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數據自然不會像段惟和一樣激動,但她也知道這個數量對這個時代來說,意味著什麼。
“而且它是雙季稻。”可以一年兩熟。
明清時期水稻的年畝產量也才350到400多公斤,現在是六月,半年畝產450公斤,短短半年能產出一年的畝產,對這個時代的農業來說,是跨時代的發展。
段惟和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要是推廣開來,不知道能養活多少百姓。
“你怎麼這麼厲害。”他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形容這份喜悅。
直到現在,段惟和也覺得自己看不透她,在你自以為了解的時候,她又會呈現出新的一麵出來。
齊姣早在康鼎二十年,看係統p上的小說時就有了一些靈感,而她當時剛好有條件可以實現這點虛無縹緲的想法,便想著能不能尋找水稻良種進行改良。
幼年經曆的那場天災不可能不在她心裡留下陰影,比起在洪水中喪生的人,餓死的人也不在少數。
從一個強大的國家來的這個一場天災便可以毀掉一個國家的時代。
也能深刻認識到,種地真的是靠天吃飯,而且,這個時代的產量真的是低的可憐。
她不是科研人員,也不懂水稻雜交,算是在賭穿越人士那點天命所歸吧。
在一畝畝稻田中尋找那株特彆的水稻。
也是試驗了一次又一次,她後來意識到,自己的人力物力不是很能支撐她找到那最“特彆”的水稻,並進行。
不過,莊子上的試驗田至少說明了一點,好的稻種確實可以提高畝產量,且是穩定的。
懷著這一點點成功,就找上了當時的太子,就算太子覺得她是在胡鬨,看著寵妾的身份上,至少願意給點助力。
事實證明,搞政治的眼光差不到哪裡去。
之前齊姣想著是給自己弄多點保障,但眼看著就要出成果了,還是不想瞞下去,早一天研究出來,早一天推廣,就能早一天吃飽一點。
她不是特彆高尚的人,但也做不到眼睜睜地看著這麼多人餓肚子。
也是她之前做出了一點成果,不然,段惟和確實很難相信那些空話。
這個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但在太子的加入下,進程已經在不斷地加快了。
發現新稻種之後,在試驗田已經驗證了這個稻種可以一年兩熟,甚至在北方也有部分地方能種,但能否進行大規模的推廣,這還需要進一步試驗。
去年種的是晚稻,而今年是早稻,確定了這稻種在南方可以達到一年兩熟,而它的種植範圍也遠比其他稻種要大。
“皇上,我們成功了。”雖然是她提出來的,但這個功勞不是她一個人的,是那些農學家一次次的研究,才有了今日的成果。
這個時代有農學家,隻是人很少,畢竟不是主流學派,也是一個巧合才找到了這個群體。
有他們在,確實提高了進度。
“朕這就擬旨推廣,還能趕上晚稻。”
想到齊姣跟她說過的“人人都能吃飽的日子”,段惟和就渾身熱血沸騰,為君者,當如此。
喜歡人在太子後院,一起卷起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人在太子後院,一起卷起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