秋冬兩季,春夏兩季的黑魚一般都在水麵附近釣上來的。而且釣黑魚的人都是衝著大批黑壓壓的黑魚小崽去的。
釣黑魚和釣普通魚的方法也大不相同,釣普通魚,一般都是靜止的魚線,很少動,除了魚不咬鉤的時間段,偶爾動幾下,主要是用來誘魚,釣黑魚不同,基本上都是上下跳動,模仿青蛙蹦跳模式,用幼蛙在黑壓壓的魚群上跳動,吸引黑魚捕獵,全程都是魚線跳動,直到黑魚發動攻擊咬鉤,黑魚比較愚蠢,看到食物就往上衝,一口就吃上了,隻要魚線牢固,基本上都能被釣上來,魚線不很,不是魚鉤斷掉,就是魚線會斷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米雲不記得釣過多大的黑魚,反正沒有兩斤以上的黑魚,碰上了,基本上就是斷線和斷鉤的下場,野外釣黑魚的多,魚塘釣黑魚的也多,水裡水草多的地方容易釣黑魚。
米雲比較有印象的,就是在學校前麵小路兩旁的幾個野生水塘釣黑魚,黑魚大概率是從學校周圍幾個家養的魚塘跟著流動的活水出來的,不然解釋不了,周圍的幾個水塘年年乾涸,年年下大雨後,都有魚,魚還不少,水塘年年乾枯,又年年滿溏水,水多的時候釣魚,隻有一麵水的時候,就混水摸魚,幾十人摸魚,每人都能摸上好幾斤魚,寒冷的冬天也阻擋不了隊裡人摸魚的熱情,摸魚一次,手腳都會凍的沒有知覺,兒時的記憶非常深刻,學校周圍的七八個水塘都是緊挨著的,有幾個私人承包的魚塘,大部分水塘都是無主的野溏,隻不過彼此之間都是活水流通相連,水多的水塘,把水放到水少的水塘。
米雲應該三四年級的時候就在學校小路上釣黑魚,應該是暑假期間,水比較大,隻需要一米多長的魚竿,地上隨便撿跟棍子就能滿足了,線也不挑,尼龍粗線即可,魚鉤隨便,釣上來的黑魚一般都隻有兩個手指大小,不到一兩的小黑魚,一釣就是七八條,個頭都差不多大,都是一手指頭長的小黑魚,不用浮漂,看到魚線往下走,就可以提竿,米雲早期的釣魚都是盯著魚線動靜,偶爾用魚線捆綁一根草或者小木棍當浮漂用。
米雲自己釣黑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學校小路上釣,而且釣的都是小黑魚,沒有釣到一條大的,米雲五組的一個同學也過來釣黑魚,在另外一個水塘,在米雲的另外一邊釣,釣到了兩條一斤多的黑魚,同樣的學校小路,不同的水塘,不過同學的裝備好,五六米長的魚竿,看起來就正規點,主要找到了那兩條漏網的黑魚,不然平時也會被漁網打掉或者捕魚器電魚走了。還有三四組交界處有幾十個連著的水塘群,那裡很多水塘有黑魚,米雲看表哥經常去釣黑魚,米雲小時候大多時候都是陪釣者角色,沒有自己的魚竿裝備,都是看彆人釣魚,自己撿魚放進魚護裡,暑假和寒假,米雲才會當主角領著小夥伴們出去釣魚,平時周末都是作為配角看彆人釣魚為主。
今天的主題黑魚,學名叫烏鱧,雖然名字裡有個黑字,但它的外觀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一片漆黑。實際上,黑魚的長相頗為奇特,它並不是那種通體烏黑的魚,反而有著自己的特色,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黑魚,這個在水下世界裡橫行霸道的家夥,它的外表可真是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它的體背和頭部頂端顏色深沉,仿佛能吸收所有的光線,而它的腹部卻呈現出象牙般的淡白色,這種對比,簡直就是自然界的黑白配。
而說到黑魚身上最顯眼的特征,那非它那不規則的花斑和縱行的條紋莫屬,這些斑紋讓它看起來就像是穿了一件精心設計的花衣服,在水中遊動時格外引人注目。
在魚類家族中,黑魚的體型算是中等水平,它沒有狗魚那種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個頭,但也絕不是那種容易被忽視的小魚。黑魚的身體像個圓筒,配合著身上的花紋,有時候在水中遊動的樣子,還真會讓人誤以為是條小蛇在水中穿梭。
除了那身獨特的花紋和圓筒形的身軀,黑魚還有一個非常顯眼的特征——它的扁頭。這家夥的頭部和身體看起來有點不太協調,身體粗壯,頭部卻異常扁平,從某些角度看去,甚至顯得有些滑稽。
而且,黑魚還有一張大嘴巴,裡麵布滿了尖利的細齒,這讓它捕食起來輕鬆自如,幾乎沒有任何獵物能夠從它的口中逃脫。釣魚人也怕黑魚,一兩斤左右的黑魚都能輕鬆把魚鉤咬斷,或者直接咬斷魚線,釣黑魚的人都不得不用很粗的藍色尼龍線和大鐵鉤來釣它。
如果要在魚類世界裡搞個生存能力大賽,黑魚鐵定是領獎台上的常客。
黑魚對環境的適應力簡直是開了掛,能在其他魚類望而卻步的惡劣條件下遊刃有餘。想想看,那些被汙染的水域,或是氧氣稀薄得讓人窒息的水體,對黑魚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它照樣能在裡麵大搖大擺,自由自在。
再來,就算不幸遇到旱災,水域乾了,黑魚也有它的生存秘籍——“旱眠”。這招跟冬眠有得一拚,黑魚會像個經驗豐富的生存專家,把自己像插蔥一樣,尾部朝下,巧妙地插進泥土裡,隻露出頭部,然後就能這麼撐上好幾個禮拜。乾魚塘的時候,經常可以在稀泥巴裡找出隱藏的黑魚,米雲也習慣用腳在稀泥巴裡找黑魚出來。
而且,隻要一有水來,黑魚立刻就能從旱眠中醒來,恢複活力,仿佛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彆看黑魚在魚群中體型隻能算是中等,它的凶猛程度可一點也不輸給那些大個頭的狗魚。捕食時,黑魚那叫一個凶殘,而且它還是個貪吃鬼,吃起來沒完沒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黑魚在水下的速度並不出眾,這使得它在追逐那些速度驚人的小魚時往往力不從心。但黑魚似乎對自己的這一短板心知肚明,它采取了一種更為狡猾的捕食策略埋伏。
黑魚會悄無聲息地藏身於茂密的水草之中,利用這些天然的掩護來隱藏自己的身形,靜靜等待獵物的出現。一旦那些毫無戒備的小魚遊過,黑魚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張開它的大嘴,迅速將獵物吞入腹中。
黑魚的胃口大得驚人,它的嘴能夠輕鬆吞下體積達到自身一半甚至更多的小魚。這種驚人的食量得益於黑魚那極具彈性的胃,它的胃能夠容納相當於它體重百分之六十的食物。
更令人驚訝的是,黑魚有時甚至會同類相殘,對於那些體型較小的同類,黑魚也不會有絲毫的猶豫,照樣會張開它的血盆大口,試圖將它們吞食。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會同類相食的黑魚,在成為母親之後,卻會展現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本能對孩子的極度保護。
黑魚這種生物,真是讓人又愛又恨。它們的分布範圍之廣,幾乎遍布了我國的大江南北,而且不同地區的黑魚,還各有千秋。比如說,在氣候溫暖如春的華南地區,黑魚一年時間就能達到性成熟,可謂是早熟的代表。然而,到了寒冷的黑龍江,黑魚就得熬上三年才能性成熟,這耐心也是沒誰了。
一旦跨入性成熟的門檻,黑魚就開始了它們的繁殖大業。對於產卵的地點,黑魚似乎並不挑剔,無論是江河還是湖泊,都能成為它們的浪漫之地。
產卵時,黑魚會選擇水草豐茂的淺水區域,這裡既能遮蔽天敵的視線,又能為卵充足的氧氣。黑魚的繁殖能力不是蓋的,一次性能產下五千至一萬的卵,這數量,簡直可以開個魚卵派對了。但可惜的是,這些卵並不是個個都能活下來,自然選擇的殘酷在這裡展現無遺。
黑魚在繁殖期間,會展現出它們築巢和保護後代的本能。產卵後,黑魚會用水草和漂浮的植物碎片建造一個魚巢,然後幼小的黑魚們就會像忠誠的衛士一樣,在魚巢旁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