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就不用多說了,一年四季都可以釣它,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大太陽的天氣,也是一種比較好釣的魚,咬上幾口就上鉤了,連拇指大的鯽魚都容易上鉤,令人哭笑不得,經常能釣到拇指大小的鯽魚上來,放回去了會再次咬鉤,初生牛犢不怕虎。
寒暑假基本上天天出去釣鯽魚,野釣為主,水溝裡多的就是青殼鯽魚和黃金色鯽魚,村裡的那條十字架水溝成了村裡人經常去釣魚的地方,靠近六組的水溝通河裡,河裡會不定時放水進來,米雲曾經在靠近六組的儘頭水溝釣上來一個黃金大板鯽魚,傍晚時分釣到的,釣的非常幸福和興奮,一條大板鯽魚釣上來立馬收工回家,後來就很少釣到三四兩以上的大板鯽上來了,大多都是一二兩大小的青稞鯽魚,野水溝沒人管,釣多久都行,米雲習慣釣到天黑,釣到看不清楚浮漂才收工回去。
米雲清早出去釣魚的時候一般還沒有吃早飯,釣會兒魚後才會回去吃早飯,那是在家裡附近兩百米範圍內,村裡總麵積估計就是方圓十裡裡範圍,地盤不大,總共六個組,每個大隊兩三裡範圍,隻要不跑遠基本上都是半小時左右的路程就可以回家吃早飯。早晨也是上魚最快的時間段,釣的多和釣不到魚都可能不回家吃早飯。
米雲也有不回來吃早飯的時候,如果能釣到魚,就可以中午和下午才回家,釣魚的時候就不覺得餓,餓個大半天沒有事,一般都是天蒙蒙亮,早晨五六點左右,小夥伴們就不約而同的去村裡三裡範圍之內釣魚,90年代也沒有手機,全靠默契,小夥伴們長期在一起玩積累下來的默契,不釣魚的時候,一塊兒看電視劇,各種遊戲都一塊兒玩,都住在一塊兒,玩了好幾年,沒有默契都難。
米雲現在回想起來都比較神奇,小時候到底是怎麼把好幾個家庭的孩子組在一起玩的,可能真的是村裡太小,隊裡太小,天然原因造成的情況,現在就不行了,小孩基本沒有玩伴,左鄰右舍也基本不串門,小孩子們為了安全,不可能去做任何冒險的事情。80後的童年時代比較幸福,但青壯年日子就比較難過了。
小時候幾頓飯不吃,沒的多大問題,多喝幾口水就行,現在餓一頓就扛不住了,而且米雲每次出去釣魚也從來沒有帶過飲用水和乾糧,隻帶酒和米做的窩料,釣魚的時候也顧不上喝水,一天不喝水也沒啥事,早上釣魚的時候,有時會有大霧天氣,看著朝露而去,真渴了就地解決,在水塘裡捧幾捧水喝上幾口就好。
小時候釣魚的時候,還沒有多少朗姆魚,第一個村子裡就是這樣,但還有一種渾身帶刺的鋼鰍魚比朗姆魚更討厭,非常煩人,釣上來了都要暴打一頓,踩上幾腳泄恨,後麵有機會單獨聊聊鋼鰍魚的可惡之處。可能有鋼鰍魚的存在,朗姆魚沒機會表現就掛了。學校兩邊的野溏水域還是有很多朗姆魚出入的,每次去都能釣上來不少,家養魚塘一般多鋼鰍魚,不知道是不是魚塘主人故意放的,防止彆人偷釣魚。
米雲記得釣到的其他魚都不多,湊不了一碗魚,給貓吃都不夠塞牙縫的,化雜辣椒糊都不夠,小時候的魚拌雜辣椒糊也算硬菜了,比青菜化雜辣椒糊好吃點,雖然有點腥味,但也算開葷了。釣上的其他魚類,還不夠塞牙縫的,小時候釣魚真的就是為了魚,為了一口吃的,一年四季難得開葷,肉魚蛋一年到頭真吃不了幾次,過生日的時候,也就吃個水煮蛋而已,煎雞蛋吃的也不多。雞蛋都是招待客人的重要戰備物質,一般也不讓隨便用,過年的時候可以多吃幾個,還可以烤雞蛋吃,雞蛋包上報紙,然後埋進火堆裡。
米雲記得鯽魚是唯一可以湊一兩碗菜的,釣魚能成菜的就隻有鯽魚了,因為鯽魚最容易釣,而且不限地方,野溏和野水溝有鯽魚,家養的魚塘一樣有鯽魚,隻不過大小不一樣而已,野溏和野水溝裡也有大鯽魚,也有三四兩的大鯽魚。暑假的時候,一天早出晚歸,一般能收獲兩三斤鯽魚沒問題,夠吃兩頓的,一柳樹枝叉可以串上三十來條一兩左右的小鯽魚。
釣鯽魚最有戰果,釣其它魚基本上就是打醬油,鯽魚咬鉤最快,最正經,上魚快,運氣好,一小時就能釣上幾十條來,而且不換魚餌的情況能釣上來七八條,黑魚、黃骨魚、邊魚基本上都會把魚鉤吞進嘴裡,因為水下動作大,一條蚯蚓隻能一次上魚機會,一條蚯蚓可以上鯽魚七八條,鯽魚咬鉤不深,很少全部吞進口裡,大一點的鯽魚也是咬鉤在嘴邊上,很少有鯽魚吞魚鉤進肚子。
米雲小時候出門釣魚隻帶魚竿和蚯蚓,沒有其他漁具裝備,也沒有魚護隻能丟在岸邊,視線可以看到的地方,有時會用塑料袋裝水養著,有時在小路旁的小水坑放魚,回家的時候,扳斷一根柳樹枝,把魚串回家。
一個楊叉形狀的樹杈枝條可以串上二十多條鯽魚沒問題,清一色的鯽魚,運氣好,一條蚯蚓就能連拉七八條鯽魚不換魚餌,魚鉤鉤尖上有一點點蚯蚓就可以繼續釣,有時是真沒時間停下來換蚯蚓,沒有口,魚不咬鉤了才舍得換新蚯蚓,說來說去鯽魚是最好釣的魚之一,七星漂和獨棍浮漂都可以,不挑浮漂的魚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鯽魚很好釣,鯽魚也聰明,小魚塘天天去釣,也能釣猾它們,它們咬鉤就會比較謹慎了,總的來說,釣鯽魚要比其它魚種都好釣一點,上魚最快的魚,魚獲最多的魚,數量絕對第一。
鯽魚是有洄遊習性的,因此在那種有流水的地方往往能發現它們的身影,加上有流水的地方水中的含氧量會更高,而不管是鯽魚還是其他魚都有趨氧性,所以我們在釣鯽魚的時候可以選擇在那種有活水的地方垂釣,像進出水口、小雨時、下雨後等都是適合釣魚的。
一年四個季節,鯽魚都會咬鉤的,米雲親自測試過,即使在冬天,隻要有太陽和溫度,一樣能釣不少,而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四季分明的,而隨著季節的變化氣溫也在改變,鯽魚雖然屬於一種耐寒性較高的魚種,但也不是絕對耐寒的。
在寒冷的秋冬兩季,當天氣較為晴朗氣溫較高的時候,鯽魚的活性跟進食的欲望也是更強的,在釣鯽魚的時候最好能選擇一個較為晴朗的天氣,最好是那種持續晴朗的天氣。
鯽魚屬於一種生活在水體底層的淡水魚種,它們主要在水底尋覓食物,同時它們也需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所以它們往往會在既能藏身又能食物的地方聚集,像有水草、亂石、枯枝的這些地方就是很不錯的理想地點,尤其是這個季節,在草窩中往往能釣到不少的大板鯽。
鯽魚是一種耐寒性較好的魚種,而它們其實是比較活躍的,也隻有像冬季這樣氣溫較低的季節它們才會聚集在一起不怎麼活動,而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它們會在水體中遊來遊去的,因此我們不管在哪個季節垂釣鯽魚,如果釣點位置魚口不佳的時候,我們就要考慮走動釣了,尤其是在水域麵積較大的地方,可以做幾個窩,然後挨著輪回垂釣,這樣的效果往往會更好。
到達釣點打好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後鯽魚被誘進窩來了,明顯的有魚星冒出但卻沒有鯽魚咬鉤,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采用逗釣的方式了。在釣點中每隔一段時間就輕輕的拉動釣線,讓我們的餌料在水中動起來,這樣能起到刺激鯽魚咬鉤的效果,不管是使用蚯蚓紅蟲這樣的活餌,還是使用的商品餌料,這個方法都是適用的。也就鯽魚適合逗釣,適合逗魚。
鯽魚是一種典型的雜食性魚種,但又由於生長環境的不同、天氣氣候的緣故,有時候某種餌料的魚口情況不好,我們就可以直接更換餌料來垂釣,采用逗釣的方式來刺激鯽魚咬鉤,隻要窩點附近有鯽魚存在,鯽魚就能輕鬆的釣上岸來。
鯽魚,算魚類中的膽小鬼,指頭大小的鯽魚寶寶不算,稍微大點的鯽魚都需要誘魚,鯽魚以它那獨特的謹慎品格和生活在安靜水域的習性,讓人無法不對它產生喜愛,無論是淺水區的草叢,還是江河的穩水區,甚至是深淺、清水渾水的地方,都無法阻擋它堅韌的生命力,它就如同生活中的我們,總是能找到那一絲絲的縫隙,然後倔強地生存下去。
鯽魚是一種雜食性魚類,這一點也就決定了它的生存能力強,對食物的選擇並不挑剔,無論是葷餌還是素餌,無論是腥味還是香味,都能成為它的美食,就像我們人類在麵對生活的苦難時,也需要學會適應和接受,因為隻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在野外生存的鯽魚,雖然更偏愛葷餌,但對素餌也並不排斥,這就好像我們在麵對生活的種種選擇時,雖然有所偏愛,但也要學會接受其他不同的可能性,根據季節的變化,可以通過葷素搭配的方式來誘惑鯽魚,以達到更好的垂釣效果。
春天的鯽魚異常活躍,覓食積極,此時的鯽魚最容易上鉤,夏天鯽魚的覓食量有所減少,但選擇在雨後或細雨蒙蒙的日子出釣,也會有不錯的收獲,秋天鯽魚的覓食又變得積極起來,此時選擇靠近岸邊的位置下鉤,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眾所周知,夏季時的水溫是居高不下的,隻有天黑才會降溫,導致水中的氧氣含量急劇減少,這時鯽魚無法再忍受缺氧的痛苦,便會離開水底,遊到中層或上層水中,甚至將頭伸出水麵,渴望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由於缺氧的影響,鯽魚的活躍度和食欲都受到了嚴重的抑製,傳統的底釣方法此時已無法奏效。
浮釣法就成為了最有效的應對策略,通過調整浮漂的浮力和鉛墜子線的長度,我們將釣組調整至水的中層或上層,以此吸引鯽魚的注意力,隻有采取這樣的方式,我們才能成功地將魚兒釣獲,值得注意的是,浮釣法的漂相與底釣的漂相有著顯著的差異。
在底釣過程中,一旦發現漂相送漂,即表示魚兒已經上鉤;而在浮釣時,我們需留意漂相下沉或抖動的跡象,一旦發現此類漂相,即可迅速提竿,收獲美味的鯽魚。隻要鯽魚咬鉤,一般都能釣上來,就怕鯽魚不咬鉤。
鯽魚偏愛在水草茂盛的草叢裡,岸邊的樹叢裡以及樹枝交錯、碎石成堆的地方安家,在這些地方垂釣,隻要巧妙地布下誘餌,便能輕鬆地引來魚兒,比如在草叢中,我們可以在水草深處采摘浮草或者鐮刀割出一片明水,精心地設置釣窩,在岸邊樹叢的陰影下,樹與樹之間的明水處也是藏魚的好位置,而在那些碎石成堆的池塘中,隻要水深適宜,都可以製作窩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布窩時要點在於。少投窩料,但要勤快投,這些黃金釣點通常都是鯽魚密集的地方,隻要少投窩料就能輕鬆地引來魚群,如果上魚率有所下滑,我們隻需再次補投,魚兒便會迅速地遊來,如果一次性投入過多餌料,魚兒恐怕享用不完,咬鉤的機會自然會大大減少,更談不上收獲滿滿了。
在選擇好水域之後,首要的步驟就是布置釣魚的窩點,這個過程中,需要確定三處或更多的魚群聚集的地方,在確定這些地點時,一定要記住在岸邊做好明顯的標記,以免在尋找過程中迷失方向,這些標記可以是自然界的特征也可以是簡單的路標。
在布置好窩點後,就需要開始專心致誌地觀察這些地方的情況,一旦發現水麵有魚星泛起,就立即揮竿,把魚鉤放在窩心的位置,以誘使魚兒上鉤,如果魚兒長時間沒有咬鉤,那麼可以再次補窩,然後移到下一個窩點。
這種操作需要循環進行,以保持釣魚的成績和效率,在換窩點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窩點與窩點之間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以防止互相乾擾,在行走的過程中需要儘量保持安靜,以免驚擾到魚群。
在江河流水中垂釣,就好比是在暗流湧動的海洋中尋找寶藏,看似平靜的近岸,其實隱藏著無儘的變幻莫測,在這激流勇進的場景中,隻有通過精湛的技藝和敏銳的感知,才能找到那份獨特的樂趣,在流動的河水中垂釣,沒有比浮漂更令人心焦的了,它無法像在靜水中那樣穩穩地立住,隻能借助重鉛墜的力量,抬起手竿,繃緊魚線,用細如發絲的竿尖去感受那微妙的信號,鯽魚,它們喜歡逆流而上,勇往直前。
當鯽魚發現食物時,會毫不猶豫地一口吞下,如果竿尖輕輕抖動,那就是魚兒上鉤的信號,抓住這個機會,立刻提竿,收獲的喜悅就在這一刻。
要注意的是,釣流水需粗線大鉤,因為在流動的水中,可能不僅有鯽魚,還可能有鯉魚。隻有粗線大鉤,才能抵擋住大魚的衝擊,避免因魚過大而斷線跑魚,選擇有韌性的手竿也十分關鍵,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在垂釣過程中出現斷杆的情況,至於餌料,蚯蚓整條掛上,保持其活性,更能吸引魚兒上鉤。
鯽魚之所以受到廣大釣魚愛好者的青睞,一方麵是因為鯽魚本身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尤其是熬成魚湯之後,能滿足大部分人的味蕾,也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物質,另一方麵則是因為釣鯽魚的餌料非常好找。無論葷餌還是素餌,鯽魚都喜歡吃,傳統釣魚人喜歡,現在的釣魚人也喜歡,隻有比賽性釣者,才喜歡釣羅非魚。
雖然鯽魚不挑食,但受環境的影響,不同水域的鯽魚在飲食喜好上也有所不同。河道中的鯽魚更喜歡吃素餌,尤其是糧食性餌料;湖泊中的鯽魚更喜歡吃葷餌,尤其是腥味較重的活餌;池塘中的鯽魚,葷餌素餌來者不拒。比如葷餌,比較喜歡的是蚯蚓、蝦、紅蟲、蜻蜓等活餌。尤其是腥味、香味兼具的活餌,鯽魚是毫無抵抗力的。而素餌分為商品餌和自製餌料。
自製餌料,通過將麵粉、黃豆粉、麩皮等基礎材料與曲酒、骨粉、紅蟲粉等特殊添加劑混合,釣魚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當地鯽魚的口味偏好,調製出獨特的餌料配方。自製餌料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使其在各種水域和季節條件下都能夠發揮出色的誘魚效果。
釣鯽魚,了解其在水體中的活動習性是關鍵。鯽魚主要在水體的中下層尋找食物,這就要求釣法必須適應其活動範圍,以提高釣獲率。釣底和釣鈍通常是最有效的策略,通過精準的調漂技巧,可以使餌料精確地呈現在鯽魚的活動層,從而吸引其上鉤。
調漂技巧如調三釣一、調四釣二、調五釣三等,都是以確保下鉤穩定躺在底部,而上鉤則根據不同的調漂方法輕觸底部或懸浮在鯽魚活動較頻繁的水層,這樣既可以模擬餌料自然落底的狀態,又能適應鯽魚在不同水層的覓食習性。
在特定情況下,比如水底覆蓋有淤泥或絲藻時,調整釣法使下鉤輕觸底而上鉤保持一定距離離底,如調四釣三、調五釣四等能有效避免餌料被淤泥覆蓋,同時也能吸引好奇的鯽魚前來探食。
當浮漂悄無聲息地緩緩下沉時,這通常意味著一隻大鯽魚正慢慢地吞下餌料。這種緩慢而穩定的下沉動作表明魚兒正在謹慎地吃餌,此時立即提竿可以有效釣獲。鯽魚的體型越大,其動作往往越緩慢、越穩重。
浮漂輕輕上升後又緩緩下降的動作,反映出鯽魚在吃餌過程中的謹慎與猶豫。這種微妙的漂動往往預示著大型鯽魚的出沒,提竿時機應在浮漂緩緩下沉時把握,以確保釣獲。
出現連續的輕微點動、輕鬆、輕沉現象,是鯽魚已經穩定吃餌的明顯信號。這種連貫的動作表明鯽魚對餌料的吸入已經非常穩定,提竿時應迅速而果斷,此時中魚的幾率極高。
浮漂被斜拉並慢慢移動的現象,可能意味著大型鯽魚正在嘗試繞過障礙物如水草。這種漂相需要釣者細心觀察,並在浮漂穩定拉動時迅速提竿,以免錯失良機。
浮漂緩緩上浮後停止不動,這是鯽魚輕輕吸入餌料後的典型反應。魚兒可能因為警覺或是嘗試品味餌料而暫停活動,這時是釣者提竿刺魚的最好時機。
鯽魚,作為淡水釣魚的熱門對象,以其廣泛的分布和不同的品種吸引了無數釣魚愛好者的關注。無論是寧靜的池塘、流動的溪流還是廣闊的湖泊,鯽魚都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獨特的生活習性,在各種水域中繁衍生息。米雲個人認為釣鯽魚適合各個階段的釣者。
喜歡80後的回憶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80後的回憶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