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木由自散了業力,與道人入得不周深處。且說這不周山,原是天地分離,鴻蒙初開時,造化和合,成就的一道撐天巨擘。
此處實為宇宙之中,可遍現眾生心境,仁者登山,能見巍峨;螻蟻入境,僅知犖確。先時有一篇讚語,單道山巒妙處,詞曰
古君未化他先化,太一未生他先生。
非石非土鹹海育,非虛非實四洲亨。
青牛載主淩空過,但見絕巘駐危城。
輕轉銜環四蹄舉,令勿莽行觸天倫。
南華再度撚須歎,不笑列子馭風聲。
驟若長鋏衝牛鬥,渾無際涯驚六神。
而今誤闖兩小鬼,豈見蒼茫與縱橫。
混混把盞如作宴,旋舞鼓瑟又吹笙。
來年不曉誰將入,再覽殊境當何逢。
六道有心千百億,峰巒顯相亦兆層。
然自然之數,變幻萬千,偏他二人來時,山已斷折,當初的浩蕩奇景,早就化作了焦土。眼見得殘柱傾伏,如巨人殞命,唯餘殘軀,或有萬豸爭食。
木由先前聽聞不周乃大峰之境,原以為他山俱有奇花,此萬嶽之祖,其景自當尤甚,孰料難尋片葉,枯枝衰草盈野。焦石亂丘之間,隱有肅殺之氣,耳畔冥冥哀怨之聲,入眼望去,四方皆存迷離之霧,令人難辨其所。
少年雖是天生地長,野麓裡奔逐慣了的,但見這般景象,也難免心驚,雖不曾明言,暗暗飄唏噓之語,深知此處殺業深重,並非吉地。
正不知所措,卻尋不得道長身影,心裡頭難免不安,忽又察覺腳下叮咚列陣之音,俯首細察,竟是一幫微巧螻蟻結隊而行,瞧它前赴後繼,大呼小叫,雖聲如蚊吟,卻無比清晰。
“走快點,跟上些!莫要脫了隊伍!”一長蟻搖頭擺腦,吆喝起來。
“咱們世居於此,何故遠徙?”伍內幼蟻詢問。
玄駒開口“不周山斷,後土凋敝,我等自當另尋沃野,重煥生機。”
幼蟻又言“誠如是,可古哲蟻王有教誨,不周山境,四麵皆無邊之海,既隳敗若此,又何處可避?上蒼心存好生德,而今萬徑無蹤,恐有天人轉勢。我本朝露溘至,尺澤輕鯢,安敢丈泊;螢火之光,豈能逐日?若得自安,或有朝一日,否極泰來,亦未可知。”
幼蟻語畢,眾蟲皆愕然,躊躇不能行,忽有一聲高昂叫罵傳耳“噫!蟻長呢老撮鳥,想是頹邁年高,思慮疲敝,竟令我等做此淩空韜虛之事,白熬力氣!”
於是眾蟻皆散去,蟻長疾呼,喑啞而未成。
木由正思索這事,忽聞耳畔霹靂,眼前金光頻現,原是那道士正在作法,於掌中射出驚芒萬道,直衝浩蒼,霎那驅散掉迷霧,還個天朗氣清。
男孩不禁撫掌大呼“好手段,前輩果真高妙!”
而那道人卻麵色凝重,厲聲對其吩咐“你且把皮囊交與吾,我將它安在此地,也算是物歸其所。”
木由正欲給他,不知心中為何犯疑,遂而發問道“仙長還望慈悲解答,此物若是悟空之軀,怎與這海外之地有了乾係、當’物歸其所’?”